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72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其依照先后顺序依次包括分类缺陷;制作缺陷对照图;扫描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并设置扫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测量分析后得出的拉挤梁风电叶片缺陷的尺寸。其优点在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缺陷的信号特征不明确,缺陷识别困难的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数据分析顺序和信号特征识别缺陷,能有效降低缺陷漏检率,提高检测质量。提高检测质量。提高检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发电机组发电容量要求的逐渐提高,相应叶片尺寸也要逐步增大,对于材料重量、强度及刚度性能要求也具有更高的标准,为此在叶片制造过程中采用以高性能环氧树脂为基体、碳纤维或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拉挤板已逐步成为主流方案。
[0003]相比于其他成型工艺,利用拉挤板材制备叶片,大梁可以和叶片一起制作,铺层工艺简单,利用该工艺制作叶片所需的时间只有灌注工艺的一半,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且利于叶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0004]风电叶片的无损检测主流方法是使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PAUT)。超声相控阵检测是一种新型超声波检测技术,配合机械装置以及软件的操作,能够同时实现A扫描、B扫描和S扫描等二维视图。相比于常规超声检测技术,超声相控阵检测可以拥有聚焦功能,可以更准确的定位缺陷位置,并可精确测量缺陷的长度、深度及高度等信息。
[0005]国内对于超声相控阵检测拉挤梁风电叶片的数据分析技术尚未成熟,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拉挤梁风电的叶片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数据的分析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目前国内对于超声相控阵检测拉挤梁风电叶片的数据分析技术尚未成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缺陷的信号特征不明确,缺陷识别困难,从而进行数据分析时易遗漏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对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进行检测并分析,包括以下步骤:S1、分类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按位置分类为梁内缺陷和粘合面缺陷;S2、制作缺陷对照图: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无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无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无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无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梁内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梁内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梁内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梁内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粘合面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粘合面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
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其中,上述A扫视图的波幅高度和B/C/D扫描视图中的颜色表征回波信号强度,回波信号强度从强到弱对应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白色;S3、扫描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并设置扫描视图: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A/B/C/D扫描视图,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的系统中设置闸门位置,将A闸门框住梁底回波,C扫描设置显示A闸门,此时,C扫描视图中粘接区信号弱,C扫描视图显示蓝色或黄色,C扫描视图中非粘接区信号强,C扫描视图显示橙色或红色;S4、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识别梁内缺陷,分别观察C扫描视图中的粘接区和非粘接区,通过颜色变化识别信号减弱的位置,针对每个信号减弱的位置,对比步骤S2中B扫描视图,判定信号是否符合梁内缺陷的信号特征,逐一进行判定;然后识别粘合面缺陷,观察C扫描视图,通过颜色变化识别粘接区信号增强的位置,针对每个信号增强的位置,对比步骤S2中B扫描视图,判定是否符合粘合面缺陷的信号特征;S5、测量分析后得出的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的尺寸。
[0008]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1中的梁内缺陷为梁内浸润不良或干纱。
[0009]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1中的粘合面缺陷为缺胶,包括封闭式缺胶和开放式缺胶。
[0010]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中,梁内缺陷B扫描视图相较于无缺陷B扫描视图,梁底回波信号及腹板回波信号减弱或消失,梁内缺陷位置的拉挤板回波信号显著增强。
[0011]作为其中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中,粘合面缺陷B扫描视图相较于无缺陷B扫描视图,腹板回波信号明显减弱或消失,梁底回波信号显著增强,且其幅值与非粘接区的梁底回波信号幅值相比,下降量小于6dB。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缺陷的信号特征不明确,缺陷识别困难的技术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分析顺序和信号特征识别缺陷,能有效降低缺陷漏检率,提高检测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经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扫描后的A/B/C/D扫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梁内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经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扫描后的A/B/C/D扫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粘合面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经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扫描后的A/B/C/D扫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经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扫描后的A/B/C/D扫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在图4基础上C扫描设置显示A闸门后的A/B/C/D扫描视
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对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进行检测并分析,包括以下步骤:S1、分类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按位置分类为梁内缺陷和粘合面缺陷,梁内缺陷为梁内浸润不良或干纱,粘合面缺陷为缺胶,包括封闭式缺胶和开放式缺胶。
[0016]S2、制作缺陷对照图: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无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无缺陷A/B/C/D扫描视图,如图1所示,该无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无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梁内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梁内缺陷A/B/C/D扫描视图,如图2所示,该梁内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梁内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该梁内缺陷B扫描视图相较于无缺陷B扫描视图,梁底回波信号及腹板回波信号减弱或消失,梁内缺陷位置的拉挤板回波信号显著增强;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粘合面缺陷A/B/C/D扫描视图,如图3所示,该粘合面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该粘合面缺陷B扫描视图相较于无缺陷B扫描视图,腹板回波信号明显减弱或消失,梁底回波信号显著增强,且其幅值与非粘接区的梁底回波信号幅值相比,下降量小于6dB;其中,上述A扫视图的波幅高度和B/C/D扫描视图中的颜色表征回波信号强度,回波信号强度从强到弱对应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进行检测并分析,包括以下步骤:S1、分类缺陷:拉挤梁风电叶片的缺陷按位置分类为梁内缺陷和粘合面缺陷;S2、制作缺陷对照图: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无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无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无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无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梁内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梁内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梁内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梁内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粘合面缺陷A/B/C/D扫描视图,该粘合面缺陷B扫描视图示出粘合面缺陷的拉挤梁内各层拉挤板的回波信号、梁底回波信号和腹板回波信号;其中,上述A扫视图的波幅高度和B/C/D扫描视图中的颜色表征回波信号强度,回波信号强度从强到弱对应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白色;S3、扫描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并设置扫描视图:利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待分析的拉挤梁风电叶片进行扫描,得到A/B/C/D扫描视图,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的系统中设置闸门位置,将A闸门框住梁底回波,C扫描设置显示A闸门,此时,C扫描视图中粘接区信号弱,C扫描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彬佟明冬王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麒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