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晋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35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放置于摩托车服背部,由底布和与其结合在一起的抗冲击发泡材料制成;所述护具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背部护具为由多个防护块通过可折弯结构连接为一体、部分贴合背部的翼状板状结构;所述可折弯结构为防护块之间设置的折痕槽;所述防护块的背面板面与人体背部相适配;包括侧部位置防护块可以跟随人体两侧后肩胛骨的活动通过折痕槽弯曲随动,还包括中间位置防护块可以随脊柱的曲度随时的变化通过折痕槽弯曲随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这样在摩托骑行时护具可以依体随型,附着在背部,充分对背部产生包裹,有效实现背部防护,增大透气性,增加使用舒适度,降低骑行疲劳。劳。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


[0001]本技术涉及护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可适用于摩托车以及小型电动车使用过程等场景。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是一种灵便快速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具有体积小、轻便灵活、行驶迅速、机动性强、越野性好、操纵简便等特点,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与其他交通工具不同,由于摩托车主要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因此对于摩托车服的灵活性和灵便性要求更高。
[0003]近年来城间短距离快速送货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摩托车作为一种灵便快速的交通工具是送货员主要选择的运输工具,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唯一能够为摩托车手提供伤害防护的是车手穿着的衣物,因此,摩托车手防护服装应该区别于一般功能性服装,能够对周围的风、水、寒冷等环境提供防护,而且摩托车手防护服装在具备这些特点的同时也为在事故中避免车手受到伤害提供一定的防护。另外,穿着摩托车手防护服装时不应妨碍车手正常驾驶摩托车。
[0004]目前的摩托车骑行服装,主要注重于防水、透风以及设置反光条、合身性与人体工效学等方面,而对于人体背部的防护涉及的较少,虽然目前已经有背部的护具,但是存在不可折曲、不依体随型等问题,并且也没有应用于摩托车防护服中。因此,亟需一种摩托车服的背部护具来实现背部防护的护具,满足使用时舒适度的要求,降低骑行疲劳,提升摩托车长途驾驶安全,在涉及发生事故时穿着摩托车手防护服装能够提供的背部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满足本领域存在的上述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放置于摩托车服背部,用于摩托车以及小型电动车使用过程中人体背部保护。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置于摩托车服背部,为由底布和与其结合在一起的抗冲击发泡材料制成的板材,宽度为240

340mm,长度为360

460mm,厚度为10

15mm;所述背部护具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8]所述背部护具为由多个防护块通过可折弯结构连接为一体的、部分贴合背部的翼状板状结构;所述可折弯结构为防护块之间设置的折痕槽;所述防护块的背面板面与人体背部相适配;
[0009]所述防护块包括与人体背部脊柱位置相适配的、位于横向中间位置的、至少两块防护块组成的中间位置防护块,至少两块中间位置防护块为相对于人体脊椎线对应的中间轴线的对称结构,并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且分别以中间轴线对称设置;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左右两侧的侧部位置防护块,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也以中间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在对应从人体背部的肩部到腰部位置的部分的宽度逐渐增
加,与部分宽度逐渐增加的中间位置防护块通过折痕槽相连接的侧部位置防护块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两侧翼展结构边缘与中间轴线距离最远处分别位于与人体对应的肩部边缘外侧,连接中间位置防护块和侧部位置防护块的折痕槽对应于人体肩胛骨的位置分别在肩胛骨靠近人体脊椎线的对应部位设置;
[0010]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的上端的边缘处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上端边缘处略微齐平,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最下端呈现为向下突出的圆弧状。
[0011]优选的,所述背部护由6块防护块组成;其中,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包括4块防护块,分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相对于人体脊椎线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且各自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包括2块防护块,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二、三防护块的两侧的第五、六防护块,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五、六防护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块上端齐平,下端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上端但没有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所述第五、六防护块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第四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
[0012]优选的,所述背部护具由10块防护块组成;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包括4块防护块,分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相对于人体脊椎线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且各自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包括6块防护块,是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左侧的第五、七、九防护块,右侧的的第六、八、十防护块,左右侧呈镜像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五、七、九防护块之间通过折痕槽连接而组成的整体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六、八、十防护块之间通过折痕槽连接而组成的整体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第五、六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块的两侧,且上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块上端齐平;所述第七、八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二防护块的两侧;所述第九、十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两侧,且下端没有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所述第四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之间通过横向折痕槽相连接;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之间通过与所述横向折痕槽交叉的倾斜折痕槽相连接,保证了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随人体背部两侧的肩胛骨的活动通过折痕槽弯曲灵活随动,也保证了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贴合人体背部,同时不限制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跟随人体中间背部脊柱的曲度随时的变化而随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折痕槽在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中间的三条折痕槽,且根据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的上下端中间的凸起或凹陷的角度呈现大角度的上V或下V字形状。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的上下端中间的凸起或凹陷的角度是互相适配的直径为40mm

50mm的圆弧角或直角,对应的所述横向折痕槽也呈直径为40mm

50mm的圆弧角或直角,即所述大角度的上V或下V字形状中的大角度为直径为40mm

50mm的圆弧角或直角;所述第一防护块下端中间是凹陷的圆弧角或直角时,所述第二防护块的上端中间则是与之契合的突出的圆弧角或直角,以此类推;所述第四防护块的下端是呈直径为20mm

50mm的圆弧状。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二、三防护块的设计包括:所述第一、二、三防护块的上、下端的
顶角,呈直径为10

50mm的弧度结构并且上下端的弧度的弧长不同,或,呈直角结构且上下端直角度数不同。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护块的设计结构特征还包括: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两侧还有两个镜像对称的凸出角度角,呈直径为40

60mm的弧度结构,或呈向外凸出的直角。
[0018]进一步的,所述折痕槽深度小于所述背部护具的厚度,宽度为6.00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护具上还设置的冲孔数量可以根据背部护具的型号大小设定;所述冲孔的设置位置也是相对呈镜像对称;所述冲孔的孔边缘为直径为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置于摩托车服背部,为由底布和与其结合在一起的抗冲击发泡材料制成的板材,宽度为240

340mm,长度为360

460mm,厚度为10

15mm;所述背部护具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背部护具为由多个防护块通过可折弯结构连接为一体的、部分贴合背部的翼状板状结构;所述可折弯结构为防护块之间设置的折痕槽;所述防护块的背面板面与人体背部相适配;所述防护块包括与人体背部脊柱位置相适配的、位于横向中间位置的、至少两块防护块组成的中间位置防护块,至少两块中间位置防护块为相对于人体脊椎线对应的中间轴线的对称结构,并依次从上到下排列;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左右两侧的侧部位置防护块,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以中间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在对应从人体背部的肩部到腰部位置的部分的宽度逐渐增加,与部分宽度逐渐增加的中间位置防护块通过折痕槽相连接的侧部位置防护块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两侧翼展结构边缘与中间轴线距离最远处分别位于与人体对应的肩部边缘外侧,连接中间位置防护块和侧部位置防护块的折痕槽对应于人体肩胛骨的位置分别在肩胛骨靠近人体脊椎线的对应部位设置;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的上端的边缘处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上端边缘处略微齐平,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最下端呈现为向下突出的圆弧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护由6块防护块组成;其中,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包括4块防护块,分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相对于人体脊椎线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且各自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包括2块防护块,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二、三防护块的两侧的第五、六防护块,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五、六防护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块上端齐平,下端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上端但没有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所述第五、六防护块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第四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服背部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护具由10块防护块组成;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包括4块防护块,分别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二、三、四防护块,相对于人体脊椎线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且各自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侧部位置防护块包括6块防护块,是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位置防护块的左侧的第五、七、九防护块,右侧的第六、八、十防护块,左右侧呈镜像对称设置,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五、七、九防护块之间通过折痕槽连接而组成的整体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六、八、十防护块之间通过折痕槽连接而组成的整体在各自连接侧相对的自由侧形成翼展结构边缘;所述第五、六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块的两侧,且上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块上端齐平;所述第七、八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二防护块的两侧;所述第九、十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两侧,且下端没有超出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所述第四防护块位于所述第三防护块的下端。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晋
申请(专利权)人:孙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