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及黄连物种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6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及黄连物种鉴定方法,属于分子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及黄连物种鉴定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黄连物种鉴定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针对的鉴定区域为叶绿体片段,不是核基因片段,不存在多拷贝的情况,同时能够避免中药材料常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鉴定区域片段短,长度仅为400bp,远远短于其他DNA条码片段。由于降解现象是中药材普遍存在的现象,较短的条码片段有利于提高降解材料的PCR扩增效率。在黄连物种鉴定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鉴定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鉴定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及黄连物种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鉴定
,尤其涉及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及黄连物种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黄连是我国大宗药材,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降血糖血压等功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黄连的基源植物为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其中,黄连种植面积最大,远远大于其他物种,是国内黄连产业中最重要的类群。
[0003]目前《中国植物志》记载黄连属有6个种1个变种,包括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i C.Y.Cheng et Hsiao)、峨眉黄连(C.omeiensis(Chen)C.Y.Cheng)、五叶黄连(C.quinquefolia Miq)、五裂黄连(C.quinquesectaW.T.Wang)、云南黄连(C.teetaWall.)、黄连(C.chinensis var.chinensis Franch.)及其变种短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其特征在于,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Cop 50F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Cop50R。2.一种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其特征在于,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引物Cop 71F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Cop71R。3.一种黄连物种鉴定引物对,其特征在于,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引物Cop 126F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的引物Cop 126R。4.一种黄连物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对对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序列Cop50,对目的序列Cop50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种类如下:(1)第21bp处碱基为C;(2)第34bp处碱基为A;(3)第191bp处碱基为C;(4)第21bp处碱基为T;(5)第34bp处碱基为C;(6)第191bp处碱基为T;当测序结果呈现(1)~(3)中的一种或几种时,所述样品为短萼黄连;当测序结果呈现(4)~(6)中的一种或几种时,所述样品为黄连。5.一种黄连物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物对对样品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序列Cop71,对目的序列Cop71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种类如下:(1)第189bp处碱基为T;(2)第211bp处碱基为T;(3)第239bp处碱基为C;(4)第189bp处碱基为C;(5)第211bp处碱基为C;(6)第239bp处碱基为T;当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璐琦郭兰萍袁庆军汪奕衡孙嘉惠王婧屹乔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