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66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包括中压内缸、中压外缸和再热进汽管;所述中压外缸与所述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夹层内,具有处在所述再热进汽管与所述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外侧的汽封腔室,所述汽封腔室内引入有蒸汽。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于大功率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进汽的特殊性,以汽封方式有效地阻却高品质再热蒸汽在再热进汽口处的外漏,使得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可靠,避免高品质的再热蒸汽浪费,亦减少了直接作用在中压外缸上的蒸汽温度,从而能够可靠地保障机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经济运行。经济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具体是一种汽轮机的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处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轮机组中,为提高进汽参数、实现高效运行,需要在中压部分引入再热蒸汽。当前,大功率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蒸汽温度已达620℃,业内正在对再热蒸汽温度达630℃、650℃的超高参数展开技术研究。通过提高汽轮机组的蒸汽参数及运行效率,对燃煤发电的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技术要求。
[0003]汽轮机组的中压部分汽缸,采用内、外双层缸结构成型,再热进汽管与其连接部位

即再热进汽接口部位,需要不可避免的采用组合装配结构。由于装配件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再热进汽接口部位需要进行密封处理,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对机组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这也是困扰汽轮机组开发的一大技术难题。
[0004]这是因为,再热进汽接口部位是中压缸内的蒸汽温度最高、且压力最大的区域,跟再热蒸汽的参数直接相关。此处若密封不好,则该部位的漏汽将导致高品质的再热蒸汽浪费,影响机组运行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同时亦会导致外缸超温变形,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0005]目前,对于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密封件增强内缸再热进汽口与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密封性能,包括对密封件的结构本身改进,以及密封件在内缸再热进汽口与再热进汽管之间的排布位置改进等。这些技术措施不仅会增大密封结构的技术难度,且收效甚微,装配在内缸再热进汽口与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密封件,难以可靠地承受高参数再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大功率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密封可靠、有效阻却高品质再热蒸汽外漏、降低中压外缸受热温度的密封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包括中压内缸、中压外缸和再热进汽管;所述中压外缸与所述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夹层内,具有处在所述再热进汽管与所述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外侧的汽封腔室,所述汽封腔室内引入有蒸汽。
[0008]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大功率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进汽的特殊性,在中压外缸与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夹层内形成相对独立的另一夹层

汽封腔室,并在该汽封腔室内引入蒸汽,以引入的蒸汽对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形成密封

即汽封,从而以汽封效果有效地阻却高品质再热蒸汽的外漏,使得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可靠,避免高品质的再热蒸汽浪费,以保障机组高效、经济运行。同时,汽封腔室与中压外缸分隔开,汽封腔室内的蒸汽温度不会直接作用在中压外缸上,隔热、冷却效果好,有利于减少、甚至
避免中压外缸的超温变形,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汽封腔室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再热进汽管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汽封腔室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
[0010]上述技术措施,以汽封腔室内的高蒸汽压力,可靠地封堵高品质再热蒸汽经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的连接处外漏,密封效果优异。以汽封腔室内的低蒸汽温度,在密封高品质再热蒸汽外漏的同时,可靠地减少作用在中压外缸上的温度,减少、甚至避免中压外缸超温变形。因此,上述技术措施的可操作性及密封、隔热效果更佳。
[00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汽封腔室主要由套装在所述再热进汽管的插管段外周的隔热罩围成;所述隔热罩的一端与所述再热进汽管的外缸对接法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压内缸的再热进汽口外侧连接;所述隔热罩的内壁,与所述再热进汽管的插管段外壁之间形成夹层结构、用作引入蒸汽的汽封腔室;所述隔热罩的外壁,与所述中压外缸的内壁之间形成贯通缸间夹层的夹层结构。
[0012]上述汽封腔室的结构简单,便于成型。汽封腔室与中压外缸之间以缸间夹层可靠隔开,对中压外缸的隔热、冷却效果好。汽封腔室对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可靠地包围、遮挡,使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的可能(亦是唯一)漏汽路径必经汽封腔室,但在此处又由引入的蒸汽阻挡、封堵,使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的漏汽路径不通,密封效果好。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汽封腔室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缸间夹层内的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内的蒸汽压力,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
[0014]上述技术措施,在对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内缸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可靠汽封的同时,减少了直接作用在中压外缸上的压力和温度,有利于降低中压外缸的变形,以保障机组可靠运行。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再热进汽管的外缸对接法兰上,具有处在插管段外周、用作连接所述隔热罩的环形插槽;所述隔热罩在与所述再热进汽管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隔热罩以对应端部插装嵌入所述外缸对接法兰上的环形插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用作连接所述中压内缸的端部,具有内缸对接法兰;所述隔热罩通过所述内缸对接法兰,连接在所述中压内缸的再热进汽口外侧端面上。
[0017]上述技术措施的隔热罩与再热进汽管、中压内缸的连接结构,针对于再热进汽管在中压内、外缸上插入装配的技术特点,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同时在再热进汽管外周所成型的汽封腔室结构稳定。
[0018]进一步的,所述再热进汽管的外缸对接法兰上,开设有向内延伸成型的一段引流孔,所述一段引流孔的开设部位避开所述外缸对接法兰与所述隔热罩、中压外缸的连接结构,所述一段引流孔的外端通过蒸汽接管与密封供汽管道连接;
所述再热进汽管的外缸对接法兰上,开设有连接所述一段引流孔的二段引流孔,所述二段引流孔的外端处在所述外缸对接法兰与所述隔热罩的连接结构内侧。
[0019]上述技术措施的成型结构简单,进汽稳定,对再热进汽管及再热进汽管与中压外缸、中压内缸之间的连接结构影响小,易于成型。
[0020]再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供汽管道上连接有控制进汽量的调节阀。该技术措施能够对引入进汽封腔室内的蒸汽实现精准、可靠地控制,使其始终处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
[002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汽封腔室内引入的蒸汽为高排蒸汽。该技术措施针对于高排蒸汽压力高、温度较低的特殊性,以及汽封腔室内的蒸汽需要压力高过再热蒸汽、但温度较低的特殊性,将高排蒸汽直接引入此处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可靠密封,但又不影响中压外缸的超温受热,平衡兼顾性好,性价比最佳。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大功率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进汽的特殊性,以汽封方式有效地阻却高品质再热蒸汽在再热进汽口处的外漏,使得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可靠,避免高品质的再热蒸汽浪费,亦减少了直接作用在中压外缸上的蒸汽温度,从而能够可靠地保障机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包括中压内缸(1)、中压外缸(2)和再热进汽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外缸(2)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之间的夹层内,具有处在所述再热进汽管(3)与所述中压内缸(1)之间连接处外侧的汽封腔室(5),所述汽封腔室(5)内引入有蒸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主要由套装在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插管段外周的隔热罩(4)围成;所述隔热罩(4)的一端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外缸对接法兰(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压内缸(1)的再热进汽口外侧连接;所述隔热罩(4)的内壁,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插管段外壁之间形成夹层结构、用作引入蒸汽的汽封腔室(5);所述隔热罩(4)的外壁,与所述中压外缸(2)的内壁之间形成贯通缸间夹层(12)的夹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压力,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轮机中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峰居文平高展羽侯明军谢明江许朋江薛朝囡刘兴波唐涛陈锋陈胜军苏鑫海伍文华乔朋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