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58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包括钢管桩和桥面模块,所述桥面模块水平设置于钢管桩上端面,所述桥面模块包括承重梁组件和铺设于承重梁组件上表面的面板组件,桥面模块呈凹字形,凹字形空间用于停靠承载钢梁构件的运梁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在水上大跨径桥梁施工中,钢梁构件重量重、体积大,运输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水上作业平台场地适用范围小,灵活性差,施工工作效率不高且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提供的新型转运平台具有构造简单、工程造价低、结构可靠性好和适应性高等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上大跨径桥梁施工中,钢梁构件重量重、体积大,采用远距离公路运输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因此通常采用水路运输的方法。水路运输中为避免运梁船因河床较高而搁浅,钢梁构件需要在深水区起吊然后转运至桥址。通常要修建一水上平台栈桥,栈桥是指形状像桥的建筑物,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或专供施工现场交通、机械布置及架空作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在土木工程中,为运输材料、设备、人员而修建的临时桥梁设施,按采用的材料分为木栈桥和钢栈桥。铁路轮渡中的栈桥,是供机车车辆驶上和驶下渡船的桥梁建筑物。
[0003]如在公开号为CN 211446616 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深水河流桥墩施工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包括:支撑层,包括若干垂直打设至河流淤泥以下的钢管桩;承重层,平铺于所述支撑层顶部,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承重梁、贝雷梁及分配梁;施工层,包括平铺于所述承重层顶部的施工面板。该作业平台平面施工场地大,且降低了水位起降对施工带来的影响。但该现有技术中的施工作业平台是针对深水区建造的,其建址带来一定局限性,且平台结构为一个整体不具备拓展性,不适宜起吊机的工作。
[0004]在公开号CN 215210620 U的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库区水上桥梁拆除用平台,通过在水面上设置钢浮箱,多个钢浮箱连接沿桥长方向设置,钢浮箱表面设置横向钢垫梁 ,横向钢垫梁两端顶面设纵向钢梁 ,纵向钢梁顶面设钢轨 ,钢轨上设门式起重机 ,门式起重机将拆除的部分桥墩及桥面梁起吊至船只内进行转运,完成桥梁拆除起吊运输工作。该技术方案解决了水上起吊的技术问题,但钢浮箱结构不稳定,受水流速度的影响,安全性不高,且拆卸下来的钢材构件仍然需要通过水路船运,效率低下。
[0005]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大跨径桥梁施工临时设施的特点,有必要设计一种可适应场地范围广,灵活性高的高效、安全且经济的水上构件起吊转运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在水上大跨径桥梁施工中,钢梁构件重量重、体积大,运输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水上作业平台场地适用范围小,灵活性差,施工工作效率不高且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该平台具有构造简单、工程造价低、结构可靠性好和适应性高等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包括钢管桩和桥面模块,所述桥面模块水平设置于钢管桩上端面,所述桥面模块包括承重梁组件和铺设于承重梁组件上表面的面板组件,所述桥面模块呈凹字形,凹形空间用于停靠承载钢梁构件的运梁船。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整体结构凹进去形成的港池用来进船,桥面模块用于完成钢梁构件的起吊作业,
且承重梁组件提高了起吊转运工作的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组件包括支栈桥面板和停车面板,所述支栈桥面板铺设于停车面板的两侧形成凹字形的桥面模板。支栈桥面板和停车面板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转运。
[0010]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梁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水平承重梁、竖直承重梁以及分配梁,所述水平承重梁布设于钢管桩上。
[0011]钢梁构件起吊作业的部分和转运作业的部分通过共用两根通长的承重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水平承重梁与竖直承重梁、竖直承重梁与分配梁和分配梁与面板组件的连接分别通过限位块和U形螺栓实现,该连接方法具有构造简单、限位效果好的优点。
[0012]作为优选,所述钢管桩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水平承重梁置于所述凹槽内。
[0013]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底部加盖有钢板,并在钢板上方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水平承重梁的两侧。用于水平承重梁的限位与固定。
[0014]作为优选,所述钢管桩与所述水平承重梁连接处的钢管外壁上还设有加劲肋。
[0015]加劲肋设置在支座或有集中荷载处,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并传递集中力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可以提高梁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加劲肋适宜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也可单侧配置。加劲肋和钢板的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钢管桩发生撕裂破坏,并在凹形口上部设置限位板,用于水平承重梁的限位与固定。
[0016]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组件上还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设有起重机轨道,所述起重机轨道沿着所述支栈桥面板的长度布设。用于行走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的两侧支腿分别支撑在左右两个支栈桥面板上的起重机轨道,将钢梁构件从深水区起吊,运送至停车面板所在位置。
[0017]作为优选,所述停车面板与外部运输道路连接。停车面板可用于停放运梁车,通过门式起重机起吊的钢梁构件可置于运梁车内,停车面板与外部的桥面或者道路相连接,运梁车即可完成转运。
[0018]作为优选,该技术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还包括防撞墩,所述防撞墩沿桥面模块靠近运梁船的一侧设置。防撞墩主要起安全隔离、警示、预防碰撞的作用,并能在不幸发生碰撞时起缓冲作用,吸收并降低撞击冲击力,保护运梁船和设施安全。
[0019]作为优选,所述防撞墩包括竖直墩柱和横向连接所述竖直墩柱的横梁,所述竖直墩柱呈三角形布设。竖直墩柱呈三角形布设,其受力结构更加合理,可有效减少运梁船与平台主体结构的碰撞,保护钢管桩结构,提高本技术转运平台的安全可靠性。
[0020]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支栈桥与停车平台,通过承重梁组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平台稳定性好。同时,平台根据使用过程中需求的进船空间呈凹字形布设,方便运梁及起吊作业。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采用防撞墩,将防撞墩设置于支栈桥和停车平台的靠近运梁船停靠一侧、支栈桥的远离停车平台一侧,可有效减少运梁船与平台主体结构的碰撞,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部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转运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支栈桥面板、支撑梁组件以及钢管桩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转运平台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停车面板、支撑梁组件以及钢管桩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例中支栈桥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其中:钢管桩1,桥面模块2,承重梁组件21,面板组件22,支栈桥面板221,停车面板222,水平承重梁211,竖直承重梁212,分配梁213,凹槽11,限位板12,加劲肋13,轨道槽223,起重机轨道224,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桩(1)和桥面模块(2),所述桥面模块(2)水平设置于钢管桩上端面,所述桥面模块(2)包括承重梁组件(21)和铺设于承重梁组件(21)上表面的面板组件(22),所述桥面模块(2)呈凹字形,桥面模块(2)的凹字形空间用于停靠承载钢梁构件的运梁船(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22)包括支栈桥面板(221)和停车面板(222),所述支栈桥面板(221)铺设于停车面板(22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组件(2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水平承重梁(211)、竖直承重梁(212)以及分配梁(213),所述水平承重梁(211)布设于钢管桩(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顶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水平承重梁(211)置于所述凹槽(1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宁郑晨曦李胜辉赵凯陈鹏飞邵寿华谢振解王依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