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9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结构,应用于一框架上,该框架的一面分别垂直地设有一第一卡制板及一第一支撑板,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板状本体,板状本体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卡制板,板状本体上设有一第二支撑板,当固定结构被置放于该框架的一面时,第一支撑板能穿过该固定结构的一第二开孔,支撑板间枢设有一弹性元件,固定结构能利用该弹性元件的弹性于该框架上位移,当框架的第一卡制板及固定结构的第二卡制板间被置入一电子周边装置时,令卡制板夹合固定该电子周边装置,当该固定结构朝远离第一卡制板的方向被移动时,将令第二卡制板离开该电子周边装置,如此,作业人员即能通过该固定结构与该框架间的搭配,轻易地于该框架上,装设或拆卸该电子周边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装设于一框架上的固定结构, 该固定结构能于该框架上被作业人员扳动,令作业人员可快速、简便地于该框 架上装设或拆卸一电子周边装置(如光驱、硬盘…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地成长,计算机设备的功能已日趋丰富、 完备,且市场价格也日渐便宜,使得计算机设备已成为一般人有能力购买的消 费性产品,被普遍地使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及工 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重要工具,为人们生活及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因此,为了因 应计算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各计算机设备的设计或制造业者,莫不绞尽脑汁, 在简化计算机设备的制造流程及机构设计上,以期能有效地縮短计算机设备的 组装时间及人力,以提升生产速度,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有效增加日后维护 保养该计算机设备的方便性,以一电子周边装置(如光驱、硬盘…等)为例, 如何能简化计算机设备的制造流程及机构设计,令制造厂商能快速地将该电子 周边装置组装及锁固一计算机设备的框架上,且当该电子周边装置损坏、故障 时,能令负责维修服务的厂商或业者,迅速地将该电子周边装置自计算机设备 的框架上卸下,以便进行维修或更换作业,即成为相关业者一直努力改善的一 重要课题。然而, 一般而言,目前制造厂商在将该电子周边装置组装及锁固至计算机 设备的框架上时,普遍皆需要以多数个螺丝,对该电子周边装置进行锁固、定 位,在进行组装前,作业人员首先需备妥该等螺丝及其相匹配的手工具,此外, 在进行组装时,必需使用手工具,将该等螺丝逐一地穿过该电子周边装置上所设的孔洞,以将该电子周边装置稳固地锁固至该框架上,相应地,若作业人员 欲自该框架上,拆卸该电子周边装置时,也需要使用手工具,逐一地将该等螺 丝卸下,方能拆卸该电子周边装置,由于,该等螺丝体积较小,不仅不易拆装, 且在该等螺丝被卸下后,非常容易遗失,因此,作业人员从该框架上,对该电 子周边装置进行组装或拆卸的流程,将非常繁琐,不仅对作业人员造成极大的 不便与困扰,也无法有效提升作业人员组装或拆卸的速度。故,如何设计出一种令作业人员能从计算机设备的框架上,更加快速、简 便地组装或拆卸该电子周边装置的固定结构,即成为本专利技术欲达成的一重要目 标。有鉴于前述的问题与缺点,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实务经验及研究实验,终于开 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固定结构,以期借由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作业人员从一 框架上,组装或拆卸一电子周边装置时,需逐一锁固或拆卸多数个螺丝的传统 方式,所造成流程繁琐,且无法增进作业人员组装或拆卸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以克服上述公知技术的问题与缺点。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应用于一框架上,该框架的 一面分别垂直地设有一第一卡制板及一第一支撑板,该第一卡制板及第一支撑 板相互平行,且该框架的底面于该第一卡制板及该第一支撑板间尚设有一限位 部,该固定结构包括一板状本体,该板状本体上设有一第二支撑板,且该板状 本体的两侧分别垂直延伸设有一第二卡制板及一抵靠板,该第二卡制板、该抵 靠板及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并该板状本体连接该第二卡制板的位置,设有一 第一开孔,并该板状本体连接该抵靠板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开孔,故,当该固 定结构被置放于该框架的一面时,该框架的限位部及该第一支撑板,能分别穿 过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同时,该第二支撑板与该第一支撑板间枢设有一 弹性元件。因此,该固定结构能够利用该弹性元件的弹性,在受力后,借由该等开孔 所开设的空间,于该限位部及第一支撑板间位移,当作业人员将一电子周边装 置(如光驱、硬盘…等)置入该框架的第一卡制板及该固定结构的第二卡制 板间时,该固定结构能朝该第一卡制板的方向位移,令该第二卡制板配合该第 一卡制板,共同夹合固定该电子周边装置,当作业人员将该固定结构,朝远离 该第一卡制板的方向移动时,将能使得该第二卡制板离开该电子周边装置,令 该电子周边装置被释放,如此,作业人员即能快速、简便地于该框架上,装设 或拆卸该电子周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该板状本体上,位于该第二支撑板及该抵靠板间还设 有一制动板,当该弹性元件被作业人员转动至一预定位置时,该弹性元件能被 该制动板卡制住,而无法受力变形。如此,在固定该电子周边装置后,即能有 效防止该电子周边装置,因不当受力(如不慎碰撞所产生的晃动),而推挤该 固定结构,令该弹性元件变形,使得该固定结构朝远离该第一卡制板的方伺位 移,导致该电子周边装置自该框架与该固定结构间松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该板状本体在其余两侧的位置,还分别设有一强化凸 缘部。这样,当该固定结构受到该弹性元件的弹力,朝该第一卡制板的方向移 动,以固定该电子周边装置时,该板状本体将会在该弹性元件及该电子周边装 置间,持续承受该弹性元件将该板状本体,朝向该电子周边装置推动,所产生 的压力,而该固定结构通过该等强化凸缘部,即能大幅地增加其结构强度,避 免该固定结构因受到压力而产生变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2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框架10、第一卡制板11、第一支撑板12、限位部2、固定结构20、板状本体21、第二卡制板22、抵靠板23、第一开孔24、第二开孔25、第二支撑板26、制动板27、强化凸缘部3、弹性元件4、嵌卡元件5、电子周边装置50、定位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固定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敬请参阅图l 所示,该固定结构2应用于一框架l上,该框架1的一面分别垂直地设有一第 一卡制板io及一第一支撑板11,该第一卡制板io与第一支撑板11相互平行,且该框架1的一面于该第一卡制板IO及该第一支撑板11间尚设有一限位部12, 该固定结构2包括一板状本体20,该板状本体20的一侧垂直延伸设有一第二 卡制板21,另一侧垂直延伸设有一抵靠板22,并且该第二卡制板21与该板状 本体20相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一开孔23,该抵靠板22与该板状本体20相 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二开孔24,该板状本体20上位于该第二卡制板21及该 抵靠板22间还设有一第二支撑板25,该第二卡制板21、该抵靠板22及第二支 撑板25相互平行,如此,敬请参阅图2所示,当该固定结构2被置放于该框架 1的一面时,该框架1的限位部12能穿过该第一开孔23,嵌套在该板状本体 20上邻近该第一开孔23的位置,且该框架1的第一支撑板11能穿过该第二开 孔24,抵靠在该抵靠板22的内侧,该第二支撑板25与该第一支撑板11间枢设有一弹性元件3。因此,敬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该固定结构2即能利用该弹性元件3的 弹性,在受力后,通过第一支撑板11在该第二开孔24所开设的空间内水平位 移,当该框架1的第一卡制板10及该固定结构2的第二卡制板21间被置入一 电子周边装置5 (如光驱、硬盘…等电子周边装置)时,该固定结构2能朝 该第一卡制板10的方向位移,令该第二卡制板21配合该第一卡制板10,共同 夹合固定该电子周边装置5,当该固定结构2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结构,应用于一框架上,该框架的一面分别垂直地设有一第一卡制板及一第一支撑板,该第一卡制板与第一支撑板相互平行,且该框架的一面于该第一卡制板及该第一支撑板间还设有一限位部,该固定结构包括: 一板状本体,其一侧设有一第二卡制板,另侧设有一抵靠板,该板状本体与该第二卡制板相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一开孔,且该板状本体与该抵靠板相连接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二开孔,并该板状本体于该第二卡制板及该抵靠板间,还设有一第二支撑板,该第二支撑板、该抵靠板及该第二卡制板相互平行;及一弹性元件,其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支撑板上; 其中当该固定结构被置放于该框架的一面时,该框架的限位部能穿过该第一开孔,嵌套在该板状本体上邻近该第一开孔的位置,且该框架的第一支撑板能穿过该第二开孔,抵靠在该抵靠板的内侧,而该弹性元件的另端枢接于该第一支撑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