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极片、电池、用电设备及正极极片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17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极极片、电池、用电设备及正极极片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多个安全涂层,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多个安全涂层设置在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之间,且多个安全涂层沿第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安全涂层的厚度为0.001mm~0.015mm。相比现有的正极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多个安全涂层采用间隙涂布的方式设置在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正极极片的内阻,降低了正极极片的厚度,进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减少了安全涂层导致的电池能量密度损失,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极片、电池、用电设备及正极极片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正极极片、电池、用电设备及正极极片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锂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的优点,因此,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然而,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拆卸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在受到碰撞、挤压或者穿刺等异常情况时,容易着火、爆炸,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当前主流是采用在正极集流体表面和活性材料之间涂布一层安全涂层的方法。在发生内部短路时,安全涂层可以有效防止正极集流体与负极活性材料的直接接触短路的失效模式;同时,随着短路过程中温度升高,安全涂层内阻显著增大,可有效抑制电芯热失控。
[0003]当前主流安全涂层中都含有粘结剂,且粘结剂含量较高,其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表面和正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安全涂层均匀分布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下面,增大了正极极片的膜片内阻,虽然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对其电性能有一定恶化。此外,安全涂层还具有一定厚度,在提升安全性能的同时,也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110);第一活性物质层(120),涂覆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10)的至少一个表面;多个安全涂层(130),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110)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120)之间,且多个所述安全涂层(130)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所述安全涂层(130)的厚度为0.001mm~0.01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集流体(110)的长度方向,所述安全涂层(130)设置有n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安全涂层(130)之间的距离为J,其中,n为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40,0.5mm≤J≤12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10)一表面设置有第一涂覆区以及与所述第一涂覆区连接的第二涂覆区,多个所述安全涂层(130)采用间隙分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涂覆区内,所述第二涂覆区内设置有绝缘涂层(140),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内还设置有包裹住所述安全涂层(130)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0),所述绝缘涂层(14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120)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140)的厚度为0.001mm~0.015mm,所述绝缘涂层(140)的长度为0~3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涂层(130)包括第一端面(130a)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130a)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30b),所述第一端面(130a)与所述第二端面(130b)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宣王浩于子龙陈杰王修强杨山李载波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