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60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涉及反应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叠管机构,所述叠管机构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叠板,所述叠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弹力球,所述叠管机构、所述叠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叠壁,所述叠壁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收缩机构,所述叠管机构、所述叠板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分管。活动管的上下侧壁叠加到一起,被灌注到活动管内部的液体被向上挤出,被挤出的液体挤出融合在位于上侧的水中,加速四周缝隙内的水流置换,避免水体停滞过久,收缩筒的侧壁带动转轴机构的侧壁向内转动,转盘的侧壁在收缩筒的侧壁收缩时逆时针旋转,可带动内侧的弹力片的侧壁在水中旋转,带动水流螺旋流动,从而加快搅拌。快搅拌。快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反应池内为了保证酵母菌的充分发酵增殖,需要对反应池内进行搅拌,由于在反应池内也会设置有各个角落拐角处的缝隙部位,在对反应池内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通常是在反应池的中心部位进行搅拌,反应池内的溶液会围绕反应池内的中心部位向四周旋转散开,那么此时位于角落的缝隙处的溶液受到拨动的波度会较弱,那么就会造成此处的溶液就会停滞过久,而通常利用搅拌的角度和长度都是在同等范围内,搅拌的也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反应池内发酵溶液搅拌的不够均匀且缝隙处容易停滞过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包括叠管机构,所述叠管机构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叠板,所述叠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弹力球,所述叠管机构、所述叠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叠壁,所述叠壁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收缩机构,所述叠管机构、所述叠板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分管,所述收缩机构的侧壁中贯穿连接有转轴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叠管机构包括限位管、活动管、气囊、叠筒和挡块,所述限位管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叠板的侧壁处,所述限位管、所述活动管、所述叠筒的顶端贯穿连接于所述叠壁的顶端侧壁处,叠筒的侧壁折叠在一起,使叠筒的整体高度缩短,叠筒的侧壁会向中心轴部位叠加。/>[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限位管的内侧壁处,所述气囊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的侧壁中,所述叠筒的两侧端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的内侧壁处,所述挡块的侧端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的内侧壁处,叠筒的侧壁会向中心轴部位叠加,带动活动管的上下侧壁叠加到一起。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收缩机构包括拉伸交杆、活动片、滑块和收缩筒,所述拉伸交杆的侧壁外端贯穿连接于所述叠壁的顶端侧壁处,所述滑块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转轴机构的侧壁处,分管的顶端向下拽动收缩机构的外端,拽动拉伸交杆的外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片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拉伸交杆的侧壁之间,所述滑块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拉伸交杆的侧壁处,所述收缩筒的侧壁外圈贯穿并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内侧壁处,拉伸交杆的侧壁向外端拉伸后可向外端拉动活动片的侧壁,活动片的内端带动滑块的侧壁向外端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机构包括插杆、转盘、活动轴和弹力片,所述插杆的侧壁贯穿连接于所述收缩机构的侧壁中,所述活动轴的侧壁中贯穿连接于所述收缩机构的侧壁中,收缩筒的侧壁带动转轴机构的侧壁向内转动,转盘的侧壁在收缩筒的侧壁收缩时逆时针旋
转。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片的内端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轴的内侧端处,所述弹力片远离所述活动轴的外端贯穿连接于所述转盘的内侧轴心处,转盘的侧壁在收缩筒的侧壁收缩时逆时针旋转,可带动内侧的弹力片的侧壁在水中旋转。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叠筒的侧壁折叠在一起,使叠筒的整体高度缩短,叠筒的侧壁会向中心轴部位叠加后,带动活动管的上下侧壁叠加到一起后,此时被灌注到活动管内部的液体可被向上挤出,被挤出的液体挤出融合在位于上侧的水中,可加速四周缝隙内的水流置换,避免水体停滞过久。
[0014]2、本专利技术,活动片的内端带动滑块的侧壁向外端移动,也就一同拉动内端的收缩筒的侧壁,收缩筒的侧壁在进行内外收缩的过程中,收缩筒的侧壁带动转轴机构的侧壁向内转动,转盘的侧壁在收缩筒的侧壁收缩时逆时针旋转,可带动内侧的弹力片的侧壁在水中旋转,带动水流螺旋流动,内外不同长度的伸缩搅拌,有助于均匀搅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叠管机构内部相关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收缩机构内部相关结构连接顶部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叠板和收缩筒之间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轴机构内部相关结构连接顶部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叠管机构;101、限位管;102、活动管;103、气囊;104、叠筒;105、挡块;2、叠板;3、弹力球;4、叠壁;5、收缩机构;501、拉伸交杆;502、活动片;503、滑块;504、收缩筒;6、外壳;7、分管;8、转轴机构;801、插杆;802、转盘;803、活动轴;804、弹力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包括叠管机构1,叠管机构1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叠板2,叠板2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弹力球3,叠管机构1、叠板2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叠壁4,叠壁4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收缩机构5,叠管机构1、叠板2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外壳6,外壳6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分管7,收缩机构5的侧壁中贯穿连接有转轴机构8。
[0023]如图1

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管机构1包括限位管101、活动管102、气囊103、叠筒104和挡块105,限位管101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叠板2的侧壁处,限位管101、活动管102、叠筒104的顶端贯穿连接于叠壁4的顶端侧壁处,活动管102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限位管101的内侧壁处,气囊103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活动管102的侧壁中,叠筒104的两侧端贯穿连接于活动管102的内侧壁处,挡块105的侧端贯穿连接于活动管102的内侧壁处,水的重力在叠壁4的内侧壁向下按压后,水力的底部向下按压底端的叠管机构1的顶端,水力重力向下按压叠筒104的侧壁,叠筒104的侧壁叠加在一起后,叠筒104的侧壁叠加在一起后,也就是叠筒104的侧壁折叠在一起,使叠筒104的整体高度缩短,叠筒104的侧壁会向中心轴
部位叠加,带动活动管102的上下侧壁叠加到一起,此时被灌注到活动管102内部的液体可被向上挤出,被挤出的液体挤出融合在位于上侧的水中,可加速四周缝隙内的水流置换,避免水体停滞过久;
[0024]如图1、图3

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缩机构5包括拉伸交杆501、活动片502、滑块503和收缩筒504,拉伸交杆501的侧壁外端贯穿连接于叠壁4的顶端侧壁处,滑块503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转轴机构8的侧壁处,活动片502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拉伸交杆501的侧壁之间,滑块503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拉伸交杆501的侧壁处,收缩筒504的侧壁外圈贯穿并活动连接于滑块503的内侧壁处,由于叠管机构1的侧壁缩小后,叠管机构1的侧壁处带动侧壁处的外壳6,外壳6的侧壁处收缩后,外壳6的侧壁处收缩时可带动分管7向下拉动,分管7的顶端向下拽动收缩机构5的过程中,分管7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包括叠管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管机构(1)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叠板(2),所述叠板(2)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弹力球(3),所述叠管机构(1)、所述叠板(2)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叠壁(4),所述叠壁(4)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收缩机构(5),所述叠管机构(1)、所述叠板(2)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外壳(6),所述外壳(6)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分管(7),所述收缩机构(5)的侧壁中贯穿连接有转轴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管机构(1)包括限位管(101)、活动管(102)、气囊(103)、叠筒(104)和挡块(105),所述限位管(101)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叠板(2)的侧壁处,所述限位管(101)、所述活动管(102)、所述叠筒(104)的顶端贯穿连接于所述叠壁(4)的顶端侧壁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搅拌发酵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102)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限位管(101)的内侧壁处,所述气囊(103)的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102)的侧壁中,所述叠筒(104)的两侧端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102)的内侧壁处,所述挡块(105)的侧端贯穿连接于所述活动管(102)的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东郭晓宇乌力吉哈斯牧仁崔红霞成海荣哈斯鲁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