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属于地震勘探
技术介绍
[0002]辫状河河道宽而浅、时分时合、频繁迁移、游荡不定,河床虽不稳定,但其受沉积期古地貌约束。辫状河的河道类型包括河谷夹持沉积辫状河和开阔低洼区沉积辫状河。河谷夹持沉积辫状河的河道中心集中在地形低洼区,其宽度占河床宽度比值较小;开阔低洼区沉积辫状河的河道频繁迁移,非均质强,其河道中心宽度占河床宽度比值较大。对辫状河类型进行高效识别是石油勘探开发中必备的基础。
[0003]现有技术中对辫状河类型的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0004]方法
①
,基于研究区钻井资料,通过测井相与宏观沉积相判定辫状河类型。然而该种方法在井网密度大的开采区实用性强,在井网密度小的勘探区辫状河类型划分能力弱,使得辫状河类型识别不准确。
[0005]方法
②
,基于研究区钻井、地震资料,通过测井相、沉积相、地震属性综合判定辫状河类型。该种方法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定性分析实现辫状河类型的识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目标区的测井数据以及地震属性平面;根据目标区的测井数据确定辫状河河道中心、河道边部以及泛滥平原的位置;2)利用测井数据得到的位置数据标定地震属性平面,确定地震属性平面中河道中心地震属性范围、河道边部地震属性范围、以及泛滥平原地震属性范围;3)结合各地震属性范围将地震属性平面转换为沉积相平面;4)在沉积相平面图上确定各辫状河的河道中心宽度以及河道边部宽度;5)根据辫状河的河道中心宽度以及河道边部宽度确定辫状河类型,辫状河类型包括河谷夹持辫状河和开阔低洼区沉积辫状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若河道中心地震属性范围、河道边部地震属性范围以及泛滥平原地震属性范围有重叠区域时,在重叠区域中确定河道中心、河道边部、泛滥平原之间的分界值,以对河道中心、河道边部、泛滥平原进行划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重叠区域中地震属性中值作为河道中心、河道边部、泛滥平原之间的分界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辫状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将辫状河的河道中心宽度以及河道边部宽度求和得到河道宽度,计算河道中心宽度与河道宽度的比值,比值大于等于设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明,李灿,高叶铭,孙涵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