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长效抗菌敷料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012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长效抗菌敷料及应用,所述抗菌微胶囊包括芯材A、芯材B和囊材,所述芯材A为艾草精油与介孔氧化硅混合而成,芯材B包括相变材料和成核剂;囊材为壳聚糖,通过凝聚法制备而成的抗菌微胶囊。由该抗菌微胶囊先通过静电纺丝、改性、原位沉积等步骤得到得到吸收层/抗菌层复合的双层纤维膜;最后贴在支撑粘附层,得到具有三层结构的长效抗菌敷料制备得到的长效抗菌敷料。该长效抗菌敷料具有长效稳定抗菌、控温、药物控释以及快速吸渗液等优异的效果。物控释以及快速吸渗液等优异的效果。物控释以及快速吸渗液等优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长效抗菌敷料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材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长效抗菌敷料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局部有刀伤、烧伤、烫伤等伤口的患者,常常受到伤口愈合缓慢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有害微生物入侵引发的感染是伤口愈合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伤口渗出液中的大量炎症因子、蛋白酶和自由基则是减缓愈合的另一因素。
[0003]近年来,静电纺丝纤维因其多孔结构与天然组织细胞外基质类似,利于上皮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的分化,成为医用敷料领域的重要材料。一方面,静电纺纤维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其能快速吸收多余渗出液;另一方面,材料的制备方式有益于实现抗菌因子的负载和释放,均有益于伤口的恢复。然而,在静电纺纤维中混入药物因子,仍面临着药物的爆发性释放和低释放等给药不稳定问题。
[0004]同时,一些伤口在修复的过程中,温度略高于周围皮肤温度,且发炎时更为明显,这容易引起灼烧感,且加剧伤口及周围部位皮肤排汗,引发进一步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伤口,由于患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胶囊包括芯材A、芯材B和囊材,所述芯材A为艾草精油与介孔氧化硅混合而成,芯材B包括相变材料和成核剂;囊材为壳聚糖,通过凝聚法制备而成的抗菌微胶囊,包括如下步骤:(1)将艾草精油与介孔氧化硅进行混合分散均匀,得到芯材A;称取相变材料、成核剂后,在150℃热台上加热,搅拌至分散完全,降温至60

70℃,得到芯材B;将芯材A倒入芯材B中,搅拌均匀,得到芯材混合物备用;(2)将壳聚糖加入到稀释后的冰醋酸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壳聚糖溶液备用;(3)将上述芯材混合物倒入分散有乳化剂的水相中乳化;(4)乳化完成后,往体系中滴加壳聚糖溶液,滴加完成后,调节乳液pH值,加入硫酸钠溶液絮凝,保温0.5

2h;(5)用冰水浴降温至10℃以下,调节pH,再往体系中加入戊二醛,进行交联固化;(6)固化完成后,升温至室温,抽滤、水洗、干燥,得到抗菌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石蜡,碳原子个数为18、20、22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添加剂为十八胺、二十胺、二十二胺、十八醇、二十醇、二十二醇、二十烷、二十二烷、二十四烷、氯化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睿康翼鸿喻学锋黄湛邓宇昊刘丹李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