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多孔层开管毛细管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毛细管柱
,尤其涉及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多孔层开管毛细管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开管毛细管柱由Golay在1957年首次提出,他使用内壁涂有一层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进行实验,发现该空心柱渗透性好,分离性能远优于填充柱。由于这种柱子中心为空的,管内壁附着固定液,因此被称为开管毛细管柱。
[0003]自开管毛细管柱问世以来,其不断发展,在气相色谱分析应用中几乎取代了填充柱,并逐渐应用于液相色谱中。开管柱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管内壁进行固定液涂渍得到的开管柱,即壁凃开管柱。由于管子内表面积小,固定液凃量有限,且毛细管壁面浸润性差,固定液不易形成均匀液膜,使得重复性差,分离性能不佳。为了改善这些不足,通常需要先对管内壁表面进行处理,增大表面粗糙度,改进浸润性,而后再进行固定液涂布;另一类是管内壁包含一层多孔材料的多孔层开管柱,多孔层结构使得柱子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柱容量显著提高。多孔层开管柱可通过毛细管内壁化学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多孔层开管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将3
‑
(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和甲醇溶液混合后注入毛细管中,然后密封放置,得到处理后的毛细管;2)将甲基丙烯酸丁酯、2
‑
丙烯酰胺
‑2‑
甲基
‑1‑
丙磺酸、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进行超声混合后除氧,得到预聚合溶液;3)将预聚合溶液注入处理后的毛细管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酸酯多孔层开管毛细管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甲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7~99.9%;所述3
‑
(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和甲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0.5~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2~10μm;所述密封放置的温度为20~35℃,密封放置的时间为12~24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所述致孔剂包含正丙醇、1,4
‑
丁二醇和水;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2,2
‑
二甲氧基
‑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