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及搬运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44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及搬运车组,涉及搬运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体,车架体为板框结构;差速驱动装置,差速驱动装置嵌入式安装在车架体中以驱动车架体全向转动与运行;转动支撑盘,转动支撑盘包括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的盘面平行且中心均设有轴孔,轴孔中穿设有与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转动连接的转轴;下支撑盘底面与车架体顶面固定连接;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嵌入式安装在车架体中,且与差速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紧凑的扁平结构、外观新颖、操作便捷,可实现货物的全向托运,消除了因存在转弯半径导致货物转向不灵活的问题,亦可将多个搬运车进行组合实现对尺寸较大货物的搬运。的搬运。的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及搬运车组


[0001]本技术涉及搬运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承载搬运车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类似于汽车的牵引驱动结构,即前端的轮子具备转向功能,其余轮子不具备转向功能,转向轮和其它轮子均可作为驱动轮,此种形式的特点是载重量较大,缺点是转向半径大,无法实现全向移动;第二种形式是采用舵轮作为驱动和转向轮,此类结构的特点是移动灵活、结构精巧,但载重量较小,在大吨位需要更多舵轮提供动力的情况下,此种形式车体无法设计成低矮式;第三种形式是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搬运车,此种形式的特点是载重量大,缺点是只能在轨道上移动、铺设轨道带来场地分割的影响较大。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对轮式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传统的轮式结构在一些特殊的需求场合变得不再适用,特别是在有低矮结构要求以及空间狭小的场合。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6582543 U,授权公告日2022.05.24)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遥控坦克车,通过加装转盘和千斤顶,方便上下货物。但因其千斤顶设置于转盘中间凹槽或开口中,需要借助千斤顶的升降才能将货物放置到转盘上,不能实现在顶起货物的同时实现货物在转盘上的转动,导致货物托运操作不便捷;其坦克车的组合方式也限制了货物原地转向的灵活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备结构扁平、操作便捷、转向灵活且可全向运行的搬运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包括:车架体,所述车架体为板框结构;
[0008]差速驱动装置,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中以驱动所述车架体全向转动与运行;
[0009]转动支撑盘,所述转动支撑盘包括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的盘面平行且中心均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穿设有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下支撑盘底面与所述车架体顶面固定连接;
[0010]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中,且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0011]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在具有板框结构的车架体中嵌入安装差速驱动装置和电控组件,具有紧凑扁平的结构,运载货物更加便捷与平稳;转动支撑盘的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下支撑盘与车架体固定,上支撑盘在支撑起货
物的同时车架体在差速驱动装置的差速驱动下可实现绕转轴360
°
全向灵活转动,或者车架体不动时可手动拨动转动支撑盘实现360
°
全向灵活转动货物,从而本技术可实现被托起的货物原地转向和全向托运;结构设计巧妙、外观新颖、操作便捷,通过进一步加装控制单元可轻松实现各种智能化场合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嵌入安装在所述车架体顶部,其固定端与所述车架体固定连接,其升降端与所述固定支撑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升降装置电性连接。
[0013]升降装置嵌设在搬运车中,保证了搬运车的扁平结构,使搬运车可实现从货物底部空隙进入货物底端,并可在合适位置直接将货物平稳托起,多个搬运车同时顶升货物,可在货物不倾斜的情况下实现平稳托起尺寸较大或较重货物,货物搬运更加便捷。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包括:
[0015]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轮组沿其轴向间隔设置且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顶部两端;所述驱动轮组底部伸出所述车架体底端面并与地面接触;
[0016]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两个,对应与两组所述驱动轮组相配合传动连接,且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0017]两个驱动电机对应控制两组驱动轮组,结构大大简化和优化,只需控制两个驱动电机的转速即可实现灵活的差速调节,更加利于控制。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驱动轮组均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前后间隔设置,且均通过轮轴与所述车架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主动轮起驱动和支撑称重作用,前后间隔设置从动轮配合主动轮进行支撑与称重,使得搬运车支撑和称重结构更加稳固。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0020]升降驱动部,所述升降驱动部具有固定端和升降端且均为两个,其与两组所述驱动轮组位置对应并且其固定端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中;所述升降驱动部的电控部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
[0021]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所述车架体顶部放置槽中且收缩状态可与所述车架体的板框平面平行设置,所述升降平台底面与两个所述升降驱动部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其顶面与所述下支撑盘底面固定连接。
[0022]两个升降驱动部增大了搬运车的升降驱动能力,且分布在搬运车顶部两端使得支撑更加平稳,转动支撑盘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支撑结构更加稳固,从而使得货物可平稳升降。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平台下端面的边沿固定有多个升降导向柱,所述车架体顶部相应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的升降导向孔,所述升降导向柱穿设在所述升降导向孔中并与其滑动配合。升降导向柱和升降导向孔对升降平台的升降方向进行导向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升降平台稳固的作用。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所述电池组、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控组件嵌入安装在所述车架体顶部且位于所述升降平台下方;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部的电控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远程控制端。电控组件均内嵌在车架体中,进一
步优化了搬运车结构,并且更利于拓展远程自动化或智能化控制功能。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体底部边缘嵌入式安装有多个辅助万向轮;辅助万向轮可进一步对搬运车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
[002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组,包括两个以上上述的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两个以上上述的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相互远离布置在待支撑货物的底部靠近边缘位置。
[0027]对于尺寸较大或长度较长的货物可通过在货物底部分布两个以上搬运车进行组合托运,两个以上搬运车同时支撑起货物的状态下,调整搬运车驱动方向一致,从而可实现货物的全向托运,消除了货物托运时因存在转弯半径导致转向不灵活的问题;当两个以上搬运车构成的搬运车组联动时(控制多个搬运车共同绕一中心同向转弯)可实现货物灵活转弯或原地360
°
转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体(1),所述车架体(1)为板框结构;差速驱动装置(2),所述差速驱动装置(2)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1)中以驱动所述车架体(1)全向转动与运行;转动支撑盘(9),所述转动支撑盘(9)包括上支撑盘和下支撑盘,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的盘面平行且中心均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中穿设有与所述上支撑盘和所述下支撑盘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下支撑盘底面与所述车架体(1)顶面固定连接;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1)中,且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2)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嵌入安装在所述车架体(1)顶部,其固定端与所述车架体(1)固定连接,其升降端与所述固定支撑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升降装置(3)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轮组(21),所述驱动轮组(21)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轮组(21)沿其轴向间隔设置且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1)顶部两端;所述驱动轮组(21)底部伸出所述车架体(1)底端面并与地面接触;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为两个,对应与两组所述驱动轮组(21)相配合传动连接,且嵌入式安装在所述车架体(1)中;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组合联动的全向运行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轮组(21)均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前后间隔设置,且均通过轮轴与所述车架体(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祥县季国强邹家龙姚松张明东叶天禄叶志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烽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