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25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弯曲成形加工去掉外力时,弹性变形部分将立刻回复,使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发生改变,出现回弹现象的问题,正电极绝缘套套装在正电极上,负电极绝缘套套装在负电极上,正电极顶端与正电极转接条固定连接,负电极顶端与负电极转接条连接,正电极绝缘套和负电极绝缘套插装在上盖板上,下模组件上端面加工有凹槽,上盖板安装在下模组件上,负电极和正电极底端通过金属丝连接,且负电极底端、正电极底端和金属丝设置在下模组件上端面的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冲压专业塑性成形及模具设计制造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丝电爆炸冲击载荷改善弯曲变形区内外侧应力分布均匀性、消减回弹的特种冲压校形装置,属于机械加工冲压专业塑性成形及模具设计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弯曲成形是冲压成形诸多工序之一,是将板材、条料、型材等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弯曲成一定形状的冷冲压工序。通常,在弯曲变形过程中,材料本身除了塑性变形外,同时伴有弹性变形阶段,当弯曲后去掉外力时,弹性变形部分将立刻回复,使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发生改变,而不再和模具形状一致,即出现回弹现象。而具有良好冲压工艺性的弯曲件,不仅能提高工件质量、减少废品率,而且能简化工艺和模具结构,降低材料耗能。因此,对回弹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提高弯曲件精度的关键。进而需要提供一种校形装置减少弯曲回弹。
[0003]通常,弯曲区相对于零件的整体尺寸来说比较小,属局部特征成形。而金属丝电爆炸冲击载荷易于实现局部加载特点,可有效实现对弯曲区应力、应变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小或消除回弹的目的,为弯曲过程的回弹控制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弯曲成形加工去掉外力时,弹性变形部分将立刻回复,使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发生改变,出现回弹现象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
[0005]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它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下模组件上,上模组件包括负电极转接条、正电极转接条、负电极、正电极、正电极绝缘套、上盖板、金属丝和负电极绝缘套;正电极绝缘套套装在正电极上,负电极绝缘套套装在负电极上,正电极顶端与正电极转接条固定连接,负电极顶端与负电极转接条连接,正电极绝缘套和负电极绝缘套插装在上盖板上,下模组件上端面加工有凹槽,上盖板安装在下模组件上,负电极和正电极底端通过金属丝连接,且负电极底端、正电极底端和金属丝设置在下模组件上端面的凹槽内。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1、金属丝电爆炸产生的冲击载荷通过液体介质水传递作用于带有回弹量的常规冲压弯曲件上,使之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动态高应变率塑性变形;在冲击载荷入射波和反射波反复综合作用的条件下,平衡弯曲区内外侧应力分布,最终消减回弹,对弯曲后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严格,满足产品图样及生产批量的要求。可以实现具有较大回弹量、成形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常规冲压弯曲件消减回弹与精确成形的目的,利于改善成形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0008]2、金属丝电爆炸冲击载荷易于实现局部加载特点,可有效实现对弯曲区应力、应变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小或消除回弹的目的,为弯曲过程的回弹控制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0009]3、冲击载荷成形过程中是利用金属丝电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代替传统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刚性凸模,简化模具工装结构、降低成本。
[0010]4、冲击载荷成形过程中采用分体式液室结构,利于直观的观察消减回弹效果,以及弯曲件与凹模内腔型面的贴模效果。
[0011]5、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上模组件的剖视图;
[0013]图2是上模组件的轴侧图;
[0014]图3是下模组件的轴测图;
[0015]图4是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它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下模组件上,上模组件包括负电极转接条1

1、正电极转接条1

2、负电极1

3、正电极1

4、正电极绝缘套1

7、上盖板1

11、金属丝1

12和负电极绝缘套1

13;上盖板1

11为长方形板体,正电极绝缘套1

7套装在正电极1

4上,负电极绝缘套1

13套装在负电极1

3上,正电极1

4顶端与正电极转接条1

2固定连接,负电极1

3顶端与负电极转接条1

1连接,正电极绝缘套1

7和负电极绝缘套1

13插装在上盖板1

11上,下模组件上端面加工有凹槽,上盖板1

11安装在下模组件上,负电极1

3和正电极1

4底端通过金属丝1

12连接,且负电极1

3底端、正电极1

4底端和金属丝1

12设置在下模组件上端面的凹槽内。金属丝1

12缠绕在负电极1

3和正电极1

4端部,可灵活调整金属丝1

12与工件弯曲圆角区之间的距离以保证金属丝电爆炸产生的柱状冲击波能量集中作用于弯曲件圆角区使之贴模。本实施方式中电爆炸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弯曲件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过程中凹模2

1型腔中的冲击波载荷与液体介质水的流动压力影响弯曲件成形、贴模质量,利于精确成形。金属丝1

12为纯铝材料制成,下模组件为45号钢材料制成,上盖板1

11为45号钢材料制成,负电极转接条1

1、正电极转接条1

2、负电极1

3和正电极1

4均是由H62黄铜材料制成,正电极绝缘套1

7和负电极绝缘套1

13均是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负电极转接条1

1和正电极转接条1

2作为扩展电极,起到负电极1

3和正电极1

4与放电设备电极之间的连接作用,可灵活调整成形工装与放电设备之间的距离,防止成形过程中凹模2

1型腔中液体介质水喷溅烧毁电源。
[0017]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

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上模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极固定螺套1

8;一个电极固定螺套1

8套装在正电极绝缘套1

7上,另一个电极固定螺套1

8套装在负电极绝缘套1

13上,电极固定螺套1

8安装在上盖板1

11上。本实施方式中电极固定螺套1

8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可拆卸连接安装在下模组件上,上模组件包括负电极转接条(1

1)、正电极转接条(1

2)、负电极(1

3)、正电极(1

4)、正电极绝缘套(1

7)、上盖板(1

11)、金属丝(1

12)和负电极绝缘套(1

13);正电极绝缘套(1

7)套装在正电极(1

4)上,负电极绝缘套(1

13)套装在负电极(1

3)上,正电极(1

4)顶端与正电极转接条(1

2)固定连接,负电极(1

3)顶端与负电极转接条(1

1)连接,正电极绝缘套(1

7)和负电极绝缘套(1

13)插装在上盖板(1

11)上,下模组件上端面加工有凹槽,上盖板(1

11)安装在下模组件上,负电极(1

3)和正电极(1

4)底端通过金属丝(1

12)连接,且负电极(1

3)底端、正电极(1

4)底端和金属丝(1

12)设置在下模组件上端面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还包括两个电极固定螺套(1

8);一个电极固定螺套(1

8)套装在正电极绝缘套(1

7)上,另一个电极固定螺套(1

8)套装在负电极绝缘套(1

13)上,电极固定螺套(1

8)安装在上盖板(1

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还包括四个电极转接条固定螺母(1

5)和四个电极转接条固定垫片(1

6);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螺母(1

5)螺纹连接安装在正电极(1

4)上,正电极转接条(1

2)的一端和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垫片(1

6)设置在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螺母(1

5)之间并套装在正电极(1

4)上,且正电极转接条(1

2)的一端位于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垫片(1

6)之间,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螺母(1

5)螺纹连接安装在负电极(1

3)上,负电极转接条(1

1)的一端和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垫片(1

6)设置在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螺母(1

5)之间并套装在负电极(1

3)上,且负电极转接条(1

1)的一端位于两个电极转接条固定垫片(1

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冲击载荷消减弯曲回弹的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组件还包括两个密封圈(1

9)和两个密封垫(1

10);上盖板(1

11)上加工有两个阶梯孔,正电极绝缘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秋丽闫佳明徐晓冬刘浩洋张旭峰董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