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32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填充灌漠土,砂卵石地质松散,钎杆拔出时孔壁会坍塌,拔出钎杆时孔洞坍塌,用铁锹在坍塌的孔洞内填充灌漠土,使得灌漠土填至与孔口齐平,水浸灌漠土,孔洞在填满灌漠土后进行浸水处理,使用细管将水车内的水引至孔洞内,确保孔洞内及四周土壤充分浸润,二次冲击钻孔,在水分完全吸收后,更换前臂卡座上的钎杆,进行二次扩孔,形成泥浆护壁的桩孔;泥浆护壁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砂卵石地质的桩基结构出现塌陷现象,对桩基孔洞的内壁起到加固作用,方便后续的地笼安装及混凝土浇灌作业,根据砂卵石地质易渗透特性,采用填充灌漠土及注水的方式,提高孔洞中土壤粘性,形成孔洞护壁泥浆,以此来降低桩基的施工难度。降低桩基的施工难度。降低桩基的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的是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支架基础形式主要有微孔灌注桩基础、螺旋钢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以及预制桩基础四种,该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是一种对光伏支架进行地基施工操作的工艺,利用其可以依次形成用来固定光伏支架的地基结构。
[0003]西北地区光资源条件较好,但西北地区大多为砂卵石地质,常规螺旋钻孔作业易塌孔,桩基础成孔难度大,使得钻好的地基孔洞容易塌陷现象,增加了砂卵石地质结构地基施工时的作业难度;传统施工工艺在进行桩基钻孔作业时无法形成护壁结构,砂卵石地质结构难以一次成型,在打孔用的钎杆结构拔出后,地基孔洞的内壁容易塌陷,使得地笼无法安装在地基孔洞内,从而增加了小孔径桩的浇筑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
[0006]1、在砂卵石地质上进行施工作业时,常规螺旋钻孔作业易塌孔,桩基础成孔难度大,使得钻好的地基孔洞容易塌陷现象,增加了砂卵石地质结构地基施工时的作业难度;
[0007]2、传统施工工艺在进行桩基钻孔作业时无法形成护壁结构,砂卵石地质结构难以一次成型,在打孔用的钎杆结构拔出后,地基孔洞的内壁容易塌陷,使得地笼无法安装在地基孔洞内,从而增加了小孔径桩的浇筑难度。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施工准备,对场地进行整平作业,校核测量器具;
[0011]步骤二,测量定位,对场区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GPS对基础桩位进行测量定位;
[0012]步骤三,一次冲击钻孔,将钎杆安装在挖掘机的前臂卡座位置,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对基础桩位进行一次钻孔;
[0013]步骤四,填充灌漠土,砂卵石地质松散,钎杆拔出时孔壁会坍塌,拔出钎杆时孔洞坍塌,用铁锹在坍塌的孔洞内填充灌漠土,使得灌漠土填至与孔口齐平;
[0014]步骤五,水浸灌漠土,孔洞在填满灌漠土后进行浸水处理,使用细管将水车内的水引至孔洞内,确保孔洞内及四周土壤充分浸润;
[0015]步骤六,基础孔洞静置,通过填充灌漠土和浸水处理,使得孔洞内形成泥浆,利用砂石地质的特性,使得水分迅速流失,坍塌的孔洞静置两个小时后,孔洞充满具有粘性和可塑性的土壤;
[0016]步骤七,二次冲击钻孔,在水分完全吸收后,更换前臂卡座上的钎杆,进行二次扩
孔,形成泥浆护壁的桩孔;
[0017]步骤八,基础浇筑,在孔洞内放入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基础桩。
[0018]在一次冲击钻孔操作时,操作机械将钎杆的头部对准桩基基础点位中心上,利用液压原理冲击准桩基基础点位,进行一次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两名作业人员分别在垂直方向进行复核操作,使得钎杆始终保持垂直方向,令桩基基础中心位置准确。
[0019]在一次冲击钻孔操作时,利用挖掘机液压装置的液压进油动能和氮气压缩动能推动油缸杆锤击钎杆,使得钎杆完成对基础桩位钻孔工作,当钎杆达到预定深度后,将钎杆垂直拔出,从而完成基础孔洞的一次钻孔操作。
[0020]在二次冲击钻孔操作时,更换后钎杆直径大于第一次钻孔的孔洞直径,当更换后的钎杆重新插入至基础孔洞内时,孔壁受到由内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孔壁附着有充分湿润的灌漠土,钎杆插入使得灌漠土向外挤压,进行扩孔操作,增加基础孔洞的直径,所以二次扩孔过程中孔壁不会塌孔,扩孔操作时视孔壁稳定情况可再次钎插以使孔壁泥浆厚度匀称,确保成孔质量合格。
[0021]基础浇筑操作,将混凝土灌至孔口位置,再用手持式振捣器对孔洞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操作,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对桩身外露部分用薄膜缠绕并洒水养护。
[0022]在钎杆更换时,取下前臂卡座上的钢钎锁销和钢钎扁销,将钎杆从前臂卡座上拔出,更换对应的钎杆后,将钎杆的对接头插入至对接插槽中,利用钢钎锁销和钢钎扁销对其进行固定。
[0023]在二次冲击钻孔操作时,通过更换大于孔洞口径的钎杆,使得钎杆插入孔洞时,令孔壁受到挤压力,增加孔壁表面强度,孔壁上土壤自然干燥后,形成干泥皮护壁。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当使用者在砂卵石地质上桩基施工作业时,通过填充灌漠土,及水浸灌漠土操作,可以在二次冲击钻孔操作时,令孔洞内壁形成泥浆护壁结构,以此来提升孔洞内部结构强度,避免孔洞出现塌陷现象,操作时,将钎杆安装在挖掘机的前臂卡座位置,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对基础桩位进行一次钻孔,因为砂卵石地质松散,在钎杆拔出时孔壁会坍塌,将钎杆拔出,孔洞坍塌后用铁锹在坍塌的孔洞内填充灌漠土,使得灌漠土填至与孔口齐平,令灌漠土充满孔洞内,孔洞在填满灌漠土后进行浸水处理,使用细管将水车内的水引至孔洞内,确保孔洞内及四周土壤充分浸润,在水分完全吸收后,更换前臂卡座上的钎杆,进行二次扩孔,更换后钎杆直径大于第一次钻孔的孔洞直径,当更换后的钎杆重新插入至基础孔洞内时,孔壁受到由内向外的挤压力,由于孔壁附着有充分湿润的灌漠土,钎杆插入使得灌漠土向外挤压,进行扩孔操作,增加基础孔洞的直径,所以二次扩孔过程中孔壁不会塌孔,扩孔操作时视孔壁稳定情况可再次钎插以使孔壁泥浆厚度匀称,确保成孔质量合格,形成具有泥浆护壁的桩孔,泥浆护壁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砂卵石地质的桩基结构出现塌陷现象,对桩基孔洞的内壁起到加固作用,方便后续的地笼安装及混凝土浇灌作业;
[0026]根据砂卵石地质易渗透特性,采用填充灌漠土及注水的方式,提高孔洞中土壤粘性,形成孔洞护壁泥浆,以此来降低桩基的施工难度。
[0027]2、在使用者在砂卵石地质上桩基施工作业时,通过在二次冲击钻孔作业时,更换大于孔洞的钎杆结构,使得钎杆插入孔洞时,令孔壁受到挤压力,增加孔壁表面强度,孔壁
上土壤自然干燥后,形成干泥皮护壁,操作时,取下前臂卡座上的钢钎锁销和钢钎扁销,将钎杆从前臂卡座上拔出,更换对应的钎杆后,将钎杆的对接头插入至对接插槽中,利用钢钎锁销和钢钎扁销对其进行固定,利用钢钎锁销和钢钎扁销的双重固定结构,使得钎杆的安装操作更加牢固,同时提升钎杆刚换操作时的灵活性,通过二次冲击钻孔,孔壁受到挤压,孔壁将变得更加坚固,当护壁土壤自然干燥后形成坚固的干泥皮护壁,即可满足后续灌注桩钢筋笼安装及混凝土浇筑,从而令小孔径桩基施工作业时可以形成护壁结构,提升其施工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钎杆的安装结构图。
[0031]图中:1、钎杆;2、前臂卡座;3、钢钎锁销;4、钢钎扁销;5、对接插槽;6、对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对场地进行整平作业,校核测量器具;步骤二,测量定位,对场区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GPS对基础桩位进行测量定位;步骤三,一次冲击钻孔,将钎杆(1)安装在挖掘机的前臂卡座(2)位置,利用液压冲击原理对基础桩位进行一次钻孔;步骤四,填充灌漠土,拔出钎杆(1)时孔洞坍塌,用铁锹在坍塌的孔洞内填充灌漠土,使得灌漠土填至与孔口齐平;步骤五,水浸灌漠土,孔洞在填满灌漠土后进行浸水处理,使用细管将水车内的水引至孔洞内,令孔洞内及四周土壤充分浸润;步骤六,基础孔洞静置,通过填充灌漠土和浸水处理,使得孔洞内形成泥浆,利用砂石地质的特性,使得水分迅速流失,坍塌的孔洞静置两个小时后,孔洞充满具有粘性和可塑性的土壤;步骤七,二次冲击钻孔,在水分完全吸收后,更换前臂卡座(2)上的钎杆(1),进行二次扩孔,形成泥浆护壁的桩孔;步骤八,基础浇筑,在孔洞内放入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基础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冲击钻孔操作时,操作机械将钎杆(1)的头部对准桩基基础点位中心上,利用液压原理冲击准桩基基础点位,进行一次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两名作业人员分别在垂直方向进行复核操作,使得钎杆(1)始终保持垂直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孔径桩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冲击钻孔操作时,利用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俊张小伟胡继刚董浩谭文献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