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如何将以上4个回路集成并合理配置各回路之间的关系,实现能量回收利用,降低新能源车辆能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热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电驱热管理回路、采暖回路、空调热管理回路、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以及七通阀,其中:
[0006]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进液口连通至所述七通阀的第四端口,所述电池包的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热管理回路(100)、电驱热管理回路(200)、采暖回路(300)、空调热管理回路(400)、板式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水冷冷凝器(700)以及七通阀(800),其中:所述电池热管理回路(100)包括电池包(101),所述电池包(101)的进液口连通至所述七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04),所述电池包(101)的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冷侧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六端口(806)连通;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200)包括依次连通的低温散热器(201)、车载充电机(202)以及驱动电机(203),所述驱动电机(203)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五端口(805)连通,所述低温散热器(201)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03)连通,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01)连通于所述低温散热器(201)与所述车载充电机(202)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采暖回路(300)包括三通阀(301)以及暖风芯体(302),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二接口(3012)、所述暖风芯体(302)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水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三接口(3013)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500)的热侧的出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400)包括蒸发器(401)、压缩机(402)以及空气冷凝器(403),所述蒸发器(401)、所述压缩机(402)以及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401)的进液口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404),所述电池冷却器(600)与所述蒸发器(401)并联设置,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进液口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405),所述空气冷凝器(403)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并联设置,所述空气冷凝器(403)的进液口设有第一截止阀(406),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冷媒侧的进液口设有第二截止阀(407);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进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七端口(807)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600)的水侧的出液口与所述七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0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回路(300)上设有高压PTC(303),所述高压PTC(303)的进液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700)的水侧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高压PTC(303)的出液口与所述三通阀(301)的第一接口(30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一膨胀水壶(204),所述第一膨胀水壶(204)与所述电驱热管理回路(20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膨胀水壶(304),所述第二膨胀水壶(304)与所述采暖回路(300)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管理回路(400)上设有储液干燥瓶(40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斌,董立强,刘紫阳,常健,郭家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