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18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属于人体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可调温水箱、微型无刷水泵、可穿戴马甲、铝合金热沉、强制风冷高速风扇、可充电锂电池和智能控制电路,可调温水箱由下部的梯形铝合金腔体和上部的PVC长方体固定连接构成且其连接界面处通过法兰口处O形塑胶密封圈密封,其水温通过在梯形铝合金腔体的梯形平面上紧贴的半导体热电芯片实现热量的双向泵运,分别加热和制冷;可穿戴马甲夹层内分布高热导塑料水管,通过微型无刷水泵与可调温水箱实现闭环水交换以获得人体所需的舒适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广泛用于各种高、低温人体不适环境工作人员的防护完全使用,而且其核心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防护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智能调温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体防护和安全施工已成为各行业领域倍加关注的敏感事项,尤其是特殊工作环境的操作人员的身体防护和能量平衡问题。
[0003]近10年来,基于各种技术的防护调温服争先进入市场,主要类型有:相变材料类、直接在衣服内侧贴制TEC再通过风扇扩散、微型压缩机驱动型、辐射制冷型等等。上述几种类型均会获得一定范围的温度调节性能,但是仍然存在各种缺点和不足,如重量偏大、续航时间过短、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和性能对环境的敏感性偏低等。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性能TEC驱动通过分布式水管在衣服内侧的合理布局获得人体适应的温度分布,即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
[0004]另外,温差电(TE)现象也称热电现象。1822年,ThomasSeebeck发现温差电动势效应(TE材料发电原理);1834年,JeanPeltier发现电流回路中两不同材料导体结界面处的降温效应(TE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温水箱(1)、微型无刷水泵(3)、可穿戴马甲、铝合金热沉(5)、强制风冷高速风扇(6)、可充电锂电池和智能控制电路(7),所述可调温水箱(1)由下部的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上部的PVC长方体(11)构成,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上下固定连接且其连接界面处通过法兰口处O形塑胶密封圈密封,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中的水温通过在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的梯形平面上紧贴的半导体热电芯片(4)实现热量的双向泵运,既可加热亦可制冷;所述可穿戴马甲的夹层内分布有高热导塑料水管,通过所述微型无刷水泵(3)可与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实现闭环交换以获得人体所需的舒适温度;所述铝合金热沉(5)和所述强制风冷高速风扇(6)为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4)高效散热,并确保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4)的热面温度相对于环温的增量小于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的内外结构是基于人体在低、中、高体力劳动过程中的散热量、水冷交换的热量、受限可供输入功率大小以及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4)工作参数和性能通过多物理场模拟得出并经实证确定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帕尔贴效应的智能调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的内腔容积分别为140ml

180ml和160ml,正常工作时所述梯形铝合金腔体(12)和所述PVC长方体(11)中水量约为140ml

180ml,(另外160ml会流入所述高热导塑料水管内);所述微型无刷水泵(3)为无刷电机驱动的水泵,泵流量在300ml/min

1000ml/min范围连续可调;所述可充电锂电池的最大输出电压为12.5V,最大输出电流为6A,功率容量为104mA.h@U。=11.5V,输出的截止电压为9.5V,额定输出功率下可工作4小时以上;所述半导体热电芯片(4)的最大工作电压、最大工作电流、最大温差、最大制冷功率(@300K)分别为:29.5V,6A,70K和1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程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窄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