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74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包括外框和内扇,所述外框的上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内扇,所述内扇底端外侧设置有排水孔,外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内扇上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当内扇与外框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将外框和内扇分隔成位于外侧的水流空腔以及位于内侧的气密空腔;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内设置有气压稳定机构,其用于平衡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之间的气压,当室外下雨并且内扇打开时,内扇上的排水孔将雨水排出,当内扇关闭后,当室外的气压较高时,通过气压稳定机构调节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之间的气压,室外的雨水不会进入到室内,当室外的气压较低时,室外的雨水不会流入室内,提高了内扇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内扇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内扇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现代的窗户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铰链、执手、滑轮等)三部分组成,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活动构件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人手触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绝热材料。
[0003]如公布号为CN110118051A,公开日为2019年08月13日,名称《一种多道密封整体迂回排水推拉窗》的专利技术专利,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排水效果和贴合度更好的多道密封整体迂回排水推拉窗,包括侧边框、下边框和窗户,所述下边框包括内侧板、底板、顶板、连接板、竖板和前挡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一端分别连接在内侧板同一侧端的上下两侧上,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另一端与竖板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底板与前挡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顶板和前挡板的顶端侧固定有导轨,所述顶板上、前挡板的导轨上以及竖板处均设有通孔,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还固定有隔板,所述窗户底端与导轨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窗户侧端与侧边框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窗户靠近侧边框侧设有缺口,所述侧边框靠近窗户侧固定有切合条或切合块,所述切合条或切合块与侧边框的缺口处相互抵触设置。
[0004]如上述申请中的窗户在下雨天时,雨水可从顶板上、前挡板的导轨上以及竖板处的通孔排出,避免形成积水,通过切合条或者切合块的相互贴合增加外框和内扇的密封性,但是在室外高压的大雨天气时,室内外的压力差会驱使雨水可能从通孔渗漏到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包括外框和内扇,所述外框的上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内扇,所述内扇底端外侧设置有排水孔,外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内扇上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当内扇与外框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将外框和内扇分隔成位于外侧的水流空腔以及位于内侧的气密空腔;
[0008]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内设置有气压稳定机构,其用于平衡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之间的气压。
[0009]上述的,所述气压稳定机构包括调节管件,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中心设置有调节管件,调节管件一端通过第一气管与水流空腔相连接,调节管件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气密空腔相连接。
[0010]上述的,所述内扇的顶部与外框的顶部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0011]上述的,所述外框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一隔热条上,
内扇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二隔热条上。
[0012]上述的,所述外框上与所述排水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
[0013]上述的,所述外框上位于水流空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孔外侧设置有挡板。
[0014]上述的,所述内扇上设置有第三密封胶条,第三密封胶条用于将玻璃固定安装在内扇上。
[0015]上述的,所述内扇的打开端和外框之间通过滑撑相连接,所述滑撑用于支撑内扇的开启。
[0016]上述的,所述内扇上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将内扇锁定在外框上。
[0017]上述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均设置有一个进气传导支链,所述单向进气支链用于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内的气体传导。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室外下雨时,内扇打开时,通过内扇上的排水孔将玻璃上的雨水排出,而当内扇关闭时,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将外框和内扇分隔成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当室外的气压较高时,通过气压稳定机构调节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之间的气压,使得室外的雨水不会进入到室内,当室外的气压较低时,室外的雨水更不会流入室内,提高了内扇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基于观察和描述的方便,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外框、内扇和玻璃的厚度尺寸作了夸张处理,相对外框的内部空间,很多零部件的尺寸相对较大,为了便于观察,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省去了外框的安装位置。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正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L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M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C

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N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外框和内扇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外框;11、第一密封胶条;12、第一隔热条;13、进水孔;14、出水孔;15、挡板;2、内扇;21、排水孔;22、第二密封胶条;23、第二隔热条;24、第三密封胶条;3、水流空腔;4、气密空腔;5、气压稳定机构;51、调节管件;52、第一气管;53、第二气管;7、锁紧机构;71、Z型摇把;72、第一椭圆板;73、定位孔;74、空心槽;75、第一椭圆槽;76、插杆;77、滑动圆杆;78、第二椭圆板;79、第二椭圆槽;710、针筒管件;711、第二活塞;712、推进杆;713、辅助圆杆;714、
凹槽;715、顶升杆;716、复位弹簧;717、摩擦片;718、进气孔;8、进气传导支链;81、第一挡环;82、第二挡环;83、第一密封环;84、辅助弹簧;85、辅助圆板;86、辅助杆;87、第二密封环;88、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4]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基于描述和理解的方便而非权利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竖直、水平、前、后、长、宽、外、内等等均按照日常生活的一般常识进行理解,如窗户竖直的设置,其长边竖直的布置,宽边水平的设置,窗户朝向建筑内部的一侧为内,朝向建筑外侧的一侧为外,打开窗户时,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动为向前,反之为后。
[0035]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包括外框1和内扇2,所述外框1的上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内扇2,所述内扇2底端外侧设置有排水孔21,外框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11,内扇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22;当内扇2与外框1相互抵接时(也即窗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包括外框和内扇,所述外框的上以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内扇,所述内扇底端外侧设置有排水孔,外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内扇上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当内扇与外框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将外框和内扇分隔成位于外侧的水流空腔以及位于内侧的气密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胶条内设置有气压稳定机构,其用于平衡水流空腔和气密空腔之间的气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稳定机构包括调节管件,所述第二密封胶条中心设置有调节管件,调节管件一端通过第一气管与水流空腔相连接,调节管件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气密空腔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扇的顶部与外框的顶部之间通过铰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密封构造的建筑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设置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密封胶条设置在第一隔热条上,内扇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新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