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式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9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合式固定结构,是用以固定散热器,其结构是包括座体及压掣体,其中所述座体是具有底板及侧板,并相互连接成L型,同时在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孔,而在所述侧板上设有通孔,另所述压掣体是具有压板,并在所述压板下端面连接柱体,其中所述柱体是用以对应穿设于定位孔,且所述柱体中央位置上具有垂直间隔,同时在所述柱体的一端上具有卡掣部,通过所述压掣体的柱体自座体上的定位孔压入,所述柱体经由所述间隔产生弹性变形而穿过底板,最后连接基板上的固定孔并形成卡合状态,以快速定位散热器位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固定散热装置的压合式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目前对于轻薄化的需求与日俱增下,电子装置不断的走向小型化,也直接带动对于散热的高度需求,因此为了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直接将散热组件组装于发热组件上成了目前最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将具有复数高散热效率散热片的散热结构,结合快速导热介质直接与发热组件相接触,以提高对于发热组件的散热效能,有鉴于此,如何将发热组件及具有散热片的散热结构形成稳固连接,成了当前一种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过去在现有技术中,最常见方式是利用散热结构中的基座直接安装于发热组件上,并利用在基座与发热组件的接合面添加具导热性质的导热胶,使所述基座与发热组件能够稳固贴合并顺利导热,然而,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免不了会因为搬运或其它原因而产生撞击情况,使得采取导热胶作为接合接口的散热结构基座与发热组件的接合产生偏差或位移,使所述散热效率大打折扣。随后的现有技术便开始通过额外的组件来辅助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之间的位置,而一般常见的大多采用固定杆或其它可供压合的组件,再透过锁固组件如螺丝与发热组件所在的基板上设置的螺孔相互连接,产生一下压力量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之间位置,使其两者不受外力的影响而产生位置偏移,进而影响其散热作用。但市面上的散热器形式琳琅满目,所采用的规格不尽相同,加上其固定散热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安装位置有所差异,甚至是所采取的锁固组件形式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利用固定杆来压掣固定散热器的形式,往往在组装或拆卸所述散热器时需要透过工具,或是面对不同形式的基座则会面临其所开设的螺孔位置有所差别,对于使用者而言成了一种在自行组装散热器的过程中一种困扰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快速定位散热器与发热组件结合的压合式固定结构,通过座体及压掣体彼此间的卡合结构,再与相连接的基板上原有开设的固定孔相互卡合连接,除适用于不同位置的固定孔外,更可达到无须透过工具即可准确定位结合及快速拆卸的便利。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压合式固定结构,用以连接压杆并与基板上的固定孔卡合,是以压杆压掣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间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是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侧板,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具有柱体,是与基板上的固定孔相卡合,另外所述侧板上具有用以与压杆相连接通孔。压杆的两端具有拉勾且与通孔相连接。所述拉勾是分别设于散热器的对角端上且与通孔相连接。所述柱体上更设有间隔。所述柱体上更设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柱体上更具有卡掣部。所述柱体为圆形柱或多角柱。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合式固定结构,用以连接压杆并与基板上的固定孔卡合,是以压杆压掣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间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是具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侧板,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定位孔,另于侧板上则具有通孔,是与压杆相连接;压掣体,是具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端面上具有柱体,所述柱体是用以对应穿入座体的定位孔,再与基板上的固定孔相卡合。压杆的两端具有拉勾且与通孔相连接。所述拉勾是分别设于散热器的对角端上且与通孔相连接。所述座体是呈L字型。所述压掣体是呈T字型。所述柱体上更设有间隔。所述柱体上更设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柱体上更具有卡掣部。所述柱体为圆形柱或多角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二; 图4为本技术的柱体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操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a)-座体;11(a)-底板;111-定位孔;12(a)-侧板;121(a)-通孔;2-压掣体;21-压板;22(a)-柱体;221-间隔;222(a)-卡掣部;223(a)-穿孔;3-散热器;4-基板;41-固定孔;5-发热组件;6-压杆;61(a)-拉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技术的固定结构是主要包括座体1及压掣体2,其中所述座体1是具有底板11及侧板12,所述底板11及所述侧板12为一体构成且其侧面观的呈L字型,而在所述底板11上设有定位孔111,另在侧板12上开设半圆形的通孔121;另外,所述压掣体2是具有压板21及柱体22,且所述压板21及柱体22为一体构成,外观呈T字型,其中所述柱体22是呈圆柱形,用以对应穿设于座体1上的定位孔111,而所述柱体22的中央处设有垂直方向的间隔221,并将所述柱体22分隔成两半,使所述柱体22可经过挤压而具有弹性变形的延展空间,另于所述柱体22的一端上具有卡掣部222,所述卡掣部222是可为倒勾型或半圆型(本实施例为倒勾型),且所述卡掣部222的直径大于座体1的定位孔111的直径。此外,上述的柱体22的形式亦可为多角柱形,如图4所示的柱体22是呈四角柱形,在柱体22的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穿孔223(本实施例图示中为两个),使所述柱体22受到挤压而具有弹性变形的延展空间。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可看出,当散热器3与设于基板4上的发热组件5相贴抵之后,且透过压杆6定位压掣所述散热器3,同时所述压杆6的两端更分别具有拉勾61,所述拉勾61是用以穿设连接于座体1的通孔121上,并将所述座体1上的定位孔111对应于基板4上的固定孔41上,最后再将所述压掣体2上的柱体22对应穿入所述定位孔13及固定孔41,所述柱体22同时受挤压产生变形,直到所述柱体22上的卡掣部222完全穿透基板4的另一板面上形成卡合状态,同时所述压掣体2下压时向下拉动所述压杆6,直到卡掣部222穿透基板4的另一板面,藉此固定所述散热器的位置而不产生任何偏移。另外,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操作示意图,可看出于散热器3的两对角端位置上分别设有拉勾61a,同时所述拉勾61a是勾设于座体1的通孔121中,透过所述压掣体2的柱体22自定位孔111穿入,且将所述向下拉动散热器3上的拉勾61a,并同时亦从基板1上的固定孔41穿入,直到柱体22上的卡掣部222与基板4形成卡合状态,使固定所述散热器3的位置。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固定结构的座体1及压掣体2亦可一体构成,如图所示,在座体1a是具有底板11a及侧板12a,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设有柱体22a,所述柱体22a的本体上设有至少个穿孔223a(本实施例图式中为两个),同时在所述柱体22a的一端上具有卡掣部222a;配合参阅图6的操作示意图,通过所述座体1a与设于散热器3上的压杆6的拉勾61相互连接,当所述座体1a上的柱体222a下压穿设于基板4上固定孔41时,其下压的力量同时带动压杆6向下压掣,并同时固定所述散热器3的位置,使其不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偏移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较佳的实施实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若依本技术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下述的专利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压合式固定结构,用以连接压杆并与基板上的固定孔卡合,是以压杆压掣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间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是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侧板,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具有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合式固定结构,用以连接压杆并与基板上的固定孔卡合,是以压杆压掣固定散热器与发热组件间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是具有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侧边连接侧板,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具有柱体,是与基板上的固定孔相卡合,另外所述侧板上具有用以与压杆相连接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智鹏黄奕和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