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7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面源治理与河湖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包括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种植区域内包括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通过第一生态透水砖闭环;种植单元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调蓄井,所述调蓄井与种植单元连通;在种植区域沿河湖岸带的一侧设置有净化沟渠,净化沟渠与调蓄井连通,并与河道或湖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不承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的村镇小微河道及湖泊,且岸带被用于开垦为种植地的情形,构建出河湖缓冲系统,有效拦截岸带面源污染、提升河湖岸带景观、同时兼顾原有的农业生产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面源治理与河湖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

技术介绍

[0002]河岸带是河道生态系统的水陆交错地带,是养分管理、水土保持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生态缓冲带作为滨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水陆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湖水质、调节水温、动植物生境营造、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河湖岸带系统结构稳定性降低,对入河污染物的拦截能力下降,增加了河流水环境质量恶化风险。与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相比,河湖岸带径流污染汇入具有随机性、不连续性、分散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其造成的面源污染已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充分利用受纳水体周围的河湖岸带构建河湖缓冲区,同时兼顾其原有的农业生产功能是面源污染控制的方向之一。
[0004]针对河湖岸带面源污染治理,现有技术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构建基于硬质护岸的生态净化装置,另一类是构建基于自然边坡的净化系统(人工湿地),上述技术对于岸带面源污染均具有较好的拦截与净化效果;但是,对于原有岸带已被开垦为种植区的情况,采用上述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岸带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种植转为生态净化,农业生产功能的调整势必计划用地矛盾;(2)已有技术一般针对大中型河道或者湖泊,技术相对复杂、施工工艺繁琐、建设及运维成本较高,针对村镇不承接防洪排涝小微河道岸带不具备适用性。而随着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面源污染汇入已成为制约水环境治理达标的重要因素,亟需开发有效的针对农村河网岸带面源治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针对郊野地区不承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的村镇小微河道及湖泊,且岸带被用于开垦为种植地的情形,构建出河湖缓冲带,有效拦截岸带面源污染、提升河湖岸带景观、同时兼顾原有的农业生产功能。
[0006]本技术提供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包括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种植区域内包括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四周设置有第一生态透水砖,并通过所述第一生态透水砖闭环;种植单元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调蓄井,所述调蓄井与种植单元连通;在种植区域沿河湖岸带的一侧设置有净化沟渠,净化沟渠与调蓄井连通,并与河道或湖泊连通。
[0007]可选的,每个种植单元为长方形,长宽大小为2m
×
1m,相邻种植单元间隔80

100cm。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生态透水砖铺设宽度为5cm,高于种植单元土壤水平面5

8cm,孔
隙率为40

60%。
[0009]可选的,所述调蓄井的顶面设有网状结构的井盖,调蓄井的边坡处设置有无纺布和第二生态透水砖护砌于坡面。
[0010]可选的,所述井盖由若干个竹竿并排并列构成,多个竹竿通过竹条相互固定连接,竹竿直径为3

5cm。
[0011]可选的,所述净化沟渠内设有填料层,在填料层上方种植有地被植物。
[0012]可选的,所述调蓄井深度为1m,净化沟渠宽度为50

80cm,净化沟渠深度为50cm。
[0013]可选的,净化沟渠通过排水管道与河流或湖泊连接。
[0014]可选的,在河湖岸带边坡,按离水体的距离由远及近依次种植有地被植物和挺水植物。
[0015]本技术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将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分割为不同的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闭环铺设生态透水砖,种植单元内的水流过生态透水砖的过滤拦截后透出而汇入调蓄井中,调蓄井用于滞留岸带悬浮物和部分污染物,经过调蓄井的调蓄后,流入净化沟渠中进一步进行生态净化,随后可排入河道或湖泊等目标水体内。
[0016]针对农业地区或其他郊野地区中较为常见的河湖岸带被用于开垦为种植地的情形,通过本技术的生态缓冲带,能够在保证岸带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岸带污染物与悬浮物的拦截、净化、回用,强化岸带水土保持与景观提升。
[0017]具体地,本技术的生态缓冲带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在充分保障岸带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构建四级“截(截留系统)

蓄(调蓄系统)

净(净化系统)

景(景观系统)”体系,对岸带污染物进行截留并深度净化,实现对岸带面源污染的治理,缓解岸带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治理用地矛盾,同时显著提升岸带景观,优化乡村及其郊野河湖区域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
[0019](2)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可因地制宜、灵活设计具体的实施应用方案,且施工方法简单,对种植单元及岸带其它区域来水起到较好的截留与净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0020](3)本技术技术实施简便,具有建造成本低、无需精细化管理、实现岸带退水及淤泥的二次回用等优点,具备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且给村镇分散污水处理、岸带面源污染控制、重要断面水体水质达标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调蓄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净化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种植区域,10

种植单元,11

第一生态透水砖,2

调蓄井,21

井盖,22

调蓄井边坡,3

净化沟渠,31

填料层,32

净化沟渠的地被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优选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通过构建“截





景”四级体系
对岸带污染物进行截留并深度净化后排入目标河道与湖泊,同时不改变原有种植模式,在充分保障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岸带面源污染的治理,同时提升岸带景观。
[0027]如图1所示,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包括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1,种植区域1内包括若干个种植单元10,每个种植单元10四周设置有第一生态透水砖11,通过第一生态透水砖11闭环;种植单元10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调蓄井2,所述调蓄井2与种植单元10连通;在种植区域沿河湖岸带的一侧设置有净化沟渠3,净化沟渠3与调蓄井2连通,并与河道或湖泊连通。
[0028]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1,分割为不同的种植单元10,每个种植单元10闭环铺设生态透水砖,种植单元10内的农业用水通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包括位于河湖岸带的种植区域,其特征在于,种植区域内包括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四周设置有第一生态透水砖,并通过所述第一生态透水砖闭环;种植单元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调蓄井,所述调蓄井与种植单元连通;在种植区域沿河湖岸带的一侧设置有净化沟渠,净化沟渠与调蓄井连通,并与河道或湖泊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每个种植单元为长方形,长宽大小为2m
×
1m,相邻种植单元间隔80

10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透水砖铺设宽度为5cm,高于种植单元土壤水平面5

8cm,孔隙率为40

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郊野型河湖生态缓冲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颖张淼季潇挺陈维墉黄琴刘泽阳常闻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