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6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5
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包括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纱线编织形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作为服装面的液态水扩展层和贴肤面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该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使面料本体构成双层3D结构,液态水扩展层为纬平针组织或变化平针组织结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为毛圈组织结构,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不同细度的纱线编织而成,液态水扩展层的导水能力大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的导水能力,使液态水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朝向液态水扩展层进行单向传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单向导湿特性,能够实现较远距离的液态水传输,具有轻盈透气,单导速干特点。单导速干特点。单导速干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服用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服装的需求不仅仅要满足遮蔽及美观性,同时也更加注重穿着的舒适度,因此,对服装面料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服装面料,通常只能达到透气的效果,不能快速吸收人体产生的汗液,湿气渗透性能差,吸湿效果差,不能对面料表面的湿气或汗水进行快速有效的干燥,速干性能差,穿着十分不舒服,严重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
[0003]目前,行业内吸湿速干面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再经过吸水整理剂浸轧而成,例如:专利文献CN114351336A公开了一种再生涤纶超亲水速干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涤纶超亲水速干针织面料,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由42

52%的再生涤纶和48

58%的十字型再生涤纶经过双面纬编后,再经过吸水整理剂浸轧而成;所述再生涤纶细度为0.3

0.6dpf;所述十字型再生涤纶细度为2.1

2.8dpf;所述dpf为每单根纤维的细度,且满足下列公式:dpf=D/F,其中D为丹尼尔,F为单纤维的根数。
[0004]另一种是正面采用亲水纱线、反面采用拒水纱编织成面料,例如:专利文献CN214168298U,“一种具有排湿快干功能的针织面料”,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湿快干功能的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自由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为导热性纱线,所述第二线圈为亲水纱线,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连接,所述自由线圈一端设于第二线圈上,所述自由线圈为高支数拒水线圈;所述两相邻第二线圈间设有若干组第一线圈。
[0005]综合上述现有的专利面料通过后整理、纱线选择等技术来实现了吸湿速干功能。以后整理方式实现的吸湿速干面料,其耐水洗性能差、感偏硬及干涩,影响了穿着时的柔软感与舒适性。由于平纹结构空隙少,不利于汗液向服装面吸水材料接触及扩散。现有吸湿速干面料的加工方法存在着适合面料范围窄、生产加工成本高、吸湿速干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因此,为解决上述业界承在的问题,织物导湿性能影响着人们穿着的舒适性,研究织物导湿性能对开发透湿、快干织物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包括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纱线编织形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作为服装面的液态水扩展层和贴肤面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该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使面料本体构成双层3D结构,液态水扩展层为纬平针组织或变化平针组织结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毛圈组织结构编织形
成有线圈区域,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不同细度的纱线编织而成,液态水扩展层的导水能力大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的导水能力,使液态水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朝向液态水扩展层进行单向传导,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中的线圈区域面积占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表面面积的30

70%,面料本体的垂直5分钟液态水爬升高度在经向、纬向至少有一个方向在12cm以上。
[000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细度为DPF
Y1
的纱线Y1编织,液态水扩展层采用细度为DPF
Y2
的纱线Y2编织,1.2≤DPF
Y1
:DPF
Y2
≤3;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的纱线导水能力LP1与液态水扩展层的纱线导水能力LP2的比值小于等于0.7。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态水扩展层上设有花型效果区域,该花型效果区域具有若干个间隔排布的凸起部,凸起部的面积占液态水扩展层的表面面积的20%

100%,贴肤面的接触角≤65
°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态水扩展层上的花型效果区域的凸起部的面积占液态水扩展层的表面面积的30%

70%。
[00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花型效果区域内的凸起部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花型效果区域内的若干个间隔排布的凸起部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的间隔距离大于等于0.1mm,并且小于等于3cm。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面料本体为针织毛巾线圈排列结构。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面料本体采用针织毛巾机或能够实现针织毛巾线圈排列结构的针织机织造而成。
[001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的纱线Y1选择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00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液态水扩展层采用的纱线Y2选择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面料中存在着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孔隙,产生了差动毛细效应,面料才具有导湿能力,通过不同导水能力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液态水扩展层,使得面料具有令液态水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朝向液态水扩展层进行单向导湿的特性;通过毛圈组织结构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在面料上形成一个储水层,当面料进行垂直浸水时,能够使水在面料上具有更长距离的传输效果。根据AATCC195测试其OWTC≥100%。具有轻盈透气,单导速干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垂直浸水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2

液态水扩展层;3

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纱线编织形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作为服装面的液态水扩展层和贴肤面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该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使面料本体构成双层3D结构,液态水扩展层为纬平针组织或变化平针组织结构,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毛圈组织结构编织形成有线圈区域,液态水扩展层和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不同细度的纱线编织而成,液态水扩展层的导水能力大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的导水能力,使液态水从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朝向液态水扩展层进行单向传导,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中的线圈区域面积占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表面面积的30

70%,所述面料本体的垂直5分钟液态水爬升高度在经向纬向至少有一个方向在12cm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采用细度为DPF
Y1
的纱线Y1编织,液态水扩展层采用细度为DPF
Y2
的纱线Y2编织,1.2≤DPF
Y1
:DPF
Y2
≤3;液态水中继储水扩散层的纱线导水能力LP1与液态水扩展层的纱线导水能力LP2的比值小于等于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长距离运输液态水能力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水扩展层上设有花型效果区域,该花型效果区域具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岩陈长荣何贤德王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