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敬智专利>正文

悬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20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悬臂结构,其包括:一升降装置,其是在一内套筒及伸缩杆之间设有一弹性体,另将一外转筒与内套筒结合,使其顶部开口与内套筒顶缘具有一夹环,且该外转筒于内套筒外为可旋转,以便对该夹环施予径向压力,使其对伸缩杆产生束紧或释放,使该伸缩杆于外转筒顶部为可升降;一枢轴,是在一轴接座中央开具一轴槽,另以一夹架两侧延伸的片翼内侧各自邻接一迫紧环,其间套接该轴接座,另将伸缩杆顶部所伸出的一支轴穿越两片翼及其间的轴接座,并以一连接件与该支轴结合,以便共同包夹与迫紧该轴接座,使该夹架为可旋转;一衔接构件,是结合于该夹架;以便可通过该衔接构件与被支撑物连接,并经由升降装置调整高度,以枢轴为方向的变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悬臂结构,尤指一种一端可枢接一被支撑物,诸如平面显示器,另端则固定于一固定物的悬臂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使用悬臂结构用以悬挂物品的场合,多有所见,如办公场所的文件架、电话架...等,不一而足。探究其因,乃悬臂结构可使被支撑物与固定物具有空间上的落差,因此对空间的利用性,大有助益。而良好的悬臂结构,除具基本的置物外,尚须具备调整的功能,尤其是前后距离、左右回转、乃至于倾斜角度的调整,以便可因应使用,甚至不同使用的需求。所以,相关的业者莫不朝此方向追求,期能开发出更适合操作及符合人体工学的悬臂结构。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陈出新,例如平面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液晶电视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显像管(CRT)显示器,由于平面显示器相较于CRT显示器具有「轻、薄、短、小」的各项优点,所以亦有业者设计出可悬挂平面显示器的悬臂结构,使平面显示器可通过由悬臂结构的支撑而全方位调整。但现有悬臂结构在进行支撑的前后距离调整时,常使得液晶显示器改变其倾斜角度,以致在调整前后距离后,尚须进一步调整液晶显示器的倾斜仰角,造成使用的不便与困扰。基于上述的缺失,本技术申请人先后获颁的中国台湾新型第207025号及第208483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第6,672,553号专利案的「悬臂结构(Suspension Arm)」,即为改善前揭的缺失而设计。但由于人们体型的差异,例如因身高的不同,以致视角上则有高低的差异,而现有悬臂结构大都通过由调整其前后距离,使其在回动过程中,以调整被支撑物的高低,此调整方式,又使得人们与被支撑物的距离受到改变,而有待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信息周边产品设计与产销的经验,以及承蒙中国专利局核准多项专利的事实,并克服现有悬臂结构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悬臂结构」。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臂结构,其包括一升降装置,其是在一内套筒及伸缩杆之间设有一弹性体,另将一外转筒与内套筒结合,使其顶部开口与内套筒顶缘具有一夹环,且该外转筒于内套筒外为可旋转,以便对该夹环施予径向压力,使其对伸缩杆产生束紧或释放,使该伸缩杆于外转筒顶部为可升降;一枢轴,是在一轴接座中央开具一轴槽,另以一夹架两侧延伸的片翼内侧各自邻接一迫紧环,其间套接该轴接座,另将伸缩杆顶部所伸出的一支轴穿越两片翼及其间的轴接座,并以一连接件与该支轴结合,以便共同包夹与迫紧该轴接座,使该夹架为可旋转;一衔接构件,是结合于该夹架;以便可通过该衔接构件与被支撑物连接,并经由升降装置调整高度,以枢轴为方向的变换。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不仅可快速地调整高度的升降。此外,经由枢轴的设计,可360度变换方向,另通过由至少一支架的延伸,更可调整前后距离。再,本技术是以衔接装置,例如球窝结构,可多方向调整摆动角度。特别是,本技术侧向延伸的配件是依使用的空间而选择性地采用,极具空间的变化性,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悬臂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调整升降时剖面图; 图4a至图4c为本技术的实施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枢轴的轴接座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悬臂结构是由一升降装置1,一枢轴2,及一衔接构件3所组成。其中,升降装置1是由一内套筒11,一伸缩杆12,一弹性体13,夹环14,及一外转筒15所组成。该内套筒11下方是连接一夹座5,以便夹固于一固定物,例如桌板,而其周缘中段具有一段筒纹111,以便与外转筒15螺接,顶缘的扣接部112是与夹环14结合,而中央筒室113则供该弹性体13容置与定位。伸缩杆12为一杆体,是套入筒室113内,使其中空杆室121套接该弹性体13的另一端,使该伸缩杆12相对于内套筒11为可伸缩。为使该伸缩杆12可稳定地从内套筒11内纵向位移,是以,其周缘适当位置,较佳是在底部具有一密接部122,例如于两杆环122a间套接有至少一O形环122b。此外,该伸缩杆12顶面突伸一支轴123,以便与枢轴2穿套,使伸缩杆12上的组件可360度旋转。弹性体13实施时以弹簧为佳,但不以此为限,举凡可提供伸缩杆12弹性升降的弹性组件,俱属本技术的范畴。夹环14是以底部的扣合部141扣接于内套筒11顶部的扣接部112,使其固设于内套筒11顶缘,其顶面周缘以若干切槽142分割成若干外部呈斜削的斜翼143,使该围组环形的斜翼143得以径向伸缩。外转筒15为一管体,其内部筒槽151近底部设有一段槽纹152,以便与筒纹111螺合,使外转筒15可在内套筒11上旋转,其筒槽151顶部周缘向中心轴形成一斜削的压掣壁153,其是与围组成环形的斜翼143相接触。是以,请参阅图2至图3,当旋转外转筒15,使其放松夹环14,使该伸缩杆12得以升降至所欲位置后,然后反向旋转,即可令夹环14束紧伸缩杆12,而使其定位,从而获致升降的调整功能。此外,该压掣壁153上开口形成一壁槽154,并嵌置一O形环155,使该伸缩杆12得以稳定地由外转筒15的筒槽151内升降。而内套筒11下方则可采用本技术申请人所拥有的公告第579917号专利案所示的夹具,在此以提及方式并入本技术。其中,该内套筒11下方延伸一锥形接管114,且该内套筒11底部是套入一夹具5的外转管51,使接管114嵌套于其内隔板511中央的板轴512,并以一连接件将两结合,且接管114一侧垂设一榫孔115及一气孔116,其是嵌入该隔板511上所预设的接榫513,以致旋转外转管51时,该内套管11亦一并旋转,另将一夹栓52由外转管51底部置入,其对应两板孔514位置分别形成栓孔521,并以连接件穿越栓孔521,而结合于板孔514,且该夹栓52顶部突设若干栓管522则卡掣于隔板511对应设置的卡孔515,使该夹栓52可随着外转管51同步旋转,此外,该夹栓52中央向下伸出的锥形栓槽523则结合一螺杆524。该夹栓52是套接于一底座53上方的座阶531上,其对应该栓槽523则设有一锥形座槽532以供套接,使该螺杆524向下伸出,并进一步与一U形夹片54连结,以便当旋转外转管51,使螺杆524同步旋转,此时,夹片54立即升降,并通过由其底板541与底座53底缘共同夹持于固定物,例如桌板,即可稳固地将该悬臂结构固设于桌面上。事实上,本技术所揭示的夹具5仅举例说明而已,其亦得采用申请人所申请的中国台湾第092219199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第10/737,810号专利申请案)所揭示的夹具,亦属本技术范畴。此外,为避免内套管11与伸缩杆12间的密接真空现象,影响该伸缩杆12的调整,是以,该内套管11底部的气孔116,介于外转管51及夹栓52间的栓管522,及座阶531上预设的通孔533可形成一空气路径,以避免真空现象的发生。枢轴2是为一扭力结构,其在一柱形轴接座21中央开具一贯通的轴槽211,另以一U形夹架22两侧延伸的片翼23内侧各自邻接一迫紧环24,其间套接该轴接座21,另以该支轴123穿越两片翼23的栓孔231及其间的轴槽211,并以一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升降装置,其是在一内套筒及伸缩杆之间设有一弹性体,另将一外转筒与内套筒结合,使其顶部开口与内套筒顶缘具有一夹环,且该外转筒于内套筒外为可旋转,以便对该夹环施予径向压力,使其对伸缩杆产生束紧或释放,使该伸缩杆于外转筒顶部为可升降;    一枢轴,是在一轴接座中央开具一轴槽,另以一夹架两侧延伸的片翼内侧各自邻接一迫紧环,其间套接该轴接座,另将伸缩杆顶部所伸出的一支轴穿越两片翼及其间的轴接座,并以一连接件与该支轴结合,以便共同包夹与迫紧该轴接座,使该夹架为可旋转;    一衔接构件,是结合于该夹架;    以便通过该衔接构件与被支撑物连接,并经由升降装置调整高度,以枢轴为方向的变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智
申请(专利权)人:林敬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