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脂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它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过滤箱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环形通孔连通于过滤箱内部,环形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上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于环形支架内侧,第二过滤网套设于第一过滤网外侧下方,过滤箱内部下方开设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延伸至过滤箱外侧,出油管延伸端连接有控制阀,过滤箱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箱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箱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脂过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脂的质量是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润滑油脂的原料为基础油,在润滑油脂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基础油进行过滤,然而现有技术中,基础油储存在原料桶中,原料桶侧壁设置有多个水平的过滤管,过滤管内固定有滤网,多个过滤管正投影重合,过滤管与原料桶连接一端固定有输送泵,输送泵进油口与原料桶连通,其出油口与过滤管连通,多个过滤管远离原料桶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出油管,出油管下方设置有油桶。过滤时,启动多个输送泵,输送泵将原料桶中的基础油输送至过滤管中,基础油过滤后进入出油管,流入油桶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其具有的优点,本技术具备循环过滤组件,能够充分过滤掉基础油中的杂质,大大提高了基础油的品质。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连通于过滤箱内部,所述环形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上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于环形支架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网套设于第一过滤网外侧下方,所述过滤箱内部下方开设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延伸至过滤箱外侧,所述出油管延伸端连接有控制阀,所述过滤箱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输油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于过滤箱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连接于输油泵进油口,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于输油泵上端的出油口,所述输油泵固定连接于过滤箱外壁,所述过滤箱上方位于通孔处设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另一端通过弯头连接于第二连接管。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将基础油从过滤箱的环形通孔中倒入,此时基础油会通过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的配合过滤工作,会将基础油中的一些杂质进行排出过滤,过滤后的基础油会流入过滤箱内,此时工作人员打开控制阀流出部分基础油进行观测是否还存在杂质,如果存在杂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关闭控制阀,接着打开输油泵,此时输油泵配合抽取工作通过第一连接管将过滤箱中的基础油抽取出来,并通过输油泵出油口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以及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输油管抽送至环形通孔处,再次通过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配合工作,以此充分过滤工作,直至基础油被过滤至没有杂质为止。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通孔一侧位于过滤箱顶部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
述支撑架顶部与输油管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与输油管的配合工作,起到一定的支撑稳固作用。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均为顶部开口的圆柱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的配合工作能够过滤基础油中的杂质。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输油泵外侧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安装于过滤箱外壁,所述防护罩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护输油泵不受外力破坏,同时散热孔的设置能够辅助输油泵本身进行散热、降温。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底部均套设有马蹄垫。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与马蹄垫的配合设置起到一定的支撑、防滑作用,以此来保证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固性。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具备循环过滤组件,工作人员首先将基础油从过滤箱的环形通孔中倒入,此时基础油会通过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的配合过滤工作,会将基础油中的一些杂质进行排出过滤,过滤后的基础油会流入过滤箱内,此时工作人员打开出油管道上的控制阀,流出部分基础油进行观测是否还存在杂质,如果存在杂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关闭控制阀,接着打开输油泵,此时输油泵配合第一连接管将过滤箱中的基础油抽取出来,并通过输油泵出油口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以及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的输油管抽送至环形通孔再次倒入过滤箱中,再次通过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配合工作,以此循环过滤工作,直至基础油被过滤至没有杂质为止,最终工作人员打开控制阀流出无杂质的基础油。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中,1、底座;2、过滤箱;3、环形通孔;4、环形支架;5、过滤组件;6、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出油管道;9、控制阀;10、循环组件;11、输油泵;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输油管;15、支撑架;16、防护罩;17、散热孔;18、支撑脚;19、马蹄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表
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过滤箱2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3,环形通孔3连通于过滤箱2内部,环形通孔3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4,环形支架4上设有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包括第一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7,第一过滤网6固定连接于环形支架4内侧,第二过滤网7套设于第一过滤网6外侧下方,第一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7均为顶部开口的圆柱体,工作人员将基础油倒入过滤箱2中,此时基础油会经过第一过滤网6以及第二过滤网7的过滤配合工作,过滤出部分杂质,过滤箱2内部下方开设有出油管道8,出油管道8延伸至过滤箱2外侧,出油管延伸端连接有控制阀9,在经过第一轮过滤后,工作人员打开控制阀9通过流出的基础油可查看是否存在杂质,如遇还存在一定的杂质则关闭控制阀9,过滤箱2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10,循环组件10包括输油泵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2一端连通于过滤箱2内部,第一连接管12另一端连接于输油泵11进油口,第二连接管13连接于输油泵11上端的出油口,输油泵11固定连接于过滤箱2外壁,过滤箱2上方位于通孔处设有输油管14,输油管14另一端通过弯头连接于第二连接管13,接着工作人员打开输油泵11,此时输油泵11配合第一连接管12将过滤箱2中的基础油抽取出来,并通过输油泵11出油口连接的第二连接管13以及与第二连接管13连接的输油管14抽送至环形通孔3处,再次通过第一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脂生产用过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箱(2),所述过滤箱(2)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通孔(3),所述环形通孔(3)连通于过滤箱(2)内部,所述环形通孔(3)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4),所述环形支架(4)上设有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第一过滤网(6)、第二过滤网(7),所述第一过滤网(6)固定连接于环形支架(4)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网(7)套设于第一过滤网(6)外侧下方,所述过滤箱(2)内部下方开设有出油管道(8),所述出油管道(8)延伸至过滤箱(2)外侧,所述出油管延伸端连接有控制阀(9),所述过滤箱(2)外壁还设有循环组件(10),所述循环组件(10)包括输油泵(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一端连通于过滤箱(2)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12)另一端连接于输油泵(11)进油口,所述第二连接管(13)连接于输油泵(11)上端的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敏,许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飞天润滑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