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和轨道机车,该永磁电机包括机座、前端盖、后端盖、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以及所述机座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定子结构以及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密闭空间,且所述机座具有进风口,还包括:第一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机座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降温;第二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前端盖,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的一端降温;第三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后端盖,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的另一端降温。该永磁电机在降低轴承等部位温度的同时能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能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能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电机和轨道机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永磁电机。此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永磁电机的轨道机车。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永磁电机作为轨道机车的主要部件,为了防止轨道机车车辆运行时车轮与钢轨摩擦产生的金属粉末、制动时闸瓦磨损产生的闸瓦灰进入电机和吸附在永磁电机转子表面,因此永磁电机要求采用全封闭结构。
[0003]现有技术(CN113541382A,公开日2021.10.22)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及轨道机车,通过第一冷却风路对壳体和定子结构冷却降温,通过第二冷却风路对转子结构和壳体降温,以及通过第三冷却风路对转子结构和壳体降温,使得安装在转轴的轴承的热量辐射至转轴和/或壳体后,热量可被第一冷却风路、第二冷却风路和第三冷却风路带走,进而起到可对电机内部进行有效降温,并避免壳体降温不及时,导致转子结构、定子结构和轴承的温度升高最终导致电机功率被限制问题出现。
[0004]但是前端轴承辅助冷却风路引入的冷却风,经过定子铁芯、前端端盖加热后再流入前通风间隙对前端轴承进行冷却,此时冷却风较径向进风口的温度通常上升20
‑
40℃,降低了轴承温升余量,不利于电机功率密度发挥。同时后端轴承辅助冷却风路引入的冷却风,经过后端端盖加热后再流入,虽然冷却风温度上升不如前端,但同样降低了轴承温升余量,且两端轴承温度容易出现梯度差,不利于电机功率密度发挥。
[000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在降低轴承等部位温度的同时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的永磁电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电机以及轨道机车。该永磁电机在降低轴承等部位温度的同时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机座、前端盖、后端盖、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机座形成密闭空间,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设于密闭空间,且机座具有进风口,包括:
[0009]第一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机座的内壁,用于对定子结构降温;
[0010]第二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前端盖,用于对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的一端降温;
[0011]第三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后端盖,用于对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的另一端降温。
[0012]优选地,第一冷却风路包括:
[0013]第一通道,设于机座,连通进风口;
[0014]第二通道,沿定子结构的轴向延伸,连通第一通道;
[0015]第三通道,设于前端盖,连通第二通道,且与外界连通。
[0016]优选地,第二冷却风路包括:
[0017]第四通道,设于机座,连通进风口;
[0018]第五通道,设于前端盖,连通第四通道;
[0019]第六通道,设于前端盖,且沿前端盖的长度方向延伸,连通第五通道;
[0020]第七通道,设于前端盖,连通第六通道;
[0021]第八通道,为前端盖与转子结构形成的间隙,连通第六通道;
[0022]第九通道,设于前端盖,连通第七通道,且与外界连通。
[0023]优选地,前端盖上还设有前引风罩,第六通道设于前引风罩上。
[0024]优选地,第二冷却风路还包括:
[0025]第十六通道,设于机座,且与第四通道间隔设置,连通进风口;
[0026]第十八通道,设于机座,且沿机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前端盖,连通第十六通道;
[0027]第十七通道,设于前端盖,连通第十八通道,且连通第六通道。
[0028]优选地,第三冷却风路包括:
[0029]第十通道,设于机座,连通进风口;
[0030]第十一通道,设于后端盖,连通第十通道;
[0031]第十二通道,设于后端盖,且沿后端盖的长度方向延伸,连通第十一通道;
[0032]第十三通道,设于后端盖,连通第十二通道;
[0033]第十四通道,为后端盖与转子结构形成的间隙,连通第十三通道;
[0034]第十五通道,设于后端盖,连通第十四通道,且与外界连通。
[0035]优选地,后端盖上还设有后引风罩,第十二通道设于后引风罩上。
[0036]优选地,还包括:
[0037]第四冷却风路,由机座、前端盖、转子结构的一端以及定子结构的一端围成;
[0038]风机,设于转子结构,用于驱动第四冷却风路内的空气循环。
[0039]优选地,还包括:
[0040]第五冷却风路,由机座、后端盖、转子结构的一端以及定子结构的一端围成;
[0041]风机,设于转子结构,用于驱动第五冷却风路内的空气循环。
[0042]一种轨道机车,包括上述的永磁电机。
[0043]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申请的第一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机座的内壁,用于对定子结构降温;第二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前端盖,用于对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的一端降温;第三冷却风路,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贯穿后端盖,用于对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的另一端降温。这样一来,该永磁电机在降低轴承等部位温度的同时能确保两端轴承温度不出现梯度差。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
‑
图4中,附图标记包括:
[0050]100为进风口、10为机座、11为第一通道、12为第二通道、13为第三通道、20为前端盖、21为第四通道、22为第五通道、23为第六通道、24为第七通道、25为第八通道、26为第九通道、27为第十六通道、28为第十八通道、29为第十七通道、30为后端盖、31为第十通道、32为第十一通道、33为第十二通道、34为第十三通道、35为第十四通道、36为第十五通道、37为第十九通道、40为定子铁芯、41为定子绕组、50为转子铁芯、51为转轴、52为轴承、60为风扇、61风扇叶片、70为凸台、80为前引风罩、90为后引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机座、前端盖、后端盖、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以及所述机座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定子结构以及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密闭空间,且所述机座具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机座的内壁,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降温;第二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前端盖,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的一端降温;第三冷却风路,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贯穿所述后端盖,用于对所述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的另一端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风路包括:第一通道,设于所述机座,连通所述进风口;第二通道,沿所述定子结构的轴向延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第三通道,设于所述前端盖,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且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路包括:第四通道,设于所述机座,连通所述进风口;第五通道,设于所述前端盖,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第六通道,设于所述前端盖,且沿所述前端盖的长度方向延伸,连通所述第五通道;第七通道,设于所述前端盖,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第八通道,为所述前端盖与所述转子结构形成的间隙,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第九通道,设于所述前端盖,连通所述第七通道,且与外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上还设有前引风罩,所述第六通道设于所述前引风罩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风路还包括:第十六通道,设于所述机座,且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禄,黄鹏程,郑国丽,李德金,槐孝纪,唐赢武,钟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