改进的散热模组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82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散热模组固定座,其包含一散热器、一固定座与一散热风扇,固定座具有一主体,主体具有两侧面,各自装设散热风扇与散热器形成一散热模组,且主体具有对应散热风扇的通风孔,其特征在于:通风孔内周向内延伸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静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叶具有引导气流的作用,可降低压力共振所产生的噪音,并排除不必要的涡流损失,而且静叶的切线方向会形成另一股风压,可避免气流互扰所造成风压的损失,同时可以此风压提高散热风扇的散热功效,达到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散热效果,并改善散热器下半部积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散热模组固定座,其配置于电子产品的核心运算单元,具有增压、导流、降低噪音与提升散热效能等多重功效。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配置于电子产品的核心运算单元的散热模组包含有一散热器10、一固定座20以及一散热风扇30,散热器10直接接触发热体吸收其热能,散热风扇30则利用固定座20固定配置于散热器10上方以驱散热能。其中,散热器10包含一中央导热体11,中央导热体11周边向外延伸有复数散热鳍片12。固定座20具有一主体21,主体21顶面设有风扇固定槽22,供散热风扇30组装固定,主体21另设有对应散热风扇30的通风孔23,通风孔23内周突伸复数定位部24,可与散热器10螺设固定,即组成一散热模组。另外,主体21周边又向下突伸复数脚柱25,各脚柱25可将散热模组装设于发热体上方的预定位置。因此,散热器10可直接接触、吸收传导发热体的热能,使热能向上、并向四周的散热鳍片12扩散,同时利用散热风扇30引动气流,迅速驱散热能。但是,当散热器10所吸收的热能由下往上、并向四周逐渐扩散时,会造成中央导热体11与散热鳍片12下半部温度较高,而上半部温度较低的不均温现象。基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散热模组固定座,其包含一散热器、一固定座与一散热风扇,所述固定座具有一主体,所述主体具有两侧面,各自装设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形成一散热模组,且所述主体具有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内周向内延伸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静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宮原雅晴
申请(专利权)人: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