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32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包括底板和橡胶囊,所述橡胶囊安装于底板的顶面上,底板的顶面上设有矩形槽,橡胶囊正对于矩形槽处设有矩形口,矩形槽中两两一组设有多根调节杆,调节杆的顶面上均设有凹槽,凹槽中均通过扭簧合页安装有管体,管体上端均安装有电动筋膜球,电动筋膜球均与橡胶囊的内壁面抵触,左侧及右侧的调节杆上均安装有推拉杆,矩形槽的两端正对于推拉杆处均设有通孔,推拉杆另一端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底板的四个角处均设有限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橡胶囊膨胀的方式活动腰部及脊柱,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抬起的电动筋膜球能对脊柱周围的肌肉进行震动按摩。球能对脊柱周围的肌肉进行震动按摩。球能对脊柱周围的肌肉进行震动按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
[0003]而神经内科偏瘫病人的下肢在康复以前是无法被大脑支配的,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治疗,在病人休息的时候,其腰部部位是僵直状态,若腰部长期不能活动而导致肌肉僵硬、血液不畅,也造成脊柱的僵硬,不利患者的康复,而现在的护理活动器一般都是大型的,无法在病床上直接的使用,需要患者下床,并搬运患者,其操作过程较为麻烦,对护士或者家人增加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体积小,能快速的插入到患者的身下,无需患者下床操作,且通过橡胶囊膨胀的方式活动腰部及脊柱,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对脊柱两侧的肌肉进行按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包括底板和橡胶囊,所述橡胶囊安装于底板的顶面上,底板的顶面上设有矩形槽,橡胶囊正对于矩形槽处设有矩形口,矩形槽中两两一组设有多根调节杆,调节杆的顶面上均设有凹槽,凹槽中均通过扭簧合页安装有管体,管体上端均安装有电动筋膜球,电动筋膜球均与橡胶囊的内壁面抵触,纵向相对应的调节杆之间均安装有多根连杆,左侧及右侧的调节杆上均安装有推拉杆,矩形槽的两端正对于推拉杆处均设有通孔,推拉杆另一端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底板的四个角处均设有限位组件。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均包括限位杆、螺杆和手转塑胶螺母,螺杆均安装于底板的侧面上,限位杆下端均设有圆孔,限位杆下端均通过圆孔套设于螺杆上,手转塑胶螺母均螺纹连接与螺杆上,限位杆通过手转塑胶螺母锁紧固定于底板上,限位杆上端均安装有橡胶套。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橡胶囊呈半梨形结构设置,底板的一端设有缺口,缺口中安装有与橡胶囊连通的L型管,L型管的一端安装有注气管,注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两根支管,支管分别连接充气泵和抽气泵。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矩形槽的两侧均设有滑槽,调节杆正对于滑槽处均安装有滑条,滑条均滑动安装于滑槽中内管,滑条和滑槽的截面均呈梯形结构设置。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调节杆的顶面与底板的顶面平齐设置,凹槽的宽度大于电动筋膜球的直径。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控制充放气泵工作的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内载: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实现患者腰部及脊椎的CT图像和/磁共振图像的识别;护理模式制定模块,用于根据图像识别的结果配置对应的充放气泵工作模式。
[0011]还包括与PLC控制器实现通讯的遥控器,可以实现充放气泵放气工作模式的人为干预。
[0012]PLC控制器内载工作模式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每一个患者每一次活动时的,充放气泵的放气工作模式,并将该模式作为下一次训练时的充放气泵的放气工作模式。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移动方便,能快速的插入到患者的身下,通过橡胶囊膨胀的方式活动腰部及脊柱,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抬起的电动筋膜球能对脊柱周围的肌肉进行震动按摩,且电动筋膜球能沿着患者轴向的移动,增加了震动的范围,同时不影响橡胶囊的膨胀。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板的俯视图。
[0016]图中:1、底板;2、矩形口;3、橡胶囊;4、矩形槽;5、缺口;6、L型管;7、注气管;8、调节杆;9、凹槽;11、管体;12、电动筋膜球;13、限位杆;14、橡胶套;15、手转塑胶螺母;16、螺杆;17、滑条;18、滑槽;19、连杆;21、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9]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包括底板1和橡胶囊3,所述橡胶囊3安装于底板1的顶面上,底板1的顶面上设有矩形槽4,橡胶囊3正对于矩形槽4处设有矩形口2,矩形槽4中两两一组设有多根调节杆8,调节杆8的顶面上均设有凹槽9,凹槽9中均通过扭簧合页安装有管体11,管体11上端均安装有电动筋膜球12,电动筋膜球12均与橡胶囊3的内壁面抵触,纵向相对应的调节杆8之间均安装有多根连杆19,左侧及右侧的调节杆8上均安装有推拉杆21,矩形槽4的两端正对于推拉杆21处均设有通孔,推拉杆21另一端
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底板1的四个角处均设有限位组件,其中,矩形槽的一端设有布线孔,电动筋膜球上连接的导线能穿过管体和布线孔延伸至外界,并连接有电动筋膜球控制器,其中,布线孔的内壁面上安装有橡胶层,橡胶层与导线之间粘连固定,使导线与布线孔之间密封,避免了漏气。
[0021]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均包括限位杆13、螺杆16和手转塑胶螺母15,螺杆16均安装于底板1的侧面上,限位杆13下端均设有圆孔,限位杆13下端均通过圆孔套设于螺杆16上,手转塑胶螺母15均螺纹连接与螺杆16上,限位杆13通过手转塑胶螺母15锁紧固定于底板1上,限位杆13上端均安装有橡胶套14。
[0022]本实施例中,橡胶囊3呈半梨形结构设置,底板1的一端设有缺口5,缺口5中安装有与橡胶囊3连通的L型管6,L型管6的一端安装有注气管7,注气管7的另一端安装有两根支管,支管分别连接充气泵和抽气泵。
[0023]本实施例中,矩形槽4的两侧均设有滑槽18,调节杆8正对于滑槽18处均安装有滑条17,滑条17均滑动安装于滑槽18中内管,滑条17和滑槽18的截面均呈梯形结构设置,使调节杆只能沿着滑槽轴向的移动,保证移动的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调节杆8的顶面与底板1的顶面平齐设置,凹槽9的宽度大于电动筋膜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橡胶囊(3),所述橡胶囊(3)安装于底板(1)的顶面上,底板(1)的顶面上设有矩形槽(4),橡胶囊(3)正对于矩形槽(4)处设有矩形口(2),矩形槽(4)中两两一组设有多根调节杆(8),调节杆(8)的顶面上均设有凹槽(9),凹槽(9)中均通过扭簧合页安装有管体(11),管体(11)上端均安装有电动筋膜球(12),电动筋膜球(12)均与橡胶囊(3)的内壁面抵触,纵向相对应的调节杆(8)之间均安装有多根连杆(19),左侧及右侧的调节杆(8)上均安装有推拉杆(21),矩形槽(4)的两端正对于推拉杆(21)处均设有通孔,推拉杆(21)另一端均穿过通孔延伸至外界,底板(1)的四个角处均设有限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均包括限位杆(13)、螺杆(16)和手转塑胶螺母(15),螺杆(16)均安装于底板(1)的侧面上,限位杆(13)下端均设有圆孔,限位杆(13)下端均通过圆孔套设于螺杆(16)上,手转塑胶螺母(15)均螺纹连接与螺杆(16)上,限位杆(13)通过手转塑胶螺母(15)锁紧固定于底板(1)上,限位杆(13)上端均安装有橡胶套(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瘫患者护理活动器,其特征在于:橡胶囊(3)呈半梨形结构设置,底板(1)的一端设有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光常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