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13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管套组件以及与管套组件相连的阀体,所述管套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管套下法兰、管套、管套接头、压盖以及固定在管套上的吊环、排污口、排空阀,所述管套组件内还设有驱动杆组件,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驱动套、驱动杆下接头、驱动杆、驱动杆上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柔性加长驱动杆组件代替加长阀杆来实现低成本远距离操控阀体,避免了长阀杆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等困扰企业的难题;同时通过设计阀位指示杆实现精准升降和阀门开度的控制。此外,在管套处设计排气阀、排污口和吊环分别保证了管套内气体不积压、保证驱动杆组件传动精度、保证吊运过程平衡性。程平衡性。程平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阀门驱动装置为用来操作阀门并与阀门相连接的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用手动、电动、气动、液动或其组合形式的动力源来驱动,其运动过程可由行程、转矩或轴向推力的大小来控制。
[0003]阀门与驱动装置之间的相连接一般都由阀杆、传动套等部件来实现动力的传递,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但是现有阀杆的操作长度较短,使用者在对阀杆进行操作时会因阀杆长度较短而出现难以操作的情况,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降低了阀杆的实用性,而目前较多的解决办法就是设计更长的阀杆来延长操作装置的长度,但该方法成本高且加长的阀杆加工困难,精度低,对批量阀产品的应用不现实,因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这种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通过柔性加长驱动杆的结构设计解决现有加长阀杆方法中因阀杆太长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1)、管套组件(2)以及设置在管套组件(2)内部的驱动杆组件(4),所述管套组件(2)包括中空的管套(22)、设置在管套(22)下端用于将管套组件(2)固定在阀门上的管套下法兰(21)、设置在管套(22)上端的管套接头(23)和设置在管套接头(23)上端的压盖(24),所述压盖(24)中心开设有孔洞,顶端设置有凸沿,压盖(24)除凸沿外的部分均设置在管套接头(23)内;所述驱动杆组件(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同轴连接的驱动套(41)、驱动杆下接头(42)、驱动杆(43)、驱动杆上接头(44),所述驱动套(41)内表面设有与阀门阀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驱动杆上接头(44)的下端与驱动杆(43)连接,驱动杆上接头(44)的中段套设在压盖(24)的孔洞内,驱动杆上接头(44)的上端与驱动组件(1)同轴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41)呈外圆内六角状,所述驱动杆下接头(42)与驱动套(41)配合面呈外六角状,所述驱动杆(43)呈外圆中空内六角结构,所述驱动杆上接头(44)与驱动杆(43)内表面配合处呈外六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1)上固定连接有穿过驱动杆组件(4)的阀位指示杆(48),所述阀位指示杆(48)位于驱动杆组件(4)的轴线上且阀位指示杆(48)上设有阀门开度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向柔性加长阀杆的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军李泽玉张阳秀宣中宝林利平卢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瑞科流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