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274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包括结露导向管组、结露承接件和水分吸收组,所述结露导向管组与所述结露承接件螺纹连接,所述水分吸收组通过所述结露承接件与所述结露导向管组连通,所述结露导向管组包括外置套管和竖向分隔条;由于结露内导槽内壁与冷却管壁面间距相较于竖向分隔条凸起面更远,因此受冷却管低温影响更小,结露内导槽内壁温度高于竖向分隔条,在温差作用下,结露直接于结露内导槽内产生,并通过结露内导槽的竖向导向,流动传导到达贴附于降温服外侧的塑性装配框中,最终受到吸附贴层的吸附,进而满足冷却管内置于降温服后结露产生后的导出,避免于降温服内存留,进而提高降温服内部干燥性,保证穿戴舒适度下降。保证穿戴舒适度下降。保证穿戴舒适度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服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调降温服冷却管通常排布于降温服内置夹层中,由于降温服夹层靠近穿戴者体表,在冷却管制冷过程中与因存在温差容易出现结露的产生,在穿戴服夹层因吸收结露水分后,会直接影响到穿戴服的干燥性,同时位于夹层内的冷却管由于封闭性,产生结露水分造成夹层潮湿后不容易排出,出现长时间存留于夹层内的现象,进而造成穿戴舒适度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包括结露导向管组、结露承接件和水分吸收组,所述结露导向管组与所述结露承接件螺纹连接,所述水分吸收组通过所述结露承接件与所述结露导向管组连通,所述结露导向管组包括外置套管和竖向分隔条,所述外置套管套设于冷却管外部,所述竖向分隔条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露导向管组(1)、结露承接件(2)和水分吸收组(3),所述结露导向管组(1)与所述结露承接件(2)螺纹连接,所述水分吸收组(3)通过所述结露承接件(2)与所述结露导向管组(1)连通;所述结露导向管组(1)包括外置套管(11)和竖向分隔条(12),所述外置套管(11)套设于冷却管外部,所述竖向分隔条(12)呈环形分布固定于所述外置套管(11)的内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分隔条(12)之间均形成有结露内导槽(13),所述结露内导槽(13)用于结露形成后的导出;所述水分吸收组(3)包括塑性装配框(31)、吸附贴层(32)和输入管头(33),所述吸附贴层(32)嵌设于所述塑性装配框(31)的内侧,所述输入管头(33)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塑性装配框(31)的顶部,用于所述外置套管(11)内结露向所述吸附贴层(32)的导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露承接件(2)包括导出上接头(21)、柔性接管(22)和锥形头(23),所述导出上接头(21)和所述锥形头(23)之间通过所述锥形头(23)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头(23)与所述输入管头(33)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绕送接管(4)实现水液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降温服冷却管结露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套管(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接头(14),所述下接头(14)与所述导出上接头(21)之间螺接固定,用于所述水分吸收组(3)使用后的整体拆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志攀王栋鲁月红贾爱铨孙彦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