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元件、热交换换气装置和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36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元件、热交换换气装置和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热交换元件包括:分隔板;间隔件,间隔件构造为多个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以分别将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分隔为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间隔件上形成有在厚度凸出的多个分隔楞,分隔楞将第一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一换热通道和/或分隔楞将第二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二换热通道;分隔楞在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凹陷部以将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通道连通和/或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无需穿孔工序,降低了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间隔件的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效率。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效率。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元件、热交换换气装置和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元件、热交换换气装置和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全热交换元件的分隔板和间隔材在厚度方向上交错排列,为了提升全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性能,通常在波浪形间隔材的一边的顶部穿孔,以实现相邻的流路连通,实现相邻流路间的气流热交换,提高全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性能。
[0003]但是在支撑全热交换元件的间隔材穿孔,会导致间隔材的强度下降,并且采用穿孔设置,会增加间隔材的制造工序,对间隔材进行穿孔的工序和将间隔材做成波浪形状的过程是分开的工序,同时也需要处理穿孔时产生的边角料,因此会大大提高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无需穿孔工序,降低了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间隔件的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元件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构造为多个且在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形成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间隔件,所述间隔件构造为多个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以分别将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分隔为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所述间隔件上形成有在厚度凸出的多个分隔楞,所述分隔楞将所述第一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一换热通道和/或所述分隔楞将所述第二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分隔楞在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凹陷部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和/或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通道连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元件,该热交换元件的间隔件上形成有分隔楞,分隔楞上形成有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凹陷部可以实现将相邻的两个换热通道连通,无需穿孔工序,降低了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间隔件的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元件的换热效率。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区中所述分隔楞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区中分隔楞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分隔楞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分隔壁与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二分隔壁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楞线,所述凹陷部为多个且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楞线上。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凹陷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凹陷壁与第二凹
陷壁,所述第一凹陷壁与所述第二凹陷壁之间形成有夹角θ,θ满足:90
°
≤θ<180
°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楞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凹陷壁与所述第二凹陷壁连接处形成有第二楞线,所述第二楞线与所述第一楞线之间的距离为h2,h2<0.5*h1。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楞上所设置的凹陷部的第二楞线彼此正对设置。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楞上所设置的凹陷部的第二楞线彼此交错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分隔楞,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分隔楞上所设置的凹陷部的第二楞线彼此正对,位于异侧的两个所述分隔楞上所设置凹陷部的第二楞线彼此交错。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进口部、中部以及出口部,位于所述进口部和/或所述出口部的相邻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中部的相邻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所述间隔件均构造为菱形板。
[0018]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包括换气通路、排气通路和热交换元件,热交换元件构造为上述的热交换元件,换气通路与第一换热区连通,排气通路与第二换热区连通,该热交换元件的间隔件上形成有分隔楞,分隔楞上形成有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凹陷部可以实现将相邻的两个换热通道连通,无需穿孔工序,降低了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间隔件的结构强度以及热交换换气装置的换热效率。
[0020]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包括:将间隔件板材放卷并输送至上部模具与下部模具之间;上部模具与下部模具对间隔件板材冲压,所述上部模具与所述下部模具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冲压楞,相邻两个所述冲压楞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正对的多个凸棱。
[002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26]图3是图2的主视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凹陷部的剖视图;
[0028]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29]图6是图5的主视图;
[0030]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31]图8是图7的主视图;
[0032]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33]图10是图9的主视图;
[0034]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35]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间隔件的俯视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热交换元件10,
[0038]分隔板11,间隔件12,分隔楞121,第一分隔壁1211,
[0039]第二分隔壁1212,第一楞线1213,
[0040]凹陷部122,第一凹陷壁1221,第二凹陷壁1222,第二楞线1223,
[0041]第一换热通道123,第二换热通道12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3]下面参考图1

图1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元件10。
[004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元件10包括分隔板11、间隔件12。如图1所示,分隔板11可以构造为多个,并且多个分隔板11可以在热交换元件10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其中,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构造为多个且在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形成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区与第二换热区;间隔件,所述间隔件构造为多个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以分别将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分隔为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所述间隔件上形成有在厚度凸出的多个分隔楞,所述分隔楞将所述第一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一换热通道和/或所述分隔楞将所述第二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分隔楞在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凹陷部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和/或将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中所述分隔楞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区中分隔楞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隔楞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分隔壁与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二分隔壁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楞线,所述凹陷部为多个且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楞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陷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凹陷壁与第二凹陷壁,所述第一凹陷壁与所述第二凹陷壁之间形成有夹角θ,θ满足:90
°
≤θ<18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楞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凹陷壁与所述第二凹陷壁连接处形成有第二楞线,所述第二楞线与所述第一楞线之间的距离为h2,h2<0.5*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岳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