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包括减速器、驱动电机和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转子和与转子相配合的定子,所述减速器、转子和定子位于机壳内部,减速器包括行星架、齿圈、设置于转轴上的太阳轮以及设置于行星架上且与太阳轮和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在机壳内,集成度高,而且电机与减速器共油润滑设计,电机冷却润滑系统采用飞溅润滑设计,无主动泵油系统,可以降低油冷系统复杂程度。可以降低油冷系统复杂程度。可以降低油冷系统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毂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纯电动汽车作为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驱动形式和传动系统结构备受客户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背景下,车辆动力系统设计成为关键设计环节,对于动力系统的结构分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开始关注驱动形式和整车空间布置的匹配。
[0003]目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布置仍沿用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分布,采用电动力总成前置前驱或前置后驱结构,不可避免的会沿用传统机械传统系统布置,导致底盘传动结构复杂,增加机械传动单元,使得底盘和整车空间不能最大程度优化,增加机械故障发生概率,甚至带来底盘调教等难题。
[0004]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轮毂电机需与主动泵油系统,通过主动泵油系统为电机和减速器提供油液,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润滑和冷却,系统结构复杂,集成度低。如公开号为CN21011179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置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润滑冷却系统,存在结构复杂程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轮毂电机,目的是提高集成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轮毂电机,包括减速器、驱动电机和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转子和与转子相配合的定子,所述减速器、转子和定子位于机壳内部,减速器包括行星架、齿圈、设置于转轴上的太阳轮以及设置于行星架上且与太阳轮和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轮。
[0007]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0008]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0009]所述行星架与法兰连接,法兰与轮毂连接。
[0010]所述机壳与制动钳连接,机壳通过第一轴承6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机壳通过第二轴承14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0011]所述行星架通过第三轴承9和第四轴承18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轴承14、第四轴承18和第三轴承为沿转轴的轴向依次布置。
[0012]所述第一轴承由压板固定在所述机壳上,压板内设置油封。
[0013]本技术的轮毂电机,驱动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在机壳内,集成度高,而且电机与减速器共油润滑设计,电机冷却润滑系统采用飞溅润滑设计,无主动泵油系统,可以降低油冷系统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0014]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5]图1是本技术轮毂电机的剖视图;
[0016]图中标记为:1、轮毂;2、制动钳;3、制动盘;4、压板;5、油封;6、第一轴承;7、法兰;8、行星架;9、第三轴承;10、机壳;11、行星轮;12、齿圈;13、太阳轮;14、第二轴承;15、转轴;16、转子;17、定子;18、第四轴承;19、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包括轮毂1、制动钳2、制动盘3、减速器、驱动电机和机壳10,驱动电机包括转轴15、设置于转轴15上的转子16和与转子16相配合的定子17,减速器、转子16和定子17位于机壳10内部,减速器包括行星架8、齿圈12、设置于转轴15上的太阳轮13以及设置于行星架8上且与太阳轮13和齿圈12相啮合的行星轮11。
[0020]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与减速器集成在机壳10内,定子17固定在机壳10内,转子16固定在转轴15上,转轴15与太阳轮13为同轴固定连接,齿圈12固定在机壳10上。行星轮11为可旋转的设置于行星架8上,行星轮11设置多个,太阳轮13驱动行星轮11旋转,行星轮11带动行星架8转动,行星架8与法兰6为同轴固定连接,法兰6与轮毂1为同轴固定连接。法兰6驱动轮毂1旋转,法兰6连接制动盘3,制动钳2连接机壳10。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转子16旋转,带动转轴15同步旋转,转轴15驱动减速器,减速器润滑油飞溅至驱动电机的定子17和转子16,完成驱动电机的冷却。
[0021]如图1所示,机壳10与制动钳2连接,机壳10通过第一轴承6安装在行星架8上,机壳10通过第二轴承14安装在转轴15上。行星架8一侧通过第一轴承6安装在机壳10的闭口侧,机壳10的闭口侧为封闭状态,行星架8与第一轴承6沿轴向限位,第一轴承6由压板4固定在机壳10上,压板4内设置一油封5,行星架8可在机壳10内旋转,且行星架8与转轴15可相对旋转。行星架8通过第三轴承9和第四轴承18安装在转轴15上,第二轴承14、第四轴承18和第三轴承为沿转轴15的轴向依次布置。第三轴承9和第四轴承18的外圈支撑在行星架8上,第三轴承9和第四轴承18的内圈作用在转轴15上,第二轴承14的外圈作用在端盖19上,第二轴承14的内圈作用在转轴15上,端盖19装在机壳10的开口侧,端盖19封布机壳10的开口侧的开口。
[0022]上述结构的轮毂电机,采用电机定转子与行星排减速器高度集成的结构,使得电机与减速器共油润滑设计,同时电机冷却润滑系统采用飞溅润滑设计,无主动泵油系统,降低油冷系统复杂程度。这种结构的油冷减速轮毂电机实现整车功率轮边分散布置,实现轮边低转速大扭矩设计,可以满足车辆轮边驱动需求,实现车辆轮边独立驱动和高机动性能需求。
[0023]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轮毂电机,包括减速器和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轴、设置于转轴上的转子和与转子相配合的定子,所述减速器、转子和定子位于机壳内部,减速器包括行星架、齿圈、设置于转轴上的太阳轮以及设置于行星架上且与太阳轮和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机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机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新涛,胡均奕,翁晓明,滕若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邦奇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