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架、机柜组件和服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06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2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理线架、机柜组件和服务器,涉及机柜组件的技术领域。理线架用于机柜组件。机柜组件包括机柜,机柜的柱体围设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具有第一开口,凹槽结构用于容纳线缆。理线架包括支撑段和限位结构。支撑段用于连接柱体。限位结构与支撑段相连。限位结构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限位结构用于:在支撑段与柱体相连时,通过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当第一开口关闭时,限位结构用于将线缆约束在凹槽结构内。如此设置,使得限位结构能够关闭凹槽结构的第一开口,降低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的风险。并且,限位结构通过自身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理线架可以用于约束线缆。用于约束线缆。用于约束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理线架、机柜组件和服务器


[0001]本申请涉及机柜组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理线架、机柜组件和服务器。

技术介绍

[0002]机柜组件通常包括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用于容纳与机柜内的服务器节点相连的线缆。相关技术中,线缆容易从凹槽结构内溢出,增大了线缆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线架、机柜组件和服务器,用于降低线缆从凹槽结构内溢出的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理线架。理线架用于机柜组件,机柜组件包括机柜,机柜的柱体围设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具有第一开口,凹槽结构用于容纳线缆。理线架包括支撑段和限位结构。支撑段用于连接柱体。限位结构与支撑段相连。限位结构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限位结构用于:在支撑段与柱体相连时,通过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当第一开口关闭时,限位结构用于将线缆约束在凹槽结构内。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打开第一开口,从而既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将线缆放置在凹槽结构围设出的容纳腔内,也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将容纳腔内的线缆取出,减小了限位结构对第一开口造成的遮挡,提高了将线缆放置在凹槽结构内时的便捷性、以及将凹槽结构内的线缆取出时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线缆在维修或者更换时的便捷性。并且,设置限位结构通过自身弹性形变的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提高了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口时的便捷性,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简化了限位结构的结构,从而降低了理线架的成本。
[0007]此外,限位结构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关闭第一开口,避免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使得限位结构能够将线缆约束在凹槽结构内,也即是使得限位结构能够对位于凹槽结构内的线缆起到限位的作用,降低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线缆被剐蹭或者挤压、造成线缆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理线架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机柜组件的可靠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包括靠近第一开口的定位部。限位结构包括抵接段和调节段。抵接段用于与定位部相抵接以关闭第一开口。调节段包括第一弹性形变段和第一限位段。第一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支撑段相连,第一弹性形变段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段相连。第一限位段远离第一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抵接段相连。第一限位段与第一弹性形变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如此设置,就可以采用向第一限位段施加作用力的方式,使得第一限位段向靠近凹槽结构内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段能够带动抵接段向靠近凹槽结构内部的方向移动,使得抵接段能够与定位部抵接。这样一来,限位结构就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关闭第一开口,避免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降低了线缆被损坏的风险,提
高了理线架的可靠性。并且,设置第一限位段与第一弹性形变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的方式,来实现限位结构对于第一开口的关闭,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简化了限位结构的结构,降低了理线架的成本。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段被配置为: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限位段与第一弹性形变段之间形成钝角。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限位段与第一弹性形变段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量,从而提高关闭第一开口时的便捷性。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支撑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如此设置,当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时,可以采用向第一弹性形变段施加作用力的方式,使得第一弹性形变段带动抵接段向靠近支撑段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结构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避免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降低了线缆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理线架的可靠性。并且,设置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支撑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的方式,来实现限位结构对于第一开口的打开和关闭,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简化了限位结构的结构,降低了理线架的成本。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段包括第一侧壁,第一弹性形变段与第一侧壁相连。第一弹性段被配置为: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形变段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或锐角。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弹性形变段与第一侧壁之间连接的灵活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段还包括第二弹性形变段,第二弹性形变段位于第一限位段和抵接段之间。第二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段相连,第二弹性形变段的另一端与抵接段相连。第一限位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靠近凹槽结构的内部。第二弹性形变段位于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且第二弹性形变段逐渐远离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能够形成夹角,并且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从而,可以采用向第二弹性形变段施加作用力的方式,使得第二弹性形变段能够带动抵接段向靠近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使得限位结构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避免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降低了线缆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理线架的可靠性。并且,设置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的方式,来实现限位结构对于第一开口的打开和关闭,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简化了限位结构的结构,降低了理线架的成本。此外,由上述可知,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支撑段(支撑段的第一侧壁)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故而,设置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这样一来,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形变段与第一侧壁之间夹角的角度、以及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均能够发生改变,使得第一弹性形变段和第二弹性形变段均能够带动抵接段向靠近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增大了调节段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量,也即是增大了限位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量,从而能够提高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口时的便捷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形变段与第一限位段相连的位置为第一拐接部,第一拐接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第一缓冲槽的开口朝向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如此设置,能够增大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形变段向靠近第一侧壁方向移动的距离,增大了调节段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量,也即是增大了限位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量,从而能够提高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口时的便捷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段包括第二限位段和引导段,第二限位段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形变段相连,第二限位段的另一端与引导段相连。第二限位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相对于第四表面靠近凹槽结构的内部。引导段位于第四表面所在的一侧,且引导段逐渐远离第四表面所在的平面。引导段与第二限位段之间形成钝角。如此设置,使得引导段能够对调节段以及第二限位段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引导段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调节段和第二限位段向靠近凹槽结构内部的方向移动,提高了在关闭第一开口时的便捷性,并且引导段能够与定位部抵接,从而使得限位结构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关闭第一开口,避免了线缆经由第一开口溢出,降低了线缆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理线架的可靠性。并且,无需复杂的机械结构,简化了限位结构的结构,降低了理线架的成本。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理线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机柜组件,所述机柜组件包括机柜,所述机柜的柱体围设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凹槽结构用于容纳线缆;所述理线架包括:支撑段,用于连接所述柱体;限位结构,与所述支撑段相连;所述限位结构的至少部分具有弹性,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支撑段与所述柱体相连时,通过弹性形变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当所述第一开口关闭时,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线缆约束在所述凹槽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定位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抵接段,用于与所述定位部相抵接以关闭所述第一开口;调节段,所述调节段包括第一弹性形变段和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段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段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段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所述抵接段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段被配置为: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之间形成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所述支撑段之间夹角的角度可弹性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包括第一侧壁,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被配置为: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形变段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或锐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段还包括第二弹性形变段,所述第二弹性形变段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抵接段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形变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段相连,所述第二弹性形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段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韩龙龚心虎毕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