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背心冷却液的分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背心
,具体是一种空调背心冷却液的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空调背心采用一体式S形冷却管路的布设方式,S形冷却管路主要盘布在背心表面,具有一个进入端和一个排出端,通过循环泵对液体进行输送,由于液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会受到管道内壁的影响,使动能损耗,随着S形冷却管路长度的增加,使循环泵需要更大的功率,同时S形冷却管路还有一个弊端,随着动能的损耗,管道末端流速会小于前端流速,导致管道不同点位的流量不一致,而通过S形冷却管路长度过长的原因则将该情况进行放大,从而使背心各点位的换热效率不一致,使靠近入水管口距离越远,冷却液的温度越低,同时流速降低导致换热效率越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背心冷却液的分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空调背心冷却液的分流装置,包括冷却液降温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液降温系统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背心冷却液的分流装置,包括冷却液降温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液降温系统(2)闭环连通的冷却液流通管路(1),所述冷却液流通管路(1)包括上液管(11)、弧形连接管(12)、肩部过渡管(13)、下降回流管(14)、燕尾式弯折管(15)、总进液管(16)、总排液管(17);所述总进液管(16)、所述上液管(11)、所述弧形连接管(12)组成正面分流管路,所述总进液管(16)铺设在背心正面的最下方与所述冷却液降温系统(2)的送水管路连通,所述上液管(11)水平等距分布在所述总进液管(16)的上方相互连通,所述上液管(11)的上端部均通过所述弧形连接管(12)收拢在正面肩部下方;所述弧形连接管(12)、所述下降回流管(14)、所述燕尾式弯折管(15)、所述总排液管(17)组成背面分流下降管路,所述总排液管(17)铺设在背心背面的正下方与所述冷却液降温系统(2)的回水管路连通,所述下降回流管(14)水平等距分布在所述总排液管(17)的上方相互连通,所述总排液管(17)的上端通过所述弧形连接管(12)收拢在背面肩部下方,所述燕尾式弯折管(15)设置在所述下降回流管(14)的中部,所述燕尾式弯折管(15)具有四个弧形过渡管(151)以及两个上升管路区;若干个所述肩部过渡管(13)分布在背心肩部,所述肩部过渡管(13)的两端分别与正面的所述弧形连接管(12)、背面的所述弧形连接管(12)相连通,形成闭环管路;所述冷却液流通管路(1)内设置有调径保温执行仓(5),所述调径保温执行仓(5)设置在所述冷却液流通管路(1)内壁远离身体的一侧,所述调径保温执行仓(5)靠近所述冷却液流通管路(1)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星,代宝民,孙彦红,谷志攀,鲁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