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装置及双极造口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67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口装置及双极造口系统,所述造口装置包括穿刺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鞘管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芯轴和设置于所述芯轴远端的穿刺部;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所述芯轴且位于所述穿刺部的近端;所述鞘管组件围绕所述穿刺组件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所述第一电极可随所述芯轴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电极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造口装置可使组织两侧的损伤相对均匀,更不易于愈合,避免造口失效;同时可避免因单极造口系统中的负极板可能引起的热损伤。口系统中的负极板可能引起的热损伤。口系统中的负极板可能引起的热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口装置及双极造口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造口装置及双极造口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而转入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
[0004]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对国内10 714例住院心衰患者的调查显示:1980、1990、2000年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5.4%、12.3%和6.2%,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心脏性猝死(13%)。China HF研究显示,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
[0005]HFpEF(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在HFpEF患者中,有许多可能导致运动耐量降低的机制。HFpEF患者左室松弛障碍及僵硬度增加,阻止运动期间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增加,从而使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左心房压力(LAP)升高,导致肺充血增加,预后较差。
[0006]至今尚未有药物或器械可显著减少HFpEF患者的死亡率或住院风险。临床上通过在房间隔处形成一个人造的缺损(造口),可以形成左右心房间的分流,使左心房分流至右心房,从而降低左心房压。左心房压力降低后,肺动脉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也会随之降低,从而达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和疲乏等症状。
[0007]上述造口一般采用心房分流器械、射频消融造口或射频切割造口在房间隔处形成。其中,心房分流器械一般利用微创手术将其植入房间隔后形成分流口;射频消融造口一般通过射频电极在房间隔处慢慢消蚀出所需孔径;而在射频消融或切割造口,目前主要利用可膨胀的支架作为消融电极的载体进行造口,一般为单极造口装置,需在患者的其他部位贴上负极板作为返回电极形成射频回路,负极板贴附不良可能造成热损伤,且阻抗大,能量损耗大,能量利用率低,使得造口处需要较大的切割能量或消融能量,而造口处能量过大容易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用于双极造口系统的造口装置,至少解决单极造口系统切割时导致组织一侧过渡损伤,另一侧损伤不足而使造口容易愈合而使造口失效的技术问题,同时可避免因单极造口系统中的负极板可能引起的热损伤。
[000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造口装置包括:穿刺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鞘管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芯轴和设置于所述芯轴远端的穿刺部;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所述芯轴且位于所述穿刺部的近端;所述鞘管组件围绕所述穿刺组件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所述第一电极可随所述芯轴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电极运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设有收容管段,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开口口径可调,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相连。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管段的硬度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增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固定片,多个所述固定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内壁;所述鞘管组件还包括导管段、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且贯穿所述收容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导管段的远端,所述收容管段设置于所述导管段的远端;所述导管段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导管段的轴向自所述穿孔朝近端延伸;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与所述固定片的远端连接后穿过第一穿孔从而贯穿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侧壁,并沿所述收容管段朝近端延伸,使部分所述牵引件位于所述收容管段的外侧,延伸至导管段的远端并自所述第二穿孔穿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手柄组件,所述牵引件的近端沿轴向穿出所述导管段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口装置包括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切割部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远端与所述穿刺部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切割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配合将所述第一切割部折叠并收拢于芯轴,或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配合撑开所述第一切割部。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段在垂直轴向的方向上有弹性,以使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开口口径可调。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第三控制件和手柄壳体,所述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和所述第三控制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手柄壳体上,且可沿所述手柄壳体的轴向滑动;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与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件与所述芯轴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件与所述第一套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件与所述牵引件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件沿轴向滑动牵拉或放松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使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开口的口径增大或回复。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套管围绕所述芯轴设置,且所述芯轴可相对所述第一套管沿轴向运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机构的远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近端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支撑所述第一切割部远离所述芯轴而展开或靠近所述芯轴而收拢。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管段包括相邻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的近端,所述第三管段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
述第一管段的一侧,所述第二管段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硬度,所述第三管段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硬度。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极造口系统,所述双极造口系统包括射频消融仪和如上述的造口装置,所述穿刺组件与所述射频消融仪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射频消融仪电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造口装置可使组织两侧的损伤相对均匀,更不易于愈合,避免造口失效;同时可避免因单极造口系统中的负极板可能引起的热损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提供的造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3]图2a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装置包括穿刺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鞘管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芯轴和设置于所述芯轴远端的穿刺部;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所述芯轴且位于所述穿刺部的近端;所述鞘管组件围绕所述穿刺组件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所述第一电极可随所述芯轴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电极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组件的远端设有收容管段,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开口口径可调,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管段的硬度自远端至近端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固定片,多个所述固定片沿周向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内壁;所述鞘管组件还包括导管段、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设置于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且贯穿所述收容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导管段的远端,所述收容管段设置于所述导管段的远端;所述导管段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导管段的轴向自所述穿孔朝近端延伸;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与所述固定片的远端连接后穿过第一穿孔从而贯穿所述收容管段的远端侧壁,并沿所述收容管段朝近端延伸,使部分所述牵引件位于所述收容管段的外侧,延伸至导管段的远端并自所述第二穿孔穿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造口装置还包括手柄组件,所述牵引件的近端沿轴向穿出所述导管段与所述手柄组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装置包括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一切割部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远端与所述穿刺部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切割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朝刘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