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16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酸储槽、第二原酸储槽、混合酸储罐、混酸器、酸浓度仪、混合酸冷却器;第一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一酸槽泵,第二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一入口;第二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三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二酸槽泵,第四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二入口;混酸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冷却器的进料口,混合酸冷却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储罐的进料口,酸浓度仪设置在混合酸冷却器、混合酸储罐之间的管路上;混合酸冷却器设置有循环水入口、循环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硫酸混合工序的连续生产,提高设备密封性、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酸连续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稀土湿法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酸连续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稀土湿法冶金过程中,混合稀土精矿分解通常采用浓硫酸高温焙烧法制得焙烧矿,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处理系统获得质量浓度60

70%的硫酸。混合稀土精矿焙烧生产过程中,采用92.5%浓硫酸和回收硫酸混合进入回转窑进行焙烧分解,从而降低酸耗。硫酸混合装置在硫酸混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硫酸混合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散热设计不合理,造成混酸效果较差;(2)、密封效果不佳,造成无组织烟气污染。
[0003]专利申请号CN201921795973.3公开了一种混酸系统,包括储液槽及混合管路。将贮液罐的添加剂经输送泵输送至第一磷酸管路,随第一磷酸管路中的磷酸一并输送至第一混酸槽,在第一混酸槽进行磷酸的添加剂混合,混合后的酸液进入第二混酸槽和通过磷酸分支管路的磷酸进行混合。该混酸系统未考虑酸液混合过程中的散热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加热装置。
[0004]专利申请号CN201921084826.5公开一种管道混合连续配酸装置,该装置包括硫酸管道、硫酸计量泵、硝酸管道、硝酸计量泵、管道混合器、混酸管道、硝化釜;所述的硫酸计量泵的进口端与硫酸管道相连接、出口端与管道混合器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的硝酸计量泵的进口端与硝酸管道相连接、出口端与管道混合器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的管道混合器的出口端通过混酸管道与硝化釜相连接。将硫酸、硝酸通过计量泵计量后送入管道混合器,在管道混合器的螺旋混合腔中进行混合,混合的混酸进入硝化釜进行硝化反应。该装置取消了混酸配置斧,通过卧式管道混合器的螺旋混合腔进行混合实现连续配酸,减少了搅拌动力,但是未考虑混酸过程中的散热问题,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5]专利申请号CN200420089303.7公开一种适用于硫酸生产过程中干吸加水工艺过程中的混酸器。通过承插管中上部外侧的法兰固接在硫酸槽顶部,将水路接入混酸器加水管接口上,通过水封罩溢流进入喷淋管,通过喷淋管中下部均布的小孔进行喷淋,酸路接入混酸器的进酸弯头上,硫酸通过承插管流入硫酸槽中。该装置未考虑硫酸混合过程中固相不溶物的过滤。
[0006]专利申请号CN201810635262.3公开一种混酸方法及其混酸装置,将不同酸液在进入混合室之前分别被隔离成多份,并使用不同的酸液在分隔状态下进行小份量间的混合,解决了硫酸混合过程剧烈造成的危险。该装置结构复杂,增加了作业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7]专利申请号CN202110968709.0公开一种混酸系统,包括酸水混合器、酸酸混合器和进酸管;进酸管水平设置在硫酸干吸循环槽体的一端的侧位底部,酸酸混合器和酸水混合器沿着进酸管的进酸方向依次平行布置,从硫酸干吸循环槽体顶部竖直插入硫酸干吸循环槽体内部,酸水混合器最底部一层喷射孔中心及酸酸混合器下端面均与进酸管的水平中心线相齐。该系统没有设置冷却系统,未考虑酸液混合过程中的放热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酸连续混合装置,能够实现硫酸混合工序的连续生产,提高设备密封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09]技术方案如下:
[0010]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酸储槽、第二原酸储槽、混合酸储罐、混酸器、酸浓度仪、混合酸冷却器;第一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一酸槽泵,第二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一入口,第二阀门、第一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一流量计;第二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三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二酸槽泵,第四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二入口;第四阀门、第二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二流量计;混酸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冷却器的进料口,混合酸冷却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储罐的进料口,酸浓度仪设置在混合酸冷却器、混合酸储罐之间的管路上,混合酸储罐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三调节阀、第三流量计;混合酸冷却器的循环水入口设置有第七阀门,第七阀门连接循环给水管,循环水出口设置有第八阀门,第八阀门连接循环回水管。
[0011]进一步,混合酸冷却器的内部包括多根碳化硅管,多根碳化硅管两端分别连接出料口、进料口,碳化硅管内部为料液流道,碳化硅管外部形成冷却流道。
[0012]进一步,混酸器、混合酸冷却器之间的管路设置有第五阀门,混合酸冷却器的出料口设置有第六阀门。
[0013]进一步,混酸器包括:筒体、滤网、扰动叶片,混酸器的第一入口设置在筒体的前端,第二入口设置在筒体靠近前端的外壁上,出料口设置在筒体的后端;第一入口设置有第一法兰,第二入口设置有第二法兰,出料口设置有第三法兰,筒体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法兰;滤网、扰动叶片设置在筒体内部,滤网位于扰动叶片前端并靠近第二法兰的位置。
[0014]进一步,第一原酸储槽的进料口、第一调节阀之间的管路设置有第一内循环阀。
[0015]进一步,第二原酸储槽的进料口、第二调节阀之间的管路设置有第二内循环阀。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1、本技术能够实现硫酸混合工序的连续生产,提高设备密封性、自动化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18]2、采用玻璃钢、不锈钢或碳钢内衬聚四氟乙烯制备混酸器,经过方向相反的扰动叶片搅拌,实现硫酸的均匀混合。具有结构科学合理、抗腐蚀、耐高温、操作性强、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0019]3、在混酸器筒体内部设滤网,过滤硫酸中的少量固相物质,避免其附着在扰动叶片上,提高硫酸的混合效果和生产效率;
[0020]4、通过混合酸冷却器降低了混合硫酸的温度,散热结构设计合理,混酸效果较佳。
[0021]5、硫酸混合装置密封效果较好,减少了无组织烟气污染,优化了现场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中硫酸连续混合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混酸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0025]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中硫酸连续混合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0026]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酸储槽1、第二原酸储槽2、混合酸储罐3、混酸器4、酸浓度仪5、混合酸冷却器6。
[0027]第一原酸储槽1、第二原酸储槽2分别用于储存不同浓度的硫酸;第一原酸储槽1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一阀门101,出料口设置有第二阀门102和第一酸槽泵103,第二阀门102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4的第一入口;第二阀门102、混酸器4的第一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04、第一流量计105;1#酸经第一阀门101进入第一原酸储槽1,再由第一酸槽泵103经第二阀门102流出,经第一调节阀104、流量计105输送至混酸器4进行混合。
[0028]第一原酸储槽1的进料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原酸储槽、第二原酸储槽、混合酸储罐、混酸器、酸浓度仪、混合酸冷却器;第一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一酸槽泵,第二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一入口,第二阀门、第一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一流量计;第二原酸储槽的进料口设置有第三阀门,出料口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二酸槽泵,第四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混酸器的第二入口;第四阀门、第二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二流量计;混酸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冷却器的进料口,混合酸冷却器的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混合酸储罐的进料口,酸浓度仪设置在混合酸冷却器、混合酸储罐之间的管路上,混合酸储罐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三调节阀、第三流量计;混合酸冷却器的循环水入口设置有第七阀门,第七阀门连接循环给水管,循环水出口设置有第八阀门,第八阀门连接循环回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连续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酸冷却器的内部包括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彭婧李娜张俊龙李赫许国华姜晓丽齐广和刘文彬周菁李耀先谢军于博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