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79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模,所述底模的上部设置有上膜,所述上膜上端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的上部设置有定位环,且所述定位环的下端外表面与上膜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模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握力圈模腔,所述基座上端外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底模的内部设置有顶出组件,且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连接板、活动杆、滑槽、顶针孔、顶针、第一斜面楔块、第二斜面楔块、活动腔、限位槽、限位块、压缩弹簧与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具备便于对握力圈模腔内部的握力圈顶出,且便于脱模等优点。模等优点。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握力圈生产
,具体为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握力圈属于一种健身器械,可以用于缓解手部疲劳,握力好是一个有效的健康特征,可以使筋脉畅通活洛,加强血液流通。
[0003]握力圈的材质一般为硅胶材质,在生产中,需要通过注塑模具进行生产制造,现有技术中,在通过注塑模具对握力圈进行生产时,均需要顶针进行脱模,但是,现有压铸模具内部的顶针依赖于弹簧的复位力带动顶针将模具内部的灯具配件顶出,弹簧的弹力较小,有时当注塑成型的握力圈与模具之间的粘接力较大时,仅仅通过弹簧的弹力,不便于将成型的握力圈顶出,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具备便于对握力圈模腔内部的握力圈顶出,且便于脱模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端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模,所述底模的上部设置有上膜,所述上膜上端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的上部设置有定位环,且所述定位环的下端外表面与上膜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模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握力圈模腔,所述基座上端外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底模的内部设置有顶出组件,且所述顶出组件包括连接板、活动杆、滑槽、顶针孔、顶针、第一斜面楔块、第二斜面楔块、活动腔、限位槽、限位块、压缩弹簧与活动板,且所述顶针孔、顶针的数量均为四组,四组所述顶针孔开设于握力圈模腔底部的前后左右端,且所述活动腔开设于底模的内部,且四组所述顶针孔的底部与活动腔相通。
[0008]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于底模一侧外表面的下部,所述活动杆贯穿滑槽,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活动杆上端外表面的右侧,所述气缸输出轴的一端外表面与连接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气缸,便于配合顶出组件将握力圈模腔内部的握力圈顶出。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楔块与第二斜面楔块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斜面楔块固定安装于活动杆上端外表面的左侧,且两组所述第二斜面楔块固定安装于活动板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斜面楔块位于第一斜面楔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斜面楔块、第二斜面楔块与活动板均位于活动腔的内部,便于脱模。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活动腔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限位块与压缩弹簧位于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活动板左右两侧外表面的中部,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于限位块的上端外表面,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外表面与限位槽的上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便于辅助顶针进行复位。
[0011]优选的,四组所述顶针固定安装于活动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压缩弹簧与限位槽的一端弹性连接,所述顶针的外壁与顶针孔之间紧密贴合,且所述顶针与顶针孔之间为滑动连接,便于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楔块与第二斜面楔块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外壁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增加稳定性。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气缸,便于配合顶出组件将握力圈模腔内部的握力圈顶出。
[0016]2、该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便于辅助顶针进行复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中顶出组件的侧视截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中顶出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基座;2、气缸;3、底模;4、顶出组件;5、上膜;6、浇口套;7、定位环;8、握力圈模腔;9、连接板;10、活动杆;11、滑槽;12、顶针孔;13、顶针;14、第一斜面楔块;15、第二斜面楔块;16、活动腔;17、限位槽;18、限位块;19、压缩弹簧;20、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本实施例是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
[0024]如图1

4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上端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模3,底模3的上部设置有上膜5,上膜5上端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浇口套6,浇口套6的上部设置有定位环7,且定位环7的下端外表面与上膜5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底模3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握力圈模腔8,基座1上端外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2,底模3的内部设置有顶出组件4,且顶出组件4包括连接板9、活动杆10、滑槽11、顶针孔12、顶针13、第一斜面楔块14、第二斜面楔块15、活动腔16、限位槽17、限位块18、压缩弹簧19与活动板20,且顶针孔12、顶针13的数量均为四组,四组顶针孔12开设于握力圈模腔8底部的前后左右端,且活动腔16开设
于底模3的内部,且四组顶针孔12的底部与活动腔16相通。
[0025]滑槽11开设于底模3一侧外表面的下部,活动杆10贯穿滑槽11,连接板9固定安装于活动杆10上端外表面的右侧,气缸2输出轴的一端外表面与连接板9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斜面楔块14与第二斜面楔块15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斜面楔块14固定安装于活动杆10上端外表面的左侧,且两组第二斜面楔块15固定安装于活动板20的下端外表面,第二斜面楔块15位于第一斜面楔块14的一侧,且第一斜面楔块14、第二斜面楔块15与活动板20均位于活动腔16的内部;限位槽17开设于活动腔16左右两侧的上部,限位块18与压缩弹簧19位于限位槽17的内部,且限位块18固定安装于活动板20左右两侧外表面的中部,压缩弹簧19固定安装于限位块18的上端外表面,压缩弹簧19的上端外表面与限位槽17的上部固定连接;四组顶针13固定安装于活动板20的上端外表面,限位块18与限位槽17之间为滑动连接,限位块18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压缩弹簧19与限位槽17的一端弹性连接,顶针13的外壁与顶针孔12之间紧密贴合,且顶针13与顶针孔12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斜面楔块14与第二斜面楔块15之间为滑动连接,活动杆10的外壁与滑槽11之间为滑动连接。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端外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底模(3),所述底模(3)的上部设置有上膜(5),所述上膜(5)上端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浇口套(6),所述浇口套(6)的上部设置有定位环(7),且所述定位环(7)的下端外表面与上膜(5)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模(3)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握力圈模腔(8),所述基座(1)上端外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2),所述底模(3)的内部设置有顶出组件(4),且所述顶出组件(4)包括连接板(9)、活动杆(10)、滑槽(11)、顶针孔(12)、顶针(13)、第一斜面楔块(14)、第二斜面楔块(15)、活动腔(16)、限位槽(17)、限位块(18)、压缩弹簧(19)与活动板(20),且所述顶针孔(12)、顶针(13)的数量均为四组,四组所述顶针孔(12)开设于握力圈模腔(8)底部的前后左右端,且所述活动腔(16)开设于底模(3)的内部,且四组所述顶针孔(12)的底部与活动腔(16)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开设于底模(3)一侧外表面的下部,所述活动杆(10)贯穿滑槽(11),所述连接板(9)固定安装于活动杆(10)上端外表面的右侧,所述气缸(2)输出轴的一端外表面与连接板(9)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握力圈生产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楔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森林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