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31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具体涉及消防领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外罩、外管、第一入水管、泵机、输水管、加压泵、分流管、第一蓄水管、广域喷口、第二蓄水管和水幕喷口,所述外管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入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期建筑内发生火灾,首先泵机通过第一入水管将流水管内部的水流通入输水管内,并通过加压泵对水流进行加压,随后通过分流管进行分流,下端流入第二蓄水管,随后通过前端的水幕喷口喷出并形成水幕并保护水幕内的使用者,随后上端流入第一蓄水管,并通过广域喷口喷出并对前端的火源进行广域喷射灭火。喷出并对前端的火源进行广域喷射灭火。喷出并对前端的火源进行广域喷射灭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灭火装置是指在在后期有火灾时对火源进行灭火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火灾意识的不重视,在建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因火灾引起的经济财产安全的损失,为了避免我们财产安全的损失,因此现在我们再建筑中大多设置了灭火装置以保证我们因火灾造成的财产安全损失;
[0003]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CN112999549A)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灭火装置及其灭火系统,涉及新型工程灭火
本专利技术包括均匀混合挥洒结构和水基灭火模块,均匀混合挥洒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基灭火模块,水基灭火模块用于储存灭火用水,并喷水灭火;还包括泡沫灭火模块,均匀混合挥洒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泡沫灭火模块。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模块的配合设计,使得系统便于对起火源进行观测,辨别起火源头的情况,根据起火源头的类别选择使用不同的基型的灭火模块对其进行灭火,并通过多种灭火形式的混合装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装置针对建筑内部起火的灭火效率及自动化灭火的性能。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0004]现有的灭火装置,在后期进行灭火时,大多是对火源进行灭火,不能对使用者自身进行保护,当火源较大使用者被困于建筑时,其中火源长时间高温的烘烤,可能导致使用者因高温烘烤造成生理上的休克,所以需要一种不仅可以对火源进行灭火还可以对使用者自身进行保护的灭火机构;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外罩、外管、第一入水管、泵机、输水管、加压泵、分流管、第一蓄水管、广域喷口、第二蓄水管和水幕喷口。
[0008]所述外管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入水管,所述泵机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上端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蓄水管,所述第一蓄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外罩,所述第一蓄水管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广域喷口,所述分流管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所述第二蓄水管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分流管与第一蓄水管之间为套接连接,且第一蓄水管与第二蓄水管均设置有七组。
[0010]优选的,所述喷洒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水管,且流水管与墙体之间为固定连
接,且墙体的前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0011]优选的,所述流水管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前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流水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入水管,所述第二入水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电磁阀。
[0013]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花洒。
[0014]优选的,所述花洒的底部设置有棉布,所述棉布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漏网,所述漏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水池。
[0015]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活动连接下水管,且蓄水池与流水管的外壁为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通过喷洒机构,在后期建筑内发生火灾,使用者来不及逃脱时,使用者可以暂时停留在喷洒机构的下方等待救援,随后使用者首先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泵机与加压泵,随后泵机开始启动并通过第一入水管将流水管内部的水流通入输水管内,随后通过输水管将水流通入加压泵,并通过加压泵对水流进行加压,随后加压过的水流流入分流管,随后通过分流管进行分流,下端流入第二蓄水管,随后通过前端的水幕喷口喷出,水流通过水幕喷口喷出形成水幕并保护水幕内的使用者,随后水流通过分流管上端流入第一蓄水管,并通过广域喷口喷出,随后通过广域喷口对前端的火源进行广域喷射灭火。
[00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通过第二入水、电磁阀、排水、花洒、棉布、漏网、蓄水池和下水管之间的关系,使用者在平时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调整电磁阀的开启频率,随后第二入水管将水流从流水管引入,随后当电磁阀开启时水流通过排水管流入花洒,并通过花洒将水流散开流下,并通过水流将底部的棉布浸湿,随后使用多余的水流可以通过漏网流入蓄水池12中,随后蓄水池通过下水管将水流排出,当后期使用者被困于建筑内,且当因火灾引起的烟雾弥漫时,使用者通过把手将活动门拉开,随后将内部浸湿的棉布取出,随后通过棉布覆盖口鼻,从而预防烟雾中的有毒气体吸入身体。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喷洒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喷洒机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电磁阀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为:1、墙体;2、流水管;3、喷洒机构;301、外罩;302、外管;303、第一入水管;304、泵机;305、输水管;306、加压泵;307、分流管;308、第一蓄水管;309、广域喷口;310、第二蓄水管;311、水幕喷口;4、活动门;5、把手;6、第二入水管;7、电磁阀;8、排水管;9、花洒;10、棉布;11、漏网;12、蓄水池;13、下水管;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包括墙体1,墙体1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3,喷洒机构3包括外罩301、外管302、第一入水管303、泵机304、输水管305、加压泵306、分流管307、第一蓄水管308、广域喷口309、第二蓄水管310和水幕喷口311。
[0027]外管30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304,泵机30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入水管303,泵机30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水管305,输水管30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加压泵306,加压泵30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分流管307,分流管307的上端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蓄水管308,第一蓄水管30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外罩301,第一蓄水管308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广域喷口309,分流管307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310,第二蓄水管310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310。
[0028]其中: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14启动泵机304与加压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洒机构(3),所述喷洒机构(3)包括外罩(301)、外管(302)、第一入水管(303)、泵机(304)、输水管(305)、加压泵(306)、分流管(307)、第一蓄水管(308)、广域喷口(309)、第二蓄水管(310)和水幕喷口(311);所述外管(30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泵机(304),所述泵机(30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入水管(303),所述泵机(30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水管(305),所述输水管(30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加压泵(306),所述加压泵(30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分流管(307),所述分流管(307)的上端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蓄水管(308),所述第一蓄水管(30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外罩(301),所述第一蓄水管(308)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广域喷口(309),所述分流管(307)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310),所述第二蓄水管(310)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蓄水管(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307)与第一蓄水管(308)之间为套接连接,且第一蓄水管(3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寿萍冯群张丽杰杨泽杨超陈晓建段旭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