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44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设置于市政道路中;所述筒体的内部配置有防坠组件,所述筒体的上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防坠组件的上侧;所述防坠组件包括防坠板和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坠板的外沿;所述筒体的顶部配置有阶梯槽,所述防坠组件的卡接件设置于所述阶梯槽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固定板和折弯板,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折弯板卡接于所述阶梯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结构合理,盖板与筒体铰接固定为一体,有效避免盖板的丢失或移位;在筒体的顶部配置有防坠组件,以防止人员或物品掉入井中,有效提供井盖使用的安全性。盖使用的安全性。盖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坠井盖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新型防坠井盖。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中的井盖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城市交通有序运行及群众出行安全息息相关。
[0003]因城市中井盖数量众多,目前市政井盖检查管理主要以人工巡查为主,不能第一时间获取井盖实时状况,导致井盖丢失、移位等问题;此外,由于现有的井盖缺少必要的防护,时常有人员坠落入井的意外事件,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防坠井盖,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结构合理,盖板与筒体铰接固定为一体,有效避免盖板的丢失或移位;在筒体的顶部配置有防坠组件,以防止人员或物品掉入井中,有效提供井盖使用的安全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设置于市政道路中;所述筒体的内部配置有防坠组件,所述筒体的上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防坠组件的上侧;所述防坠组件包括防坠板和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坠板的外沿;所述筒体的顶部配置有阶梯槽,所述防坠组件的卡接件设置于所述阶梯槽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固定板和折弯板,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折弯板卡接于所述阶梯槽中。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配置有固定孔,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将卡接件固定于所述防坠板。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为长条孔,其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坠板为正多边形,其上设置有镂空结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坠板配置有内环、中环和外环,三者同心设置;所述防坠板配置有连接内环、中环和外环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防坠板的中心均匀分布。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坠板还配置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连接于所述中环与外环之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衔接板与支撑板相互交错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和衔接板为薄板结构,其在防坠板中心位置的宽度小于其在防坠板边缘位置的宽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板与阶梯槽的抵接处配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机构为多个竖向设置的圆柱。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结构合理,盖板与筒体铰接固定为一体,有效避免盖板的丢失或移位;在筒体的顶部配置有防坠组件,以防止人员或物品掉入井中,有效提供井盖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防坠井盖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坠组件设置于筒体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所述防坠组件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防坠组件的部件拆解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所述防坠板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所述卡接件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所述卡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至图7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防坠井盖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8]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防坠井盖的示意图,新型防坠井盖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设置于市政道路中;所述筒体10的内部配置有防坠组件20,所述筒体10的上部铰接有盖板30,所述盖板30设置于所述防坠组件20的上侧。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于筒体10中,以保证盖板30与筒体10的可靠连接,避免盖板30的移位或丢失,避免发生人员或物品调入井中。为了保证盖板30的结构强度,可以在盖板30的底部设置加强筋。通常盖板30由球墨铸铁、复合树脂等材质。
[0031]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防坠组件设置于筒体的示意图,所述防坠组件20包括防坠板21和卡接件22,所述卡接件2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坠板21的外沿;所述筒体10的顶部配置有阶梯槽11,所述防坠组件20的卡接件22设置于所述阶梯槽11中。
[0032]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22包括固定板22a和折弯板22b,两者一体成型,如图6所示;所述折弯板22b卡接于所述阶梯槽11中。
[0033]图6中,所述固定板22a配置有固定孔22a

1,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22a

1将卡接件22固定于所述防坠板21。
[003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22a

1为长条孔,其沿所述固定板22a的长度方向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方便调节卡接件22的固定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筒体10。
[0035]图3及图4是本技术所述防坠组件20的示意图,其中,卡接件22的数量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防坠板21的下部。
[0036]图5是本技术所述防坠板的示意图,所述防坠板21为正多边形,其上设置有镂空结构21a,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降低防坠板21的重量,提升防坠板21安装的便捷性。可以理解的是,防坠板21也可以为圆形结构。
[0037]图5中,所述防坠板21配置有内环21b、中环21c和外环21d,三者同心设置;所述防坠板21配置有连接内环21b、中环21c和外环21d的支撑板21e,所述固定板22a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1e。
[003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21e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防坠板21的中心均匀分布;卡接件22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1e的下部。
[0039]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坠板21还配置有衔接板21f,所述衔接板21f连接于所述中环21c与外环21d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板21f与支撑板21e相互交错设置,以保证防坠板21的结构强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坠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设置于市政道路中;所述筒体(10)的内部配置有防坠组件(20),所述筒体(10)的上部铰接有盖板(30),所述盖板(30)设置于所述防坠组件(20)的上侧;所述防坠组件(20)包括防坠板(21)和卡接件(22),所述卡接件(2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防坠板(21)的外沿;所述筒体(10)的顶部配置有阶梯槽(11),所述防坠组件(20)的卡接件(22)设置于所述阶梯槽(11)中;所述卡接件(22)包括固定板(22a)和折弯板(22b),两者一体成型;所述折弯板(22b)卡接于所述阶梯槽(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坠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2a)配置有固定孔(22a

1),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22a

1)将卡接件(22)固定于所述防坠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坠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a

1)为长条孔,其沿所述固定板(22a)的长度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坠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板(21)为正多边形,其上设置有镂空结构(21a)。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峰吕善勇鲁储杰黄安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