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086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申请涉及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涉及齿轮泵的领域,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的后压力端盖盒前压力端盖、安装于壳体内的斜齿轮对、设置于斜齿轮对两端的固定轴套对和浮动轴套对,后压力端盖靠近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油槽和进油孔,进油孔一端与油槽连通,另一端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壳体、后压力端盖和前压力端盖构成斜齿轮泵的外部结构,斜齿轮对、固定轴套对和浮动轴套对构成斜齿轮泵的内部结构。在斜齿轮泵工作时,油槽通过注油孔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因此出口端的气压会通过注油孔传送到油槽内,使得油槽内的压力与出口端的压力相等,进而可抵消浮动轴套对在斜齿轮对出口侧受到的轴向力。出口侧受到的轴向力。出口侧受到的轴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齿轮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
[0003]齿轮泵通常包括直齿轮泵和斜齿轮泵,二者各有优缺点。直齿轮泵因其接触线与轴线平行,工作时齿轮是同时进入和分离的,就造成了泵的流量脉动大、振动冲击大和噪声高等问题。而对于斜齿轮泵,两个斜齿轮是逐渐啮合的,在同等条件下,斜齿轮的啮合过程比直齿轮长,这就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传动更加平稳,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但因斜齿轮螺旋角的存在,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会存在有一定轴向力。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齿轮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力会使泵的整个啮合齿轮向主动轴齿轮的入口端窜动,进而会引起泵的振动、轴承发热,甚至可能会损坏机件,使泵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小斜齿轮泵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力,本申请提供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的后压力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前压力端盖、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斜齿轮对、设置于所述斜齿轮对两端的固定轴套对和浮动轴套对,所述后压力端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油槽和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一端与所述油槽连通,另一端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后压力端盖和前压力端盖构成斜齿轮泵的外部结构,斜齿轮对、固定轴套对和浮动轴套对构成斜齿轮泵的内部结构。在斜齿轮泵工作时,由于油槽通过注油孔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因此出口端的气压会通过注油孔传送到油槽内,使得油槽内的压力与出口端的压力相等,进而可抵消浮动轴套对在斜齿轮对出口侧受到的一部分力,因此,油槽和进油孔的设置有利于减小斜齿轮泵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力。
[0009]可选的,所述油槽与所述浮动轴套对的端面完全接触,所述油槽为双弧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槽与浮动轴套对完全接触,有利于防止进入油槽的气压泄露,进而保证油槽内存在可作用于浮动轴套对的压力。双弧形油槽与浮动轴套对的端面的形状相契合,更有利于油槽与浮动轴套对的端面完全接触。
[0011]可选的,所述后压力端盖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围设在所述油槽外。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密封槽包围在油槽外,且与壳体靠近后压力端盖的一侧完全接触,使得油槽处于一个封闭的区域。
[0013]可选的,在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内圈中设置有双弧形内槽,所述双弧形内槽的端部与环形密封槽相连通;所述双弧形内槽与所述浮动轴套对端面的边缘完全接触。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弧形内槽的设置与只设置环形密封槽而言,使得油槽被围设在更小的封闭的区域内,倘若油槽内的气压泄露,气压会存在于双弧形内槽与油槽之间的小的区域内,进而会降低因油槽内气压泄露而导致对浮动轴套对作用力的损耗。
[0015]可选的,所述环形密封槽和所述双弧形内槽内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环形密封槽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提高了双弧形内槽与浮动轴套对端面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了围设油槽的区域的密封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斜齿轮对包括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所述浮动轴套对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动斜齿轮上的第一轴套和设置于所述从动斜齿轮上的第二轴套;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供所述主动斜齿轮安装的主动轮轴和供所述从动斜齿轮安装的从动轮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轴为主动斜齿轮的安装提供位置,从动轮轴为从动斜齿轮的安装提供安装位置,主动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斜齿轮转动,通过壳体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
[0019]可选的,所述后压力端盖上还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大柱塞,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小柱塞,所述大柱塞、所述主动轮轴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小柱塞、所述从动轮轴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柱塞正对于所述主动轮轴,用于抵消主动轮轴的轴向力,小柱塞正对从动轮轴,用于抵消从定轮轴的轴向力。
[0021]可选的,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底端连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通过进油孔进入第一腔室的底部,液体推动大柱塞用以平衡主动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液体通过进油孔进入第二腔室的底部,液体推动小柱塞用以平衡从动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
[0023]可选的,所述大柱塞远离所述后压力端盖的一侧与所述主动轮轴的端面平行,所述小柱塞远离所述后压力端盖的一侧与所述从动轮轴的端面平行。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柱塞与主动轮轴相接触的面与主动轮轴轴线方向垂直,使得大柱塞对主动轮轴的作用力为与主动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的方向相反;小柱塞与从动轮轴相接触的面与从动轮轴轴线的方向垂直,使得小柱塞对从动轮轴的作用力为与从动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的方向相反。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油槽和进油孔的设置,使得油槽通过注油孔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出口端的气压会通过注油孔输送到油槽内,使得油槽内的压力与出口端的压力相等,进而可抵消浮动轴套对在斜齿轮对出口侧受到的一部分力,有利于减小斜齿轮泵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力;
[0027]2.将油槽设置为双弧形,使得油槽与浮动轴套对端面的形状相契合,使得油槽能与浮动轴套对的端面完全接触;
[0028]3.大柱塞和小柱塞的设置,有效抵消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凸显后压力端盖和密封胶圈所作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前压力端盖;3、后压力端盖;31、油槽;32、进油孔;33、环形密封槽;34、双弧形内槽;35、密封胶圈;36、第一腔室;37、第二腔室;38、大柱塞;39、小柱塞;4、斜齿轮对;41、主动斜齿轮;42、从动斜齿轮;5、轮轴对;51、主动轮轴;52、从动轮轴;6、浮动轴套对;61、第一轴套;62、第二轴套;7、固定轴套对;71、第三轴套;72、第四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一端的后压力端盖(3)、设置于所述壳体(1)另一端的前压力端盖(2)、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斜齿轮对(4)、设置于所述斜齿轮对(4)两端的固定轴套对(7)和浮动轴套对(6),所述后压力端盖(3)靠近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油槽(31)和进油孔(32),所述进油孔(32)一端与所述油槽(31)连通,另一端与斜齿轮泵的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31)与所述浮动轴套对(6)的端面完全接触,所述油槽(31)为双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力端盖(3)靠近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密封槽(33),所述环形密封槽(33)围设在所述油槽(31)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密封槽(33)的内圈中设置有双弧形内槽(34),所述双弧形内槽(34)的端部与环形密封槽(33)相连通;所述双弧形内槽(34)与所述浮动轴套对(6)端面的边缘完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齿轮泵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槽(33)和所述双弧形内槽(34)内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君娄会学
申请(专利权)人:海林柯液压技术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