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66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包括中压内缸、中压外缸和再热进汽管;所述中压外缸与所述再热进汽管之间的夹层内,具有处在所述再热进汽管与所述中压内缸之间连接处外侧的汽封腔室,所述汽封腔室内引入有蒸汽。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于大功率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进汽的特殊性,以汽封方式有效地阻却高品质再热蒸汽在再热进汽口处的外漏,使得中压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可靠,避免高品质的再热蒸汽浪费,亦减少了直接作用在中压外缸上的蒸汽温度,从而能够可靠地保障机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经济运行。经济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具体是一种汽轮机的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处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轮机组中,为提高进汽参数、实现高效运行,需要在中压部分引入再热蒸汽。当前,大功率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中压再热蒸汽温度已达620℃,业内正在对再热蒸汽温度达630℃、650℃的超高参数展开技术研究。通过提高汽轮机组的蒸汽参数及运行效率,对燃煤发电的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技术要求。
[0003]汽轮机组的中压部分汽缸,采用内、外双层缸结构成型,再热进汽管与其连接部位

即再热进汽接口部位,需要不可避免的采用组合装配结构。由于装配件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再热进汽接口部位需要进行密封处理,再热进汽接口部位的密封效果对机组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这也是困扰汽轮机组开发的一大技术难题。
[0004]这是因为,再热进汽接口部位是中压缸内的蒸汽温度最高、且压力最大的区域,跟再热蒸汽的参数直接相关。此处若密封不好,则该部位的漏汽将导致高品质的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包括中压内缸(1)、中压外缸(2)和再热进汽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外缸(2)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之间的夹层内,具有处在所述再热进汽管(3)与所述中压内缸(1)之间连接处外侧的汽封腔室(5),所述汽封腔室(5)内引入有蒸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主要由套装在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插管段外周的隔热罩(4)围成;所述隔热罩(4)的一端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外缸对接法兰(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压内缸(1)的再热进汽口外侧连接;所述隔热罩(4)的内壁,与所述再热进汽管(3)的插管段外壁之间形成夹层结构、用作引入蒸汽的汽封腔室(5);所述隔热罩(4)的外壁,与所述中压外缸(2)的内壁之间形成贯通缸间夹层(12)的夹层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轮机中压再热进汽接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封腔室(5)内的蒸汽压力,大于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压力,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压力;所述缸间夹层(12)内的蒸汽温度,小于所述再热进汽管(3)引入的再热蒸汽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轮机中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峰居文平高展羽侯明军谢明江许朋江薛朝囡刘兴波唐涛陈锋陈胜军苏鑫海伍文华乔朋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