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360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盖设于所述动模上定模,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能够在彼此背离的开模位置和彼此贴合的闭模位置之间切换运动,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之间的中心板,所述中心板适于与注塑机的连杆固定连接,配置为能够沿着轴向伸缩运动以及周向方向转动运动;其中,沿着所述动模的周向方向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半模腔,沿着所述定模的周向方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半模腔一一对应的第二半模腔,所述第一半模腔与所述第二半模腔共同限定出模腔,且每个所述模腔的形状相同,其容积沿着周向方向依次增大;其中,多个所述模腔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置有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的开口。设置有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的开口。设置有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注塑模具多为一次注塑成型件,但是这种注塑模具具有如下缺点:厚壁注塑很难用更改工艺来解决,因为普通的塑料都有收缩力,这点是难于避免的。容易产生凹陷,收缩痕,内部气泡,内部空洞,等外观问题。塑料件的缩水问题(表面缩凹和内部缩孔),都是因为体积较厚的部位冷却时熔胶补充不足而造成的缺陷。我们常常会遇到无论如何加大压力,加大入水口,延长注射时间,缩水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的情况。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一次性注塑所产生的凹陷,收缩痕,内部气泡,内部空洞,等外观问题,也能够解决冷却时间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和注塑方法,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0004]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0005]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10)和盖设于所述动模(110)上的定模(150),所述动模(110)与所述定模(150)能够在彼此背离的开模位置和彼此贴合的闭模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模(110)与所述定模(150)之间的中心板(120),所述中心板(120)适于与注塑机的连杆(130)固定连接,配置为能够沿着轴向伸缩运动以及周向方向转动运动;其中,沿着所述动模(110)的周向方向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半模腔(111),沿着所述定模(150)的周向方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半模腔(111)一一对应的第二半模腔(151),所述第一半模腔(111)与所述第二半模腔(151)共同限定出模腔(M),且每个所述模腔(M)的形状相同,其容积沿着周向方向依次增大;其中,多个所述模腔(M)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置有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的开口(MK)。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模腔(M)中,间隔设置的所述模腔(M)上开设有开口(MK)。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120)上开设有与所述模腔(M)横向轮廓相适配的通孔(122),且所述通孔(122)上延伸有与之相连通的流道(1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注塑模具(100)还包括:转芯安装板(140),所述转芯安装板(140)固定连接在安装孔(121)内并与所述连杆(130)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中心板(120)上且与所述连杆(130)相对应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惯穿开设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与所述安装孔(121)同轴设置,且通孔(112)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杆(130)的外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安装板(140)包括主体部(141)和由所述主体部(141)的外侧壁沿着径向方向向背离所述主体部(141)的方向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霓李明魏佳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