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游乐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07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类似丛林攀爬的框架和落球游乐设施构成以有机合成的复合游乐设施。复合游乐设施1具备有由管材13、14组装的立体格子状的框架10和设置在其一角的落球游乐设施20。落球游乐设施20在框架10的一角,具备有一体式向上方延伸的支柱2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安装在该支柱21上多个的转台部件22。转台部件22具备有在下端部具有洞口234的斜面板23、从其周缘立起的外周壁24、和要与支柱21衔接的连接部25。构成游戏者可以将球B放置在位于上方的转台部件22上,使球B通过洞口234向位于下方的其他转台部件22顺次落下。口234向位于下方的其他转台部件22顺次落下。口234向位于下方的其他转台部件22顺次落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游乐设施


[0001]本技术是关于针对幼儿,涉及以上下运动为动机的攀爬架和落球游戏,合并多项目游戏的复合游乐设施。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例如有为一台可以玩攀爬游戏和蹦床游戏的复合游乐设施。
[0003]该游乐设施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由连结棒部件形成为立体方格攀爬架以及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到扶杆部件的蹦床。重心低,设置面积广大,谋求稳定化的设置状态,同时攀爬架的棒材可以利用作为蹦床的扶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与上述以往游乐设施是不同的构造,特别是为了1岁~3岁的幼儿在类似丛林攀爬的框架中上下运动,激发内在潜能为动机。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框体和落球游乐设施构成以有机合成的复合游乐设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复合游乐设施具备有由管材组装的立体格子状的框架和一体设置在该框架一角的落球游乐设施。框架是由多个矩形竖杆格子框和多个矩形横杆格子框结合成的立体晶格。竖杆格子框是由两边横杆管材和另外两个边的竖杆管材组合构成,配置在竖直方向上。横杆格子框其四个边是邻接于竖杆格子框的横杆管材组合构成,配置在横平方向上。落球游乐设施在框架的一角,具备有构成竖杆格子框的一边并向上方延伸竖直方向的支柱、及在该支柱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安装使球从支柱上部依次向下方转动形成螺旋路多个的转台部件。转台部件具备有安装于支柱在上位的上端部和比其低下的下端部形成螺旋斜面的斜面板、从该斜面板周缘立起并包围螺旋斜面的外周壁,在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支柱衔接的连接部。斜面板在螺旋斜面的下端部侧具有可使球向下方位置的其他转台部件落下的洞口。连接部设置在支柱对面部位的外周壁上,构成为能够于支柱上变更绕轴位置及轴向位置。构成游戏者可将球置载在所处转台部件的螺旋斜面上,从上方位置通过洞口使球向位于下方其他转台部件顺次落下。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拿着球朝框架攀登,将球投置在落球游乐设施的转台部件上使其落下,从框架下来捡球,再次地朝框架攀登,这样的运动动机是要激发内在潜能;幼儿可以不厌倦地愉快玩耍,对此在促进幼儿运动的多样化和运动能力的洗练的同时,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效果。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复合游乐设施的主视图。
[0007]图2是图1的复合游乐设施的另一方向的斜视图。
[0008]图3(A)、(B)分别是图1的复合游乐设施中的落球游乐设施部分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B)中用虚线表示球的行经路径。
[0009]图4(A)、(B)分别是图1的复合游乐设施中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落球游乐设施部分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B)中用虚线表示球的行经路径。
[0010]图5是图1的游乐设施中的转台部件的立体图,(A)是第一螺旋斜面朝向上方的状态,(B)表示背面侧的第二螺旋斜面朝向上方的状态。
[0011]图6A是图1的游乐设施中的转台部件的主视图。
[0012]图6B是图1的游乐设施中的转台部件的后视图。
[0013]图6C是图1的游乐设施中的转台部件的俯视图。
[0014]图6D是图1的游乐设施中的转台部件的仰视图。
[0015]图7是图6C中的VII

VII剖面图。
[0016]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7]其中,
[0018]1:复合游乐设施
[0019]10:框架
[0020]11:竖杆格子框
[0021]12:横杆格子框
[0022]12a:脚踩用横杆格子框
[0023]12b:脚踩用横杆格子框
[0024]13:横杆管材
[0025]14:竖杆管材
[0026]15:踏板构件
[0027]16:滑梯组装部件
[0028]20:落球游乐设施
[0029]21:支柱
[0030]22:转台部件
[0031]23:斜面板
[0032]231:上端部
[0033]232:下端部
[0034]233a:第一螺旋斜面
[0035]233b:第二螺旋斜面
[0036]234:洞口
[0037]235:凸条肋
[0038]24:外周壁
[0039]25:连接部
[0040]251:挟持片
[0041]B: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参照附图的符号作以下的具体说明,但是本技术没有设限于此。
[0043]在图1、2中,复合游乐设施1具备由横杆及竖杆管材13、14组装而成的立体格子状
的框架10和一体设置在其一角的落球游乐设施20。
[0044]框架10是由多个矩形的竖杆格子框11和多个矩形的横杆格子框12结合而成。
[0045]竖杆格子框11是由两边横杆管材13和另外两个边的竖杆管材14组合构成,配置在竖直方向。横杆格子框12其四个边是和竖杆格子框11共用的横杆管材13组合构成,配置在横平方向上。
[0046]落球游乐设施20在框架10的一角,具备有构成竖杆格子框11的一边并向上方延伸竖直方向的支柱21、及在该支柱21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安装使球从支柱21上部依次向下方转动形成螺旋路多个的转台部件22。
[0047]在一角与支柱21的规定高度位置连接着一个横杆格子框12a上,固定着装卸自如矩形状的踏板构件15a。踏板构件15a安装在横杆格子框12a上方开放空间,为能够构成游戏者可站立对落球游乐设施20的上方进行动作。
[0048]另外,在横杆格子框12a两边的上面,将该两边和支柱21作为共同边的两个竖杆格子框11a在俯视时相互成直角设置。这两个竖杆格子框11a为在踏板构件15a上站立的游戏者提供支撑身体的扶手。另外,提供扶手的竖杆格子框11a也可以只单一被组装在横杆格子框12a的一边上。
[0049]在与横杆格子框12a相邻且位于比其靠下位置的其他横杆格子框12b上,固定着装卸自如的踏板构件15b。该踏板构件15b作为给游戏者可登往在上面位置踏板构件15a的台阶。
[0050]参照图3到图7,对落球游乐设施20进行说明。如图5到图7所示,落球游乐设施20的转台部件22,具备有斜面板23、从其周缘立起并包围斜面板23的外周壁24、设置在该外周壁24上的连接部25。
[0051]斜面板23具备有第一螺旋斜面233a和在其反侧的第二螺旋斜面233b。转台部件22是能够以使第一或第二螺旋斜面233a、233b中任一个朝向上方的方式上下反转而安装在支柱21上。
[0052]任何一个螺旋斜面233a、233b绕支柱21弯曲倾斜,安装在支柱21状态下使球B从成为在上位的上端部231向成为下位的下端部232转动。在螺旋斜面233a、233b的下端部232侧,形成有用于使球B落下到配置在下方的其他转台部件22的洞口234。
[0053]第二螺旋斜面233b是在斜面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游乐设施,其特征是:具备由管材组装成立体格子状的框架和在该框架的一角设置一体式的落球游乐设施;所述框架由横杆管材构成两边和竖杆管材构成另外两边的组合而成,配置在竖直方向上构成多个矩形状的竖杆格子框,和由相邻四个所述竖杆格子框的横杆管材组装四边并沿横平方向配置多个矩形的横杆格子框结合而成为立体晶格;所述落球游乐设施在所述框架一角,具备有构成所述竖杆格子框的一边并向上方延伸竖直方向的支柱,及在该支柱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安装使球从支柱上部依次向下方转动形成螺旋路多个的转台部件;所述转台部件具备有安装于所述支柱时为上位的上端部和比其低位的下端部形成螺旋斜面的斜面板,从该斜面板周缘立起并包围所述螺旋斜面的外周壁,在该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柱衔接的连接部;所述斜面板在所述螺旋斜面下端部侧具有用于使所述球向位于下方的其他转台部件落下的洞口;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柱对面部位的所述外周壁上,构成为能够于支柱上变更绕轴位置及轴向位置;由此,构成游戏者可将所述球置放在位于上方所述转台部件的所述螺旋斜面上,从上方位置通过所述洞口使所述球向位于下方其他转台部件顺次落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游乐设施,其特征是:所述斜面板具有第一螺旋斜面和设置在该第一螺旋斜面相反侧的第二螺旋斜面;所述转台部件以使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斜面中任一个朝向上方的方式上下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井範光
申请(专利权)人:爱的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