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30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装置本体,所述施肥装置本体包括呈Y形设计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设置有盛料箱,远离所述盛料箱的手持杆下端设置有呈T形状设计的支撑架,所述手持杆的端部设置有施肥部件,所述施肥部件包括施肥管,所述施肥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叶,所述施肥管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且与螺旋输送叶相连接,靠近所述蓄电池组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导向轮,靠近所述施肥部件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便于完成地下施肥的开沟犁,所述施肥部件的一侧设置有整平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中药材的地下施肥,保障中药材的成长,降低劳动强度,确保施肥量的统一性,满足种植需求。满足种植需求。满足种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材就有道地性的说法,它是指人们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产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优正品药材,其本质是药材质量好、疗效好,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了医者与患者的普遍认可。然而,中药材道地性的划分标准主要来源于实践经验,是人为的、相对的、模糊的,许多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科学机理尚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道地产区内同一种药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0003]目前,中药材在进行种植时,不仅需要按时浇水、除草、喷药等的呵护培养,还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以保障中药材的生长所需;现有技术中,在对中药材进行施肥时,大多是由人工一手拿着肥料,另一手手持勺子,在勺子中盛放上肥料后,采用撒施肥的方式进行,上述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是:肥料施在地表且浅浅的覆盖一下,影响了中药材的吸收效果,不能较好的保障中药材的生长,另一种施肥方式则是在中药材植株的一旁,事先挖好施肥坑,然后采用定点施肥的方式进行,该方式虽然能够保障了中药材的吸收效果,但是操作方式相对复杂,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不能较好的控制施肥量,使得不同中药材植株所获取的养分不同,影响了其成长效果,难以满足种植生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实现对中药材的地下施肥,以保证各植株完成有效的吸收,保障中药材的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确保施肥量的统一性,满足种植生产使用需求的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装置本体,所述施肥装置本体包括呈Y形设计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设置有盛料箱,所述盛料箱的下端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盛料箱一侧设置有开关,远离所述盛料箱的手持杆下端设置有呈T形状设计的支撑架,所述手持杆的端部设置有施肥部件,所述施肥部件包括施肥管,所述施肥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叶,所述施肥管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且与螺旋输送叶相连接,靠近所述蓄电池组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导向轮,靠近所述施肥部件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便于完成地下施肥的开沟犁,所述施肥部件的一侧设置有整平机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手持杆内开设有输料槽,所述输料槽自盛料箱的下方开设至其端部,且与施肥部件相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整平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侧边上的安装座、呈H形设计的转动板和整平轮,所述转动板与安装座相铰接,整平轮设置在转动板的另一侧。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呈Ω状设计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套设在手持杆上,且利用螺栓与支撑架连接起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0]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通过设置的手持杆,便于人们进行手持装置设备,并拉动其进行移动,使得施肥部件能够贴合中药材的施肥位置,保障施肥动作的有效完成;通过设置的开沟犁,能够对施肥位置进行开沟处理,使得肥料能够实现地下施肥,保障中药材的吸收效果;通过设置的施肥部件,利用微型电机与螺旋输送叶间的配合,使得肥料下落相对一致,确保了施肥量的统一性,保障了各中药材植株的生长性能,满足种植生产需求;通过设置的整平机构,能够对经开沟施肥后的土地进行整平处理,有效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并减少了工作量,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实现对中药材的地下施肥,以保证各植株完成有效的吸收,保障中药材的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确保施肥量的统一性,满足种植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0015]图4为手持杆的部分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6]以上各图中,1、施肥装置本体;2、手持杆;21、输料槽;3、盛料箱;4、蓄电池组;5、开关;6、支撑架;7、施肥部件;71、施肥管;72、螺旋输送叶;73、微型电机;8、开沟犁;9、整平机构;91、安装座;92、转动板;93、整平轮;10、连接架;11、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装置本体1,施肥装置本体1包括呈Y形设计的手持杆2,为人们手持施肥装置本体1带来了便利,并为肥料的导出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使用过程中,人们手持着手持杆2,使得施肥部件7对准
中药材植株一侧,作出向人们怀中拉动的动作,同时,人们也进行移动,保障施肥动作的有效完成;手持杆2上设置有盛料箱3,为肥料的放置带来了便利,其中,盛料箱3的上端设置有盖板,便于人们自由拆卸打开,且,盛料箱3的下端与手持杆2的输料槽21相贯通,确保肥料的有效落下,盛料箱3的下端设置有蓄电池组4,其为微型电机73的运行提供电力,保证该微型电机73的有效动作;盛料箱3一侧设置有开关5,其为人们控制微型电机73的运行与否提供了便利,其中,开关5、蓄电池组4与微型电机73间的连接均为电性连接,该技术手段对于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有效获知并理解与应用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开关5可以选用多档位的,以实现对微型电机73不同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这样,其带动螺旋输送叶72转动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就能完成对肥料下料速度及下料量的自由调节,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远离盛料箱3的手持杆2下端设置有呈T形状设计的支撑架6,为各装置设备部件的安装带来便利,手持杆2的端部设置有施肥部件7,施肥部件7包括施肥管71,施肥管71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叶72,施肥管71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73,且与螺旋输送叶72相连接,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量的中药材施肥装置,包括施肥装置本体,所述施肥装置本体包括呈Y形设计的手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上设置有盛料箱,所述盛料箱的下端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盛料箱一侧设置有开关,远离所述盛料箱的手持杆下端设置有呈T形状设计的支撑架,所述手持杆的端部设置有施肥部件,所述施肥部件包括施肥管,所述施肥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叶,所述施肥管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且与螺旋输送叶相连接,靠近所述蓄电池组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导向轮,靠近所述施肥部件的支撑架下端设置有便于完成地下施肥的开沟犁,所述施肥部件的一侧设置有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祥葛福柱郭腾龙郑守如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菏泽市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