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13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风管散热装置,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其包括一导风管,由钣金件构成,其包括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以及至少一风扇,藉由一卡合结构固定于该出口。由于该导风管由钣金件构成,金属材质散热效果好,而且导风管体积较大,其两端或侧面都可开设出口,安装多个风扇,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风扇藉由卡合结构固定在导风管出口,形成模组化的散热装置,没有螺丝设计,拆卸方便,节省成本,还可避免遗失螺丝造成主机板短路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风管散热装置,特别涉及应用在封闭环境下给计 算机系统散热的导风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主运算速度的提升,相应中央处理器(CPU)产生的热量也越 来越大,为了使CPU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作,通常给CPU配设散热器。通常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及风扇,其中散热鳍片增大散热面积,风扇增强空气对流,利于将热量带走。为了将热量传至远离CPU的空间,通常还增设导风管,更 有效降低CPU周围环境的温度,利于散热。一般传统的计算机主机导风管以塑料材质为主,而且体积都不大, 一般藉由螺丝固定在机箱内, 一端接触CPU,另一端设置风扇散热。众所周知,螺丝结构不便于拆装,成本高,例如在欧美地区技术工人拆装螺丝是以颗计费, 而且还可能导致遗失螺丝造成主机板短路的危险。另外,传统的导风管散热装 置以塑料材质为主,体积小,因此散热效率低,尤其是一般仅在一端装一个风 扇,满足不了较高要求的计算机系统散热。例如,为解决计算机主机安置在自 动提款机内,其密闭高温所产生散热不良的问题,通常需要高效率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导风管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简单,成本低的导风管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管散热装置,安装于一机箱上,该机箱的一侧壁至少包含一缺口,该导风管散热装置包括 一导风管,由钣金件 构成,其包4舌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 ,该出口的对应于该才几箱的的该缺口;以及 至少一风扇,藉由一"^合结构固设于该出口上;其中,在该风扇所提供空气吸 引力的导引下,该导风管的该入口吸入所需排出的热源,并经由该出口排出至 该机箱的的外部。优选的,该导风管为一长方管,该入口设于该长方管的一侧面,该出口为 两个,设于该长方管长度方向的两端。进一步的,该导风管还包括位于与该入口所在侧面相异的侧面的至少一出cr 。优选的,该导风管为一圓管,该出口位于该圆管的两端。 优选的,该卡合结构包括一连接件, 一设于导风管上的至少一导槽以及设 于风扇盖上的至少一导片,该连接件包括与该导槽及该导片相配合的至少一连 接导片和至少一连接导槽,该导片嵌合于该连接导槽中,该连接导片嵌合于该导槽中。进一步的,该连接件上设有导片、卡勾或卡榫,该导风管散热装置藉 由该导片、卡勾或卡榫与一机箱结合可选择的,该卡合结构包括分别设于导风管或风扇盖上的相配合的卡勾和 卡槽、导片和导槽或者卡榫和卡槽。优选的,该导风管上设有导片、卡勾或卡榫,该导风管散热装置藉由该导 片、卡勾或卡榫与一机箱结合。进一步的,该入口套接一散热鳍片模组,该散热鳍片模组连接一待散热的 中央处理器。由于该导风管由钣金件构成,金属材质散热效果好,而且导风管体积较大, 其两端或侧面都可开设出口,安装多个风扇,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尤其适用 于安置在自动提款机内密闭环境中的计算机系统。另外,风扇'藉由卡合结构固 定在导风管出口,形成模组化的散热装置,没有螺丝设计,拆卸方便,节省成 本,还可避免遗失螺丝造成主机板短路的危险。进一步的,该钣金件构成的导 风管还可设有卡勾或卡榫与机箱连接,也是无螺丝设计,进一步提高拆卸便利 性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导风管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风管散热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E的放大视图。图4是图1中导风管散热装置在计算机主机内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图4中局部F的放大视图。图6是从计算机主机外看到的导风管散热装置装入机箱内的效 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示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风管散热装置100的结构 及其在一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导风管散热装置100包括一导 风管10,而该导风管IO由钣金件构成,并大致成长方管型。导风管 IO具有一入口 ll以及三个出口,且每个出口均设有一风扇,其中风 扇则设置在图中风扇盖20的内侧上。其中,该入口 ll设于该导风管IO的一第一侧面,并且为了与待 散热的CPU及CPU上的散热鳍片组配合,该入口 11的周遭结构稍 凹陷于该侧面。该出口分别设于该导风管10的两端以及一第二侧面(即具有 风扇盖20的端面或侧面),其中该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呈现转折式相邻。为了藉由卡合结构使风扇与导风管IO相连接,该卡合结构可以是设置于 风扇盖20边缘的导片、卡勾或卡榫以及设置于导风管上的导槽或卡槽,也可 以还包括一连接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管10两端的风扇盖20分别延 伸有导片22,该导片22插入导风管10两端的导槽13中,实现风扇与导风管 IO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导风管IO的第二侧面上所连接的风扇的卡合结 构则包括一连接件30。如图3所示, 一设于导风管10上的至少一导槽13以及设于风扇盖20上 的至少一导片21。该连接件30包括至少一连接导片31,以相配合于该导槽13, 还包含至少一连接导槽32,以相对合于该导片21。在组装时,该导片21嵌合 于该连接导槽32中,该连接导片31嵌合于该导槽13中,从而实现在导风管 10内部利用连接件30固定住风扇。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导风管散热装置100连接至机箱50(如图4所示), 导风管10两端还设计有导片15和卡榫19机箱。优选的,连接件30上也设有 卡榫35,用于连接机箱,进一步将该导风管散热模组固定在机箱内。请结合参阅图4、图5以及图6,说明该导风管散热装置'100与一机箱50 的连接。具体来说,首先参阅图4,该导风管散热装置100藉由其导风管10 上的导片15架在机箱50的一侧壁51上。其中导风管散热装置100的导风管 入口 11对接一散热鳍片模组3,而该散热鳍片模组3是接触在待散热的CPU 模组2上。结合参阅图5,优选的,还可在导风管IO—侧面上形成凸起12,而该凸 起12插入机箱1另一側壁52上的一凹槽54中,进一步稳固导风管散热装置 100与机箱1的连接。请参阅图6,从机箱50外观来看,连接件30上的卡榫35以及导风管10 两端的卡榫19加固了导风管散热装置100与机箱50的外盖53的结合。并且 /人外形上看,导风管散热装置100的导风管出口分别装有一个风扇,该出口对 应于该机箱50侧壁的缺口,该三个风扇分别通过一个该机箱50侧壁的缺口外 露于该机箱50且分别位于三个方向(图6中由于视角关系只看到两个风扇, 但根据前述图示和说明可以理解导风管散热装置IOO具有三个风扇),可以起 到良好的散热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风管散热装置还可将导风管设计为圆管,导风管 出口也不限于三个,另外卡合结构中卡榫、卡勾、导片等可相互替换, 当然相配合的卡槽、导槽等也相应互相替换。由于该导风管由钣金件构成,金属材质散热效果好,而且导风管体积较大, 其两端或侧面都可开设出口,安装多个风扇,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风 扇藉由卡合结构固定在导风管出口,形成模组化的散热装置,没有螺丝设计, 拆卸方便,节省成本,还可避免遗失螺丝造成主机板短路的危险。进一步的, 该钣金件构成的导风管还可设有卡勾或卡榫与机箱连接,也是无螺丝设计,进 一步提高拆卸便利性和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 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风管散热装置,安装于一机箱上,该机箱的一侧壁至少包含一缺口,该导风管散热装置包括: 一导风管,由钣金件构成,其包括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该出口的对应于该机箱的的该缺口;以及 至少一风扇,藉由一卡合结构固设于该出口上;  其中,在该风扇所提供空气吸引力的导引下,该导风管的该入口吸入所需排出的热源,并经由该出口排出至该机箱的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冒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