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思平专利>正文

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4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包括底部支座、摆杆、输出轴、支撑架、电机、壳体、支撑套、外齿套、切换轴、手轮、蜗杆、弹簧A、轴承、联轴器、手轮齿套、支撑轴承、行星轴、涡轮、弹簧B、手轮行星齿轮、压簧、手轮齿轮、输出转动套、输出行星齿轮;通过蜗轮蜗杆和输出行星齿轮传动,将电机转动转化为摆杆摆动,蜗轮蜗杆和行星齿轮配合实现减速比范围为1:100~1:1500;现场供电存在问题时,切换至手动控制模式,转动手轮,通过手轮行星齿轮、蜗轮蜗杆和输出行星齿轮,实现摆杆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低转速大扭矩的平稳输出,并且能够实现手动和电动模式的切换,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强、可靠性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有各类电机系统总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年耗电量达12000亿千瓦时,占全国年总用量的60%左右。在冶金、化工、电力、供水和采矿等行业中,中、高压电机被广泛应用于风机、泵类、压缩机及其它大型机械负载电力拖动,是工矿企业的主要动力,目前装机总容量已超过2亿千瓦,年耗电量达8000亿千瓦时,占全国年总用量的40%左右。永磁涡流联轴器是一种基于涡磁理论的非物理接触的传动技术,其具有高效传动、减振降噪、软启动等诸多优点,在众多传动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能够平稳控制磁耦合器气隙厚度,进而控制磁耦合器的输出转速。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包括底部支座、摆杆、输出轴、支撑架、电机、壳体、支撑套、外齿套、切换轴、手轮、蜗杆、弹簧A、轴承、联轴器、手轮齿套、支撑轴承、行星轴、涡轮、弹簧B、手轮行星齿轮、压簧、手轮齿轮、输出转动套、输出行星齿轮;变磁控制器位于磁耦合器侧面,控制磁耦合器的输出转速;变磁控制器支撑部分采用分体结构,包括底部支座与支撑架,底部支座与支撑架之间设计有安装止口,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支撑架与支撑套螺栓连接;支撑套与外齿套及壳体螺栓连接,外齿套夹在支撑套与壳体之间;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联轴器与蜗杆为花键连接,在实现有效传动的同时,实现联轴器沿轴向前后滑动;蜗杆两端对称分布轴承,轴承安装在壳体内,实现对蜗杆的可靠支撑,蜗杆的另一端与手轮齿轮花键连接,手轮齿轮可沿轴向移动,蜗杆为空心轴,切换轴从蜗杆内孔穿过,推动切换轴,切换轴使得手轮齿轮和联轴器沿轴向移动,手轮齿轮与蜗杆花键传动,联轴器与蜗杆花键脱离,电机与蜗杆脱离,电机的驱动力不再传递给蜗杆;切换轴推动手轮齿轮与蜗杆啮合,手轮齿轮与手轮行星齿轮啮合,手轮转动,驱动手轮齿套转动,手轮齿套驱动手轮行星齿轮转动,手轮行星齿轮转动驱动手轮齿轮转动,手轮齿轮通过花键传动驱动蜗杆转动,拉动切换轴,切换轴推动手轮齿轮和联轴器移动,手轮齿轮与蜗杆花键传动脱离,联轴器与蜗杆花键啮合,使得手轮与蜗杆脱离,电机驱动蜗杆转动;实现了输出摆角的手动和自动控制切换;
[0005]手轮行星齿轮和手轮齿轮配合,实现手轮转动的增速,增速比为1:5;蜗轮与行星轴的花键传动,行星轴一端轴承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与输出行星齿轮配合;输出行星齿轮安装在输出转动套上,输出转动套安装在支撑套内,材质为铜材质,减小输出转动套转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力;输出转动套的输出端与输出轴花键传动,输出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架上,输出轴的输出端与摆杆花键传动;在不同负载工况下,仅需改变输出轴的几何尺寸,变磁控制器其余部件保持不变,利于实现模块化生产;
[0006]通过蜗轮蜗杆和输出行星齿轮传动,将电机转动转化为摆杆摆动,蜗轮蜗杆和行星齿轮配合实现减速比范围为1:100~1:1500;现场供电存在问题时,切换至手动控制模式,转动手轮,通过手轮行星齿轮、蜗轮蜗杆和输出行星齿轮,实现摆杆转动。
[0007]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低转速大扭矩的平稳输出,并且能够实现手动和电动模式的切换,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强、可靠性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轴测图;
[000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主视图;
[001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轴测图1;
[001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轴测图2;
[0012]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1;
[0013]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2;
[0014]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3;
[0015]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4;
[0016]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5;
[0017]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6;
[0018]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7;
[0019]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8;
[0020]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部分机构轴测图9。
[0021]图中:1、磁耦合器;2、变磁控制器;3、底部支座;4、摆杆;5、输出轴;6、支撑架;7、电机;8、壳体;9、支撑套;10、外齿套;11、切换轴;12、手轮;13、蜗杆;14、弹簧A;15、轴承;16、联轴器;17、手轮齿套;18、支撑轴承;19、行星轴;20、涡轮;21、弹簧B;22、手轮行星齿轮;23、压簧;24、手轮齿轮;25、输出转动套;26、输出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包括底部支座3、摆杆4、输出轴5、支撑架6、电机7、壳体8、支撑套9、外齿套10、切换轴11、手轮12、蜗杆13、弹簧A14、轴承15、联轴器16、手轮齿套17、支撑轴承18、行星轴19、涡轮20、弹簧B21、手轮行星齿轮22、压簧23、手轮齿轮24、输出转动套25、输出行星齿轮26;变磁控制器2位于磁耦合器1侧面,控制磁耦合器1的输出转速;变磁控制器2支撑部分采用分体结构,包括底部支座3与支撑架4,底部支座3与支撑架4之间设计有安装止口,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支撑架4与支撑套9螺栓连接;支撑套9与外齿套10及壳体8螺栓连接,外齿套10夹在支撑套9与壳体8之间;电机7通过联轴器16与蜗杆13连接,联轴器16与蜗杆13为花键连接,在实现有效传动的同时,实现联轴器16沿轴向前后滑动;蜗杆13两端对称分布轴承15,轴承15安装在壳体内,实现对蜗杆13的可靠支撑,蜗杆13的另一端与手轮齿轮24花键连接,手轮齿轮24可沿轴向移动,蜗杆13为空心轴,切换轴11从蜗杆13内孔穿过,推动切换轴11,切换轴11使得手轮齿轮24和联轴器16沿轴向
移动,手轮齿轮24与蜗杆13花键传动,联轴器16与蜗杆13花键脱离,电机7与蜗杆13脱离,电机7的驱动力不再传递给蜗杆13;切换轴11推动手轮齿轮24与蜗杆13啮合,手轮齿轮24与手轮行星齿轮22啮合,手轮12转动,驱动手轮齿套17转动,手轮齿套17驱动手轮行星齿轮22转动,手轮行星齿轮22转动驱动手轮齿轮24转动,手轮齿轮24通过花键传动驱动蜗杆13转动,拉动切换轴11,切换轴11推动手轮齿轮24和联轴器16移动,手轮齿轮24与蜗杆13花键传动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耦合器变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座、摆杆、输出轴、支撑架、电机、壳体、支撑套、外齿套、切换轴、手轮、蜗杆、弹簧A、轴承、联轴器、手轮齿套、支撑轴承、行星轴、涡轮、弹簧B、手轮行星齿轮、压簧、手轮齿轮、输出转动套、输出行星齿轮;变磁控制器位于磁耦合器侧面,控制磁耦合器的输出转速;变磁控制器支撑部分采用分体结构,包括底部支座与支撑架,底部支座与支撑架之间设计有安装止口,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支撑架与支撑套螺栓连接;支撑套与外齿套及壳体螺栓连接,外齿套夹在支撑套与壳体之间;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联轴器与蜗杆为花键连接,在实现有效传动的同时,实现联轴器沿轴向前后滑动;蜗杆两端对称分布轴承,轴承安装在壳体内,实现对蜗杆的可靠支撑,蜗杆的另一端与手轮齿轮花键连接,手轮齿轮可沿轴向移动,蜗杆为空心轴,切换轴从蜗杆内孔穿过,推动切换轴,切换轴使得手轮齿轮和联轴器沿轴向移动,手轮齿轮与蜗杆花键传动,联轴器与蜗杆花键脱离,电机与蜗杆脱离,电机的驱动力不再传递给蜗杆;切换轴推动手轮齿轮与蜗杆啮合,手轮齿轮与手轮行星齿轮啮合,手轮转动,驱动手轮齿套转动,手轮齿套驱动手轮行星齿轮转动,手轮行星齿轮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伟吕亮霞吕亮盈吕思平
申请(专利权)人:吕思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