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发光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19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双面发光背光源,包括:呈中空状态的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壳体中的中部安装有发光源本体;用于对所述发光源本体光源进行放大的放大机构,所述放大机构包括安装在发光源本体外部的导光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放大机构能够实现将发光源本体的光源向外放大,在发光源本体照射在喇叭口上的反光涂层上时,发光源本体发出的光源通过喇叭口向外展开的结构向外展开,从而让发光源本体发出的光源均匀分布在导光板上,解决了现有的双面背光源上没有对光源进行放大的装置,导致背光源能耗高,体积大的问题。体积大的问题。体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发光背光源


[0001]本技术属于背光源
,具体涉及双面发光背光源。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目前按光源类型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
[0003]在专利号为CN202022372215.X,名称为一种光线充分利用的双面发光背光源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反光板,使用时,光源发光通过两侧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将光线导出,同时增设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将两边侧的光线进行折射,满足对相反方向的液晶显示的需求,避免架设两台显示屏浪费资源,充分的利用了光源产生的光线,但是,现有的双面背光源上没有对光源进行放大的装置,导致背光源能耗高,体积大,另外,现有的导光板与壳体之间没有进行密封的装置,在背光源使用的过程中,光源会在反光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导致亮度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面发光背光源,以解决现有的双面背光源上没有对光源进行放大的装置,导致背光源能耗高,体积大,现有光源会在导光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导致亮度欠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面发光背光源,包括:呈中空状态的壳体;
[0006]安装于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壳体中的中部安装有发光源本体;
[0007]用于对所述发光源本体光源进行放大的放大机构,所述放大机构包括安装在发光源本体外部的导光块,以及开设在壳体前后两侧的喇叭口,所述发光源本体安装在两个喇叭口之间,所述喇叭口向外呈展开状态,所述喇叭口的内壁上喷涂有反光涂层。
[0008]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所述壳体进行防漏光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
[0009]安装于所述壳体前后两侧的接口,所述接口中开设有与壳体连通的导光口;
[0010]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外部四周的安装框架,两个所述安装框架分别插接在两侧的接口上,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限位机构,用于将所述安装框架限制在接口上。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框架内壁上的卡环,以及开设在接口上且与卡环相互配合的卡槽;
[0012]当所述安装框架插接在接口上时,所述卡环卡接在卡槽中。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部垂直安装有隔板,从而将所述壳体分割成前后两个密封空间,所述导光块镶嵌安装在两个密封空间之间的中部。
[0014]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反光板,所述隔板对称的两侧分别抵接在两侧的反光板上。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喇叭口之间贯穿有通孔,所述发光源本体镶嵌安装在通孔的中部。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放大机构能够实现将发光源本体的光源向外放大,在发光源本体照射在喇叭口上的反光涂层上时,发光源本体发出的光源通过喇叭口向外展开的结构向外展开,从而让发光源本体发出的光源均匀分布在导光板上,解决了现有的双面背光源上没有对光源进行放大的装置,导致背光源能耗高,体积大的问题。
[0018](2)本技术通过密封机构能够实现导光板的防漏光功能,通过安装框架将导光板安装在接口上,通过安装框架将导光板与接口之间的缝隙转移到接口的外壁处,此时壳体中的光源不会通过缝隙漏出,解决了现有光源会在导光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导致亮度欠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隔板与导光块的正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安装框架与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4]图6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导光板;2、发光源本体;3、反光板;4、第二导光板;5、壳体;6、导光口;7、隔板;8、接口;9、喇叭口;10、通孔;11、反光涂层;12、导光块;13、安装框架;14、卡环;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面发光背光源,,包括:呈中空状态的壳体5;
[0028]安装于壳体5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4,壳体5中的中部安装有发光源本体2;
[0029]用于对发光源本体2光源进行放大的放大机构,放大机构包括安装在发光源本体2外部的导光块12,以及开设在壳体5前后两侧的喇叭口9,发光源本体2安装在两个喇叭口9之间,喇叭口9向外呈展开状态,喇叭口9的内壁上喷涂有反光涂层11。
[00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0031]通过导光块12将反光源本体2安装在壳体5中的中部,在发光源本体2照射在喇叭口9上的反光涂层11上时,发光源本体2发出的光源通过喇叭口9向外展开的结构向外展开,从而让发光源本体2发出的光源均匀分布在导光板上,从而让发光源本体2小型化,进而降低了发光源本体2的消耗。
[0032]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导光块12,壳体5内部的中部垂直安装有隔板7,从而将壳体5分割成前后两个密封空间,导光块12镶嵌安装在两个密封空间之间的中部,通过隔板7将壳体5中分割成两个空间,避免壳体5中发生光源交互影响。
[0033]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发光源本体2,壳体5内部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反光板3,隔板7对称的两侧分别抵接在两侧的反光板3上,通过反光板3将两边侧的光线进行折射,满足对相反方向的显示需求,避免浪费资源。
[0034]进一步的,针对上述所设置的导光块12,两个喇叭口9之间贯穿有通孔10,发光源本体2镶嵌安装在通孔10的中部,通过通孔10将导光块12进行贯穿,在反光源本体2安装在通孔10中时,发光源本体2可对壳体5对称两侧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4提供光源。
[0035]请参阅图1和图3

图5所示,还包括用于壳体5进行防漏光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
[0036]安装于壳体5前后两侧的接口8,接口8中开设有与壳体5连通的导光口6;
[0037]安装于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4外部四周的安装框架13,两个安装框架13分别插接在两侧的接口8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面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状态的壳体(5);安装于所述壳体(5)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4),所述壳体(5)中的中部安装有发光源本体(2);用于对所述发光源本体(2)光源进行放大的放大机构,所述放大机构包括安装在发光源本体(2)外部的导光块(12),以及开设在壳体(5)前后两侧的喇叭口(9),所述发光源本体(2)安装在两个喇叭口(9)之间,所述喇叭口(9)向外呈展开状态,所述喇叭口(9)的内壁上喷涂有反光涂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壳体(5)进行防漏光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5)前后两侧的接口(8),所述接口(8)中开设有与壳体(5)连通的导光口(6);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4)外部四周的安装框架(13),两个所述安装框架(13)分别插接在两侧的接口(8)上,所述安装框架(13)上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夏平曾先李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恒鑫盛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