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38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是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中的板状本体,其中该板状本体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藉由板状本体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使得板状本体得以和壳体进行大面积的贴合,故可以避免空隙过大而影响热传导效率,大幅地提升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尤其是指一种可以确实的将电源供应装置内部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加以散去,以避免电源供应装置因为过热而损坏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
技术介绍
以往一般的电源供应装置外壳形状多呈四方结构,但在目前以外观取胜的潮流影响下,圆滑的外型、流线的造型已经成为设计上的趋势,但是就上述的形状变化却会造成传统的散热器于进行散热时,容易在散热片与外壳之间产生空气热阻,导致内部的高热不易加以散去。此内部的高温往往影响到电源供应装置的效率,温度越高则效率越差,电子零件耐温规格等级与单体内部升温值大小,往往决定零件的效率,而因为电子零件耐温规格等级决定了材料成本的多寡,甚至面临无此等级的电子零件与超过安规规定的105℃(电子零件)上限,故电子零件升温值大小决定了该产品的竞争力。请参看图6所示,一般的电源供应装置具备有两壳体相互对合成一中空状的壳体60,在该壳体60内部设置有电容、晶体管等电子组件70,而在电子组件70与壳体60的内壁间,设置有平板状的散热片61,藉由散热片61的设计使得电子组件70所产生的热量可经由传导至壳体60而加以散去。然而由于壳体60形状为符合时下流线外观的潮流设计的变化,均会导致散热片61无法完整且大面积的和壳体60的内壁贴合,以致于散热片61与壳体60之间产生许多的空隙62,这一些空隙62将形成空气热组,容易让热量无法顺利的传导致壳体60处,造成电源供应装置散热不良的问题产生,一旦电源供应装置使用时间一久,很容易会造成电源供应装置内部的电子组件产生损坏,或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在现今应用上的缺失,乃积极着手从事研发,以期可以改进上述传统结构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实的将电源供应装置内部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加以散去,以避免电源供应装置因为过热而损坏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技术是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中的板状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板状本体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藉由板状本体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使得板状本体得以和壳体进行大面积的贴合,故可以避免空隙过大而影响热传导效率,大幅的提升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示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示图。图6是习用结构的使用状态剖示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板状本体11-导热面11-A导热面11-B导热面12-晶体管120-固定组件20-壳体20’-壳体20”-壳体60-壳体 61-散热片62-空隙70-电子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是设计为一板状本体10,且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外壳所组成的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制成的壳体20中,请参看图3所示,其中该板状本体10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对应于壳体20内壁形状的导热面11,另一侧可供电源供应装置内部的电子组件结合设置用,本实施例的电子组件为晶体管12。配合参看图2所示,上述的板状本体10设置有结合电子组件用的结合组件120,该结合组件120可为螺钉与螺帽或螺孔与螺栓的组合,藉由固定组件120将电子组件的晶体管12等固定在板状本体10处。请参看图3所示,在本技术使用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20内部时,板状本体10对应于壳体20内壁形状的导热面11是直接且大面积的和壳体20的内壁贴合,另一侧则藉由固定组件120锁固发热的电子组件的晶体管12,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壳体20内部的晶体管12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板状本体10传导至壳体20处以进行散热动作,由于上述结构可大幅缩小板状本体10与壳体20间的空气气隙,因此可以降低热阻,增强导热效率。再请参看图4所示,本技术的板状本体10的另一实施例的导热面11A是设计为圆弧面而可以对应于壳体20’圆弧状的内壁形状,使得板状本体10可以大面积的和壳体20’的内壁进行贴合以减少空气气隙来提高热传导效果。请参图5所示,本技术的板状本体10的再一实施例的导热面11B是设计为多边形面而可以对应于壳体20“多边形状的内壁形状,使得板状本体10可以大面积的和壳体20”进的内壁进行贴合以减少空气气隙来提高热传导效果。另外,上述的结合组件以可使用导热胶以将电子组件和板状本体结合,而金属壳体的材质可以为铁金属。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是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中的板状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板状本体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大致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板状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可固定电子组件的结合组件。3.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板状本体于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是圆弧面。4.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板状本体于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是多边形面。5.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组件是螺孔与螺栓。6.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组件是导热胶。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为塑料壳体。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为金属壳体。9.如权利要求第8项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材质为铁。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是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中的板状本体,其中该板状本体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藉由板状本体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使得板状本体得以和壳体进行大面积的贴合,故可以避免空隙过大而影响热传导效率,大幅地提升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效率。文档编号H02M1/00GK2794117SQ20052010746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许庭其, 杨朝元 申请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片,其是设置在电源供应装置的壳体中的板状本体,其特征在于:    该板状本体的一侧乃是具备有大致对应于壳体内壁形状的导热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庭其杨朝元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