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91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包括:上盒体、下盒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上盒体上并具有第一穿孔,第二连接件固定在下盒体上并具有第二穿孔;上盒体与下盒体盖合时,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沿上盒体或下盒体的端部依次间隔分布,第三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首尾可拆卸固定以形成上盒体与下盒体的锁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封装盒中,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可以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三连接件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上盒体与下盒体的锁定,拆卸时仅需要取下第三连接件即可分开上盒体和下盒体,安装拆卸简单快捷。安装拆卸简单快捷。安装拆卸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封装盒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上盒体和下盒体连接的过程中采用内卡扣式连接,即将上盒体的插头插入下盒体内部,与下盒体内壁上的卡块卡合实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连接,安装简单快捷,由于这种插头需要与卡块紧固卡合,所以该插头具有一定的硬度,且韧性较低,在后续测试或者维修时需要将电池拆卸下来,由于插头材质比较硬,拆卸时,插头容易损坏,进而导致上盒体整体报废,同时造成上盒体与下盒体拆卸难度大的问题,使人工拆除上盒体耗时长,且时间不可控,使测试或者维修的效率降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包括:上盒体、下盒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上盒体上并具有第一穿孔,第二连接件固定在下盒体上并具有第二穿孔;上盒体与下盒体盖合时,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沿上盒体或下盒体的端部依次间隔分布,第三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首尾可拆卸固定以形成上盒体与下盒体的锁定。
[0005]优选的,第三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构件,每个连接构件均穿过一组或多组相邻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相邻的连接构件彼此首尾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一个闭环对上盒体与下盒体进行锁定。
[0006]优选的,第三连接件上还包括将第三连接件首尾可拆卸固定的锁定组件。
[0007]优选的,锁定组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件其一端的螺纹头以及转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另一端的螺纹套。
[0008]优选的,第一穿孔由第一配合部和两个第一扩口部组成,第一配合部在第一穿孔的轴向上半径逐渐扩大形成第一扩口部,两个第一扩口部分别位于第一配合部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扩口部的内壁均与第一配合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
[0009]优选的,第二穿孔由第二配合部和两个第二扩口部组成,第二配合部在第二穿孔的轴向上半径逐渐扩大形成第二扩口部,两个第二扩口部分别位于第二配合部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扩口部的内壁均与第二配合部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
[0010]优选的,上盒体或下盒体上还包括多个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在限位件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贴靠部、弯曲部和导向部,弯曲部与贴靠部及导向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且弯曲部和导向部作为整体在限位件长度方向上距离下盒体或上盒体的尺寸逐渐变大,上盒体与下盒体盖合时,贴靠部贴合下盒体或上盒体。
[0011]优选的,限位件为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
[0012]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封装盒中,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可以配合使
用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当上盒体盖合下盒体后,通过第三连接件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上盒体与下盒体的锁定,拆卸时仅需要取下第三连接件即可分开上盒体和下盒体,安装拆卸简单快捷,且该过程不具有破坏上盒体或者下盒体能力,同时拆卸时也没有不可控的因素造成上盒体或下盒体因打不开而浪费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该封装盒的拆分速度,从而提高该封装盒内部电池组件的维修及测试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中第一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中第二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包括:上盒体1、下盒体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3固定在上盒体1上并具有第一穿孔31,第二连接件4固定在下盒体2上并具有第二穿孔41;上盒体1与下盒体2盖合时,第一穿孔31、第二穿孔41沿上盒体1或下盒体2的端部依次间隔分布,第三连接件5依次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并首尾可拆卸固定以形成上盒体1与下盒体2的锁定,第三连接件5可为塑料材质制成。
[0019]该封装盒具体盖合过程:将上盒体1的开口处直接盖合在下盒体2的开口处,当上盒体1的开口紧密贴合在下盒体2的开口时,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同轴布置,然后第三连接件5依次穿过多个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后首尾固定在一起即可。
[0020]该封装盒具体拆分过程:将第三连接件5首尾连接处打开,然后将打开后的第三连接件5从多个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依次抽出,直接将上盒体1从下盒体2上取走即可。
[0021]在本实施例中,该封装盒安装拆卸简单快捷,且该过程不具有破坏上盒体1或者下盒体2能力,同时拆卸时也没有不可控的因素造成上盒体1或下盒体2因打不开而浪费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该封装盒的拆分速度,从而提高该封装盒内部电池组件的维修及测试的效率。
[002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5包括多个连接构件,每个连接构件均穿过一组或多组相邻的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相邻的连接构件彼此首尾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一个闭环对上盒体1与下盒体2进行锁定,当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数量较多时,通过一个第三连接件5依次去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时较为不便。
[0023]本实施例第三连接件5包括多个连接构件,在使用时,每个连接构件只需要穿过部分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即可,然后再将多个连接构件首尾依次进行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达到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5依次穿过若干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后首尾可拆卸固定以形成上盒体1与下盒体2的锁定的效果,同时更方便与第三连接件5分别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的操作。
[0024]在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5上还包括将第三连接件5首尾可拆卸固定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件5其一端的螺纹头以及转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5另一端的螺纹套。该部分锁定组件可以为第三连接件5上螺纹与另一端活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5上的螺纹套配合实现,也可以为第三连接件5上具有的凸起与第三连接件5一端安装的卡套配合实现,只要能达到第三连接件5首尾固定的效果即可。
[0025]参照图2和图3,第一穿孔31由第一配合部311和两个第一扩口部312组成,第一配合部311在第一穿孔31的轴向上半径逐渐扩大形成第一扩口部312,两个第一扩口部312分别位于第一配合部311的两端,且两个第一扩口部312的内壁均与第一配合部311的内壁平滑过渡连接;
[0026]第二穿孔41由第二配合部411和两个第二扩口部412组成,第二配合部411在第二穿孔31的轴向上半径逐渐扩大形成第二扩口部412,两个第二扩口部412分别位于第二配合部411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扩口部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盒体(1)和下盒体(2),第一连接件(3)固定在上盒体(1)上并具有第一穿孔(31),第二连接件(4)固定在下盒体(2)上并具有第二穿孔(41);在上盒体(1)与下盒体(2)盖合时,第一穿孔(31)、第二穿孔(41)沿上盒体(1)或下盒体(2)的端部依次间隔分布,第三连接件(5)依次穿过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并首尾可拆卸固定以对上盒体(1)与下盒体(2)进行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件(5)包括多个连接构件,每个连接构件均穿过一组或多组相邻的第一穿孔(31)和第二穿孔(41),相邻的连接构件彼此首尾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一个闭环对上盒体(1)与下盒体(2)进行锁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件(5)上还包括将第三连接件(5)首尾可拆卸固定的锁定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其特征在于,锁定组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件(5)其一端的螺纹头以及转动安装在第三连接件(5)另一端的螺纹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封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一穿孔(31)由第一配合部(311)和两个第一扩口部(312)组成,第一配合部(311)在第一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磊王德钊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