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98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涉及轨道交通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设置铺轨基标坐标数学模型及竖曲线高程数学模型;分段分批测放测量控制基标;设置建筑测量BIM模型,进行建筑测量BIM模型对比分析;搭建BIM协同平台,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及勘测协同;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建筑测量BIM与智能全站仪集成测量;进行铺轨基标测设、高程及调线调坡内业计算融合的智能测量及全站仪集成测量;主要解决BIM模型轨道交通测量研究及隧道内通讯定位测量等问题;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提高轨道交通BIM测量效率,研发创新产品提升工作整体效率;提供毫米级的定位精度,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建筑工程智能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对列车安全行驶、乘客快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床,轨道工程一次定位,几乎不能再调整;而铺轨基标是高标准轨道混凝土整体道床的轨道铺设控制点,故高精度满足铺轨要求的测量工作,重点是用铺轨基标来保证轨道的设计位置和线路参数,同时也保证行车隧道的限界要求;这就对铺轨精度提出了更严格要求,因此精确测设铺轨基标是保证地铁轨道高精度施工的重要环节;铺轨基标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标志;按精度等级可划分为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铺轨基标埋设位置有两种,即位于线路中线或线路中线的一侧;轨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是铺轨基标测量;其实质是按照设计线路和铺轨综合设计图的要求,以一定的间隔,在线路中线或其一侧测设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标志,作为铺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的发展,建筑相关专业也逐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设置铺轨基标坐标数学模型及竖曲线高程数学模型,进行测量数据自动化建模;S200:建立基标测设单位,分段分批测放测量控制基标,进行铺轨控制基标测设;S300:设置建筑测量BIM模型,进行建筑测量BIM模型对比分析;搭建BIM协同平台,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及勘测协同;S400: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建筑测量BIM与智能全站仪集成测量;进行铺轨基标测设、高程及调线调坡内业计算融合的智能测量及全站仪集成测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包括:S101:采用统一坐标系非线性限制复合运算,设置铺轨基标坐标数学模型;非线性限制复合运算包括:复合辛普森算法;S102:在设有竖曲线地段采用坡度和半径非相关运算,设置竖曲线高程数学模型;坡度和半径非相关运算包括:竖曲线高程严密算法;S103:根据铺轨基标坐标数学模型及竖曲线高程数学模型,通过建模自动化,进行测量数据自动化建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包括:S201: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轨道交通区间设置施工分段;S202:将两个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区间,设置为两站一区间,作为基标测设单位;S203:根据基标测设单位,分段分批测放测量控制基标,进行铺轨控制基标测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包括:S301:对测量的CAD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进行预处理,将原始数据按照坐标的数据类型进行定义,并且对于批量结构相同数据进行重建,设置建筑测量BIM模型;S302:根据建筑测量BIM模型,与处理后数据空间三维模型对比标识,详细记录对比差异空间坐标;进行建筑测量BIM模型对比分析;S303:根据模型管理、模型配置及业务应用,搭建BIM协同平台,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及勘测协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0包括:S401: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将全站仪设备接入,进行全站仪测量数据接入及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包括:自动变形监测数据、高精度控制测量数据、隧道断面测量数据、轨道监测车数据及CPⅢ轨道控制网数据;S402:根据全站仪测量数据接入及数据管理,录入算法及算法管理,进行建筑测量BIM与智能全站仪集成测量;S403:进行全站仪采集数据计算,获取计算后数据结果;进行铺轨基标测设、高程及调线调坡内业计算融合的智能测量及全站仪集成测量。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S103包括:S1031:基于系统计算的基标结果及定位坐标,进行空间位置匹配;S1032:对存在共通区域的要素进行空间融合及空间叠加操作,将相通区域融合,叠加去除重复区域;S1033:对要素底高、实际高度进行设置,拉伸要素,进行处理后数据的空间三维建模,实现测量数据自动化建模。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智慧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琦杨柳唐子豪罗洪涛谢春丽裴沪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