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17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电芯极组,第一盖板设置于电池壳体的一端,第一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柱和第一负极柱,第二盖板设置于电池壳体的另一端,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柱和第二负极柱,电芯极组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第一正极柱、第一负极柱和电芯极组形成第一电流路径,第二正极柱、第二负极柱和电芯极组形成第二电流路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盖板多极柱的设计,从整体上增加了电池成组可供焊接的有效面积,提升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过流能力,实现了电流在电池两侧的双循环,缩短了电芯极组的电流路径,降低了电芯极组的欧姆阻抗。降低了电芯极组的欧姆阻抗。降低了电芯极组的欧姆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其中纯电动车占据主导地位。在纯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日益提升的能量密度需求,电池企业主要采用材料体系、结构设计优化的手段进行改进,但在此过程中,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显露出倍率能力不足、内阻偏大以及产热量大的弊端,会限制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现,给电池包带来了额外的过流与热管理设计负担,最终影响整车的行驶品质与续航里程。
[0003]从结构设计角度考虑,常规方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由极组、壳体和其他附件组成。其中,壳体外露极柱,通常极柱设计为正负极各一个,极柱进行外部焊接后可实现充放电功能。受限于极柱数量和极柱尺寸,常规电池可供外部焊接面积的极柱有限,所有电流最终都要集中于极柱端,单极柱成为激烈工况下的重要发热源,且随电池尺寸加大,电流路径不断延长,此类电芯欧姆阻抗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0004]现有常规方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采用了双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第一盖板(2),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盖板(2)上设置有第一正极柱(21)和第一负极柱(22);第二盖板(3),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盖板(3)上设置有第二正极柱(31)和第二负极柱(32);电芯极组(4),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内,所述第一正极柱(21)、所述第一负极柱(22)和所述电芯极组(4)形成第一电流路径,所述第二正极柱(31)、所述第二负极柱(32)和所述电芯极组(4)形成第二电流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正极柱(21)连接的第一正极集流体(23)以及与所述第一负极柱(22)连接的第一负极集流体(24);所述第二盖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正极柱(31)连接的第二正极集流体(33)以及与所述第二负极柱(32)连接的第二负极集流体(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上设置有第一防爆阀(25),所述第一防爆阀(25)位于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23)和所述第一负极集流体(24)之间;所述第二盖板(3)上设置有第二防爆阀(35),所述第二防爆阀(35)位于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33)和所述第二负极集流体(3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灿李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