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477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前向激光雷达、侧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DGPS天线和前视摄像头,前向激光雷达安装在车体前端,侧向激光雷达采用四个,安装在前后端车体四角处,毫米波雷达采用两个,安装在车体前后端中部,DGPS天线采用两根,安装在车体靠近前后端顶部,前视摄像头采用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前端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公交客车能够确认自身当前位置,根据行使目标及途中情况规划、修改行车路线,行驶过程中能够可靠实现车速调节、车距保持、障碍避让、转弯、等动作。并可通过自动转向控制使其按规定路线准确稳定地行驶,安全到达目的地。安全到达目的地。安全到达目的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属于公交客车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
[0003]无人驾驶车缺乏人类驾驶员固有的视觉和逻辑能力。如我们可以利用所看到的东西和GPS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还可以轻松准确地识别障碍物、其它车辆、行人、交通信号灯等,但要想让无人车变得和人类一样聪明,可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时就需要高精度导航系统了,高精度导航系统是当前无人驾驶车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驾驶辅助信息如车道级别,红绿灯、公交车站、实线虚线、斑马线、停止线、道路中心线、人行横道、减速带、交通标志、限速信息、建筑物、隧道及雨雪特殊路况等等。
[0004]现有的公交客车人工驾驶,会对路况、驾驶路线、速度的判断和预测不精确,无法进行对应调整,而且还考虑驾驶者的生理限制,存在醉驾和疲劳驾驶的问题,也会因为情绪影响驾驶,驾驶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前向激光雷达、侧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DGPS天线和前视摄像头,前向激光雷达安装在车体前端,侧向激光雷达采用四个,安装在前后端车体四角处,毫米波雷达采用两个,安装在车体前后端中部,DGPS天线采用两根,安装在车体靠近前后端顶部,前视摄像头采用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前端两侧。
[0007]优选的,上述前向激光雷达、侧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DGPS天线和前视摄像头连接到AD域控制器,AD域控制器连接到ADAS控制器,毫米波雷达和前视摄像头还连接到ADAS控制器,ADAS控制器连接到线控驱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和线控制动系统,线控驱动系统采用电机驱动车辆;线控转向系统采用电机控制转向系统,使其车辆弃用原先的人工打方向盘;线控制动系统采用电机控制制动器,使其车辆弃用原先的手刹功能。
[0008]优选的,上述前向激光雷达、侧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DGPS天线通过螺钉安装在车辆本体上,前视摄像头通过胶连接在车辆本体的前风挡玻璃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公交客车能够确认自身当前位置,根据行使目标及途中情况规划、修改行车路线,行驶过程中能够可靠实现车速调节、车距保持、障碍避让、转弯、等动作。并可通过自动转向控制使其按规定路线准确稳定地行驶,安全到达目的地,结合DGPS天线定位信息确保各向感知安全,提高形势安全性,设计
了多信息融合的导航定位系统,可解决在山区、城市群区与隧道对自动驾驶公交客车进行定位导航存在的问题,而且自动驾驶的公交客车,能够对路况、驾驶路线、速度进行精确判断和预测,及时进行调整,响应及时,不收驾驶者生理限制、也不会存在醉驾和疲劳驾驶,也不可能受到情绪影响,大大提高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传感器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3]实施例1:如图1

2所示,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前向激光雷达1、侧向激光雷达2、毫米波雷达3、DGPS天线4和前视摄像头5,前向激光雷达1安装在车体6前端,侧向激光雷达2采用四个,安装在前后端车体6四角处,毫米波雷达3采用两个,安装在车体6前后端中部,DGPS天线4采用两根,安装在车体6靠近前后端顶部,前视摄像头5采用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6前端两侧;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者”是计算机系统,它能够360度全方位地“看”到当前的路况,对驾驶路线、速度等有着更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并因此对驾驶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无人驾驶系统不会受到人类驾驶者的生理因素的限制:它不会醉驾、不会疲劳驾驶,也不会受情绪不佳的状况困扰;它不会随意超速,反应速度更快,并且能准确地知道如何避开其他司机视野的盲点。
[0014]优选的,上述前向激光雷达1、侧向激光雷达2、毫米波雷达3、DGPS天线4和前视摄像头5连接到AD域控制器,AD域控制器连接到ADAS控制器,毫米波雷达3和前视摄像头5还连接到ADAS控制器,ADAS控制器连接到线控驱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和线控制动系统,线控驱动系统采用电机驱动车辆;线控转向系统采用电机控制转向系统,使其车辆弃用原先的人工打方向盘;线控制动系统采用电机控制制动器,使其车辆弃用原先的手刹功能。
[0015]优选的,上述前向激光雷达1、侧向激光雷达2、毫米波雷达3、DGPS天线4均通过螺钉安装在车辆本体上,前视摄像头5通过胶连接在车辆本体的前风挡玻璃上。
[0016]本技术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如附图1所示,采用前视摄像头与激光雷达互为冗余,结合DGPS天线定位信息确保各向感知安全;AD域控制器接受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感知信息,进行筛选、融合后,做出车辆动作决策和运行轨迹规划决策,命令下发至ADAS控制器,输出车辆启动、转向、制动等行驶动作。整套控制系统包括失效安全降级设计,可保障控制器或执行器发生故障时,车辆均可以从正常运行模式回退到功能依次递减的减速慢行、靠边停车安全降级模式。
[0017]本技术如附图1所示,自动驾驶系统依托于传统纯电动公交车辆,增加感知传感器、中央控制单元及线控底盘执行机构,使原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系统主要由环境感知层、决策规划层、车辆控制层三个层级构成:
[0018](1)环境感知层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前视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车辆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信息、通过组合导航系统获取车辆位姿信息,发送至决策规划层。
[0019](2)决策规划层包括AD域控制器与ADAS控制器,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脑部分。决策
规划层根据接收到的局部感知信息和全局道路信息,做出车辆行为决策和运动轨迹规划决策,命令发送至车辆控制层。
[0020](3)车辆控制层直接控制车辆的油门、刹车、转向系统,将决策规划层输出的位置、速度、方向信息转化为驱动扭矩、制动压力、方向盘转角,做出车辆启停、加减速、转向等动作。
[0021]本技术中导航系统传感器布置如附图2示,该导航系统由五个激光雷达、两个毫米波雷达、两个前视摄像头、两个DGPS天线接收装置组成。五个激光雷达,一个放置于车头正中心,四个放置于车辆四角;两个毫米波雷达,一个放置于车头正中心偏下部位,一个放置于车尾正中心偏
[0022]下部位;两个前视摄像头固定于车内前挡风玻璃最底部,雨刮器可覆盖范围处;两个DGPS天线接收装置安装在车顶前后两端。
[0023]本技术中(附图2),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器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向激光雷达(1)、侧向激光雷达(2)、毫米波雷达(3)、DGPS天线(4)和前视摄像头(5),前向激光雷达(1)安装在车体(6)前端,侧向激光雷达(2)采用四个,安装在前后端车体(6)四角处,毫米波雷达(3)采用两个,安装在车体(6)前后端中部,DGPS天线(4)采用两根,安装在车体(6)靠近前后端顶部,前视摄像头(5)采用两个,分别安装在车体(6)前端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客车自动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前向激光雷达(1)、侧向激光雷达(2)、毫米波雷达(3)、DGPS天线(4)和前视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李洪达李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