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下接头、旋转压帽和密封件组成,上接头设有油管螺纹、四个防转卡槽、三个密封圈槽和导引角,下接头设有密封光筒、快接螺纹、四个防转块和下连接螺纹,四个防转块的位置关系与四个防转卡槽的位置关系相同,进而方便上接头、下接头之间的对接,四个防转卡槽与四个防转块配合使用,采用携入的方式,防止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产生旋转,该装置适用于井下智能工具,整体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快速实现智能工具连接,确保井下智能工具在井口不用旋转上卸扣,但可以实现API油管螺纹的抗拉压、弯曲和旋转,进而提高智能井的施工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行业完井智能采油注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下智能开采、实时监测、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在油田开始推广应用,目前常见的井下智能技术方向有:电动智能、液压智能和光纤智能三种。以上三种技术都是需要通过一根或多根线缆连接到地面,通过地面控制器与井下控制器的联动来实现无人化操作。这些电缆和光缆的连接需要在井口完成,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连接时间,同时这些光电设备的连接对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野外施工的环境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现场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施工效果远远也不如室内环境。
[0003]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施工成功率,需要提前在室内完成这些连接和测试的工作。当提前连接好井下智能设备和线缆后,与其它油管连接时无法旋转上扣。因此,需要一种代替目前常规油管螺纹的连接方式,既能够承受高温高压,也能够承受井下管柱的拉伸、压弯和旋转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快速实现智能工具连接,确保井下智能工具在井口不用旋转上卸扣,但可以实现API油管螺纹的抗拉压、弯曲和旋转,进而提高智能井的施工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的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下接头、旋转压帽和密封件组成,所述下接头与上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位于上接头、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处的外侧,所述旋转压帽的一端与上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的另一端与下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接头上还设有油管螺纹、四个防转卡槽、三个密封圈槽和导引角,所述油管螺纹位于上接头的一端,所述油管螺纹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防转卡槽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密封圈槽位置处的上接头的外侧边缘,所述四个防转卡槽均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密封圈槽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导引角位置处的上接头的外侧边缘,所述三个密封圈槽均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引角位于上接头的另一端,所述导引角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上还设有密封光筒、快接螺纹、四个防转块和下连接螺纹,所述密封光筒位于下接头的一端,所述密封光筒与下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快接螺纹位于靠近密封光筒位置处的下接头的外侧,所述快接螺纹与下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防转块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密封光筒位置处的下接头的端部边缘,所述四个防转块均与下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螺纹位于下接头的另一端,所述下连接螺纹与下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密封件均匀分布在上接头、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密封件与上接头、下接头均为可拆卸
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四个防转块的位置关系与四个防转卡槽的位置关系相同。
[0007]进一步,所述四个防转块均为凹槽结构,所述四个防转卡槽均为凸形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三个密封圈槽均为弧形槽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三个密封件均为胶质垫圈。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快速连接装置适用于井下智能工具,四个防转块的位置关系与四个防转卡槽的位置关系相同,进而方便上接头、下接头之间的对接,四个防转卡槽与四个防转块配合使用,采用携入的方式,防止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产生旋转,整体结构简单、拆装便捷,能够快速实现智能工具连接,确保井下智能工具在井口不用旋转上卸扣,但可以实现API油管螺纹的抗拉压、弯曲和旋转,进而提高智能井的施工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上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下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上接头
ꢀꢀꢀꢀꢀꢀꢀꢀꢀ
2、油管螺纹
ꢀꢀꢀꢀꢀꢀꢀꢀꢀꢀꢀꢀ
3、防转卡槽
[0015]4、密封圈槽
ꢀꢀꢀꢀꢀꢀꢀꢀꢀꢀꢀꢀ
5、导引角
ꢀꢀꢀꢀꢀꢀꢀꢀꢀꢀꢀꢀꢀꢀ
6、下接头
[0016]7、密封光筒
ꢀꢀꢀꢀꢀꢀꢀꢀꢀꢀꢀꢀ
8、快接螺纹
ꢀꢀꢀꢀꢀꢀꢀꢀꢀꢀꢀꢀ
9、防转块
[0017]10、下连接螺纹
ꢀꢀꢀꢀꢀꢀꢀꢀꢀ
11、旋转压帽
ꢀꢀꢀꢀꢀꢀꢀꢀꢀꢀꢀ
12、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19]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1、下接头6、旋转压帽11和密封件12组成,所述下接头6与上接头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11位于上接头1、下接头6的连接位置处的外侧,所述旋转压帽11的一端与上接头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11的另一端与下接头6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接头1上还设有油管螺纹2、四个防转卡槽3、三个密封圈槽4和导引角5,所述油管螺纹2位于上接头1的一端,所述油管螺纹2与上接头1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防转卡槽3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密封圈槽4位置处的上接头1的外侧边缘,所述四个防转卡槽3均与上接头1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密封圈槽4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导引角5位置处的上接头1的外侧边缘,所述三个密封圈槽4均与上接头1为固定连接,所述导引角5位于上接头1的另一端,所述导引角5与上接头1为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6上还设有密封光筒7、快接螺纹8、四个防转块9和下连接螺纹10,所述密封光筒7位于下接头6的一端,所述密封光筒7与下接头6为固定连接,所述快接螺纹8位于靠近密封光筒7位置处的下接头6的外侧,所述快接螺纹8与下接头6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防转块9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密封光筒7位置处的下接头6的端部边缘,所述四个防转块9均与下接头6为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螺纹10位于下接头6的另一端,所述下连接螺纹10与下接头6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密封件12均匀分布在上接头1、下接头6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密封件12与上接头1、下接头6均为可拆卸连
接。所述四个防转块9的位置关系与四个防转卡槽3的位置关系相同。所述四个防转块9均为凹槽结构,所述四个防转卡槽3均为凸形结构。所述三个密封圈槽4均为弧形槽结构。所述三个密封件12均为胶质垫圈。
[0020]工作方式:该快速连接装置适用于井下智能工具,整套装置主要是由上接头1、下接头6、旋转压帽11和密封件12组成,其中,下接头6与上接头1为可拆卸连接,而旋转压帽11用于对上接头1、下接头6的连接位置处的外侧进行包夹,整体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在使用的时候,分为上接头1和下接头6这两个部分,在上接头1上还设有油管螺纹2、四个防转卡槽3、三个密封圈槽4和导引角5,而下接头6上还设有密封光筒7、快接螺纹8、四个防转块9和下连接螺纹10,上接头1的部分则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井下智能工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下接头、旋转压帽和密封件组成,所述下接头与上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位于上接头、下接头的连接位置处的外侧,所述旋转压帽的一端与上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压帽的另一端与下接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接头上还设有油管螺纹、四个防转卡槽、三个密封圈槽和导引角,所述油管螺纹位于上接头的一端,所述油管螺纹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防转卡槽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密封圈槽位置处的上接头的外侧边缘,所述四个防转卡槽均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密封圈槽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均匀分布在靠近导引角位置处的上接头的外侧边缘,所述三个密封圈槽均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引角位于上接头的另一端,所述导引角与上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上还设有密封光筒、快接螺纹、四个防转块和下连接螺纹,所述密封光筒位于下接头的一端,所述密封光筒与下接头为固定连接,所述快接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朝彭盛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