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输入管道、脱硫反应槽、泡沫槽、输出管道和控制模块,所述输入管道与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连通连接,并且输入管道用于向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通入填充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通入填充气体,在填充气体的持续通入作用下,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的尾气会被驱使至输出管道内,经由输出管道上的变频风机进行输送至预冷塔前端的煤气管道内,由于尾气中含有氨气,煤气中含有硫化氢,氨气可以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尾气中的氨气可以用来吸收煤气管道中的硫化氢,充分利用了尾气,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尾气处理效果好。尾气处理效果好。尾气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以氨为碱源的HPF湿式氧化脱硫法在脱硫再生过程中,反应槽及硫泡沫槽顶部会逸出化学尾气,其主要含有氨和硫化氢等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以排放浓度高、排放点集中及单次排放量大为显著特点,属于大面积辐射状污染,这会造成局部大气污染氨、硫化氢等浓度限值超标。超标物在大气中经系列化学反应会生成硫酸盐气溶胶等,毒害性远大于PM2.5。氨、硫化氢皆是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且易对人体造成危害,对周围操作环境具有恶劣影响。因此反应槽及硫泡沫槽尾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探索经济合理,工艺简单,技术可靠的治理措施以减轻环境压力具有现实意义。早期普遍做法是将尾气直接排入大气,尾气量累积盈满和环保法规愈加严格,因此逐渐摒弃该做法,现在多数企业选择多级吸收尾气成分,然而工艺结构复杂,对吸收技术要求严苛,普遍吸收率低,持续投入资金及维护成本又无效益回收。针对这些弊端,贮槽尾气亟待处理,其工艺改进留有极大空间。
[0003]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711351524.5)公开了一种利用脱硫再生尾气干燥硫铵的工艺,采用氨法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的再生尾气作为硫铵干燥用气;再生尾气送入干燥塔经浓硫酸喷淋吸收氨并干燥;干燥尾气经加热后送入硫铵干燥系统,脱除硫铵结晶系统送来的湿硫铵中的水份,干燥硫铵后的干燥尾气通过洗净系统脱除夹带的雾滴和硫铵粉尘后排入大气。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再生尾气直接排放大气带来的氨损失和大气污染;同时将尾气中的氨回收至硫铵系统,增加硫铵产量;也可节省硫铵干燥用空气风机的动力消耗;实现了再生尾气无害化处理及氨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但利用脱硫再生尾气形成干燥气体的过程工艺复杂化,需经过吸收氨—干燥—加热,98%浓硫酸原料成本增加,酸严重腐蚀设备,产出的干燥气体量也不足以维持硫铵应用,加热这一步骤虽可以利用反应热和硫酸稀释热,但仍达不到干燥所需的110~130℃,需额外借用其他热源,另外并未同时解决反应槽与硫泡沫槽尾气。
[0004]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2111573416.9)公开了一种脱硫再生尾气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再生塔、气液分离器及焚烧炉;所述再生塔为氨法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系统中的再生塔;所述焚烧炉为脱硫废液制酸工艺系统中的焚烧炉;该专利技术将脱硫再生尾气送至脱硫废液制酸工艺的焚烧炉作为助燃气体,从而实现再生尾气中有害杂质的脱除、硫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再生尾气的回收利用。该专利技术未涉及处理脱硫再生中所有尾气(包括贮槽尾气),引入焚烧炉作为助燃尾气难以消除氨气,同时将氨气烧掉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
[0006]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7](1)、现有技术中利用对尾气的多级吸收工艺来处理尾气,但多级处理工艺结构复
杂,对吸收技术要求严苛,吸收率普遍较低,未能很好的吸收尾气,同时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维护处理成本高;
[0008](2)、同时目前将尾气进行燃烧或多级吸收处理,尾气中含有的氨气直接燃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即没有合理的将氨气资源进行利用。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输入管道、脱硫反应槽、泡沫槽、输出管道和控制模块,所述输入管道与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连通连接,并且输入管道用于向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通入填充气体;
[0011]所述输出管道与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连通连接,并且输出管道上设置有变频风机;
[0012]所述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并且两个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变频风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受控于控制模块。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气体设置为氮气。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硫反应槽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液位计。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泡沫槽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和第二液位计。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为差动变压器式压力传感器。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管道上设有备用变频风机,备用变频风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受控于控制模块。
[00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变频风机和备用变频风机均采用防爆型变频风机。
[001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002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硫反应槽上设置有与输出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道,泡沫槽上设置有与输出管道连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道。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通过向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通入填充气体,在填充气体的持续通入作用下,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的尾气会被驱使至输出管道内,经由输出管道上的变频风机进行输送至预冷塔前端的煤气管道内,由于尾气中含有氨气,煤气中含有硫化氢,氨气可以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尾气中的氨气可以用来吸收煤气管道中的硫化氢,充分利用了尾气,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尾气处理效果好;
[0023]2、通过控制模块和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在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压力出现变化时,压力传感器会将脱硫反应槽和泡沫槽内的压力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受该压力信号后控制变频风机做出相应的频率变化,使之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尾气进行输送,输送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输入管道;2、脱硫反应槽;3、泡沫槽;4、输出管道;5、变频风机;6、压力传感器;7、第一压力表;8、第一液位计;9、第二压力表;10、第二液位计;11、备用变频风机;12、调节阀;13、第一连接管道;14、第二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所示,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输入管道1、脱硫反应槽2、泡沫槽3和输出管道4,其中输入管道1和输出管道4均与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连通连接,具体的,脱硫反应槽2上设置有与输出管道4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道13,泡沫槽3上设置有与输出管道4连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道14,输入管道1用于向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内通入填充气体。在填充气体的通入下,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内的尾气会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3和第二连接管道14进入到输出管道4内,在输出管道4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输入管道(1)、脱硫反应槽(2)、泡沫槽(3)、输出管道(4)和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道(1)与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连通连接,并且输入管道(1)用于向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内通入填充气体;所述输出管道(4)与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连通连接,并且输出管道(4)上设置有变频风机(5);所述脱硫反应槽(2)和泡沫槽(3)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并且两个压力传感器(6)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变频风机(5)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受控于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气体设置为氮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反应槽(2)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7)和第一液位计(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气的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本雄,叶青保,刘念,钱娜,张玮,王婷婷,宋巧,何晴,叶莺,周珺德,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